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层序地层、沉积相与储层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层序地层、沉积相与储层研究

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山西组是该气田重要的产气层位之一,储层非均质性强,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本文以岩心、野外露头、测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古生物、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分析测试等手段,开展了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层序地层、沉积相和储层精细评价研究。有别于前人关于山西组较为宽泛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四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是SQ1、SQ2、SQ3和SQ4。四个层序界面的识别以野外露头不整合面为主要特征,以岩心沉积特征与测井曲线的响应为识别依据,将山西组内部砂砾岩与下伏煤层的突变面作为层序界面。各层序内初次海泛面的识别是露头剖面沉积特征为基础,以岩心沉积特征与测井响应为依据,应用元素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为识别标准,将相对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发育的细粒沉积物底界作为初次海泛面,将细粒沉积物顶界的发育的凝缩层作为最大海泛面。四个层序的高位体系域以发育煤层和多个向上变粗的准层序组叠加样式为主要特征。将山西组地层中的砂砾岩、暗色泥岩和煤层分类进行沉积相研究,识别出了三种沉积相类型:过渡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海相—滨浅海泥质沉积以及陆相沼泽—煤层沉积。在过渡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中识别出四种微相类型:水下辫状河道、水下辫状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对比野外露头剖面沉积特征,首次提出四个层序的低位体系域发育四个期次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海侵体系域发育四个期次逐渐海退式滨浅海泥质沉积;SQ1、SQ2和SQ3的高位体系域发育陆相沼泽沉积,SQ4高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提出控制大牛地气田山西组砂岩储层致密化的地质因素有:进积型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提出控制优质储层形成的地质因素是与煤层排烃过程有关的溶蚀作用。以四个层序低位体系域沉积微相类型和致密化程度为评价标准,将山西组储层划分为3个类别8个等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层序地层划分
  • 1.2.2 沉积相研究
  • 1.2.3 储层特征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层序地层研究
  • 1.3.2 沉积相研究
  • 1.3.3 储层特征研究
  • 1.4 技术路线
  •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 2.2 盆地山西组地层特征
  • 2.2.1 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地层特征
  • 2.2.2 黑岱沟剖面山西组地层特征
  • 2.3 大牛地气田生储运聚条件
  • 2.3.1 气源岩类型及资源量
  • 2.3.2 盖层特征
  • 2.3.3 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
  • 第三章 层序地层研究
  • 3.1 层序界面的识别
  • 3.2 体系域界面的识别
  • 3.2.1 元素地球化学手段
  • 3.2.2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手段
  • 3.3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3.3.1 D15 井单井层序地层划分
  • 3.3.2 D11 井单井层序地层划分
  • 3.3.3 D5 井单井层序地层划分
  • 3.3.4 D18 井单井层序地层划分
  • 3.3.5 D21 井单井层序地层划分
  • 3.3.6 D45 井单井层序地层划分
  • 3.3.7 露头剖面层序地层划分
  • 3.3.8 连井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第四章 沉积相研究
  • 4.1 相标志
  • 4.1.1 岩性标志
  • 4.1.2 古生物相标志
  • 4.1.3 地球化学标志
  • 4.2 沉积相类型
  • 4.2.1 海相—滨浅海泥岩
  • 4.2.2 沼泽相—煤层
  • 4.2.3 过渡相
  • 4.2.4 露头剖面沉积相研究
  • 4.3 单井(剖面)沉积相分析
  • 4.3.1 D15 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 4.3.2 D18 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 4.3.3 D26 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 4.3.4 D45 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 4.3.5 D11 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 4.3.6 D9 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 4.3.7 野外露头剖面沉积相对比分析
  • 4.4 层序地层格架内的连井沉积相对比
  • 4.4.1 北西南东向连井沉积相对比
  • 4.4.2 北东南西向连井沉积相对比
  • 4.5 层序地层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
  • 4.5.1 SQ1
  • 4.5.2 SQ2
  • 4.5.3 SQ3
  • 4.5.4 SQ4
  • 第五章 储层研究
  •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5.2 孔隙结构特征
  • 5.3 储层物性特征
  • 5.4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研究
  • 5.4.1 储层物性与沉积相展布
  • 5.4.2 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的关系
  • 5.5 储层致密及优化机理
  • 5.5.1 储层致密化机理
  • 5.5.2 储层优化机理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华北平原新密煤田二叠系山西组煤化学特征分析及工业评价[J]. 今日财富 2017(09)
    • [2].淮南煤田山西组泥页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7(02)
    • [3].淮南深部山西组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沉积学报 2020(02)
    • [4].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西组重矿物物源分析[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10)
    • [5].延长气区山西组敏感性实验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6].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山西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8(10)
    • [7].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临县-兴县地区山西组煤成气勘探潜力分析[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3(02)
    • [8].鄂尔多斯盆地延长地区山西组页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J]. 石油实验地质 2018(06)
    • [9].陕北延长东部地区二叠系山西组烃源岩特征研究[J]. 云南化工 2019(01)
    • [10].华北北部山西组煤系粘土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0(06)
    • [11].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南部二叠系山西组沉积特征及煤炭资源勘查潜力[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5(02)
    • [12].张双楼矿山西组煤层采后稳沉塌陷地两次复垦效益分析[J].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8(01)
    • [1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山西组泥页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有机质保存条件分析[J]. 地质科技情报 2016(06)
    • [14].山西组3~#煤上覆岩层涌水规律及防治措施[J]. 煤矿安全 2013(06)
    • [15].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区块山西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与定量预测[J]. 中国煤炭地质 2019(07)
    • [16].马庄煤矿探找山西组9煤的实践研究[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1)
    • [17].垞城煤矿南翼采区山西组9煤赋存特征研究[J].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8(05)
    • [18].山西大宁-吉县地区山西组层序格架下的油气意义[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02)
    • [19].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层序格架下的砂体成因类型、构型及分布[J]. 岩性油气藏 2018(03)
    • [20].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二叠系山西组1段物源分析[J]. 复杂油气藏 2017(04)
    • [21].延长探区山西组陆相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及孔隙发育主要影响因素[J]. 中国矿业 2018(10)
    • [22].鄂尔多斯东部上古生界物源及山西组构造背景[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23].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2段储层孔隙类型及成因分析[J]. 高校地质学报 2008(02)
    • [24].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山西组山1、山2段气藏地质特征[J]. 云南化工 2018(10)
    • [25].浅析二亩岗北坡山西组(P_1s)炭质板岩铅笔构造形成原因[J]. 科技视界 2018(18)
    • [26].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古生界山西组流体包裹体测温及其反映的成藏史[J]. 地下水 2013(01)
    • [27].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西组一段沉积展布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8)
    • [28].砂质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构型特征研究——以山西保德县扒楼沟二叠系山西组剖面为例[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2)
    • [29].沁水盆地山西组致密气成藏条件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
    • [30].孟津井田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J]. 河南科技 2014(06)

    标签:;  ;  ;  ;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层序地层、沉积相与储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