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藏象理论的形成及对临床诊病的影响

《黄帝内经》藏象理论的形成及对临床诊病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藏象理论在历代医家的充实和完善下,已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医学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医理论的拓展和现代医学的进入都为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尽管藏象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深入研究则易陷入困惑和彷徨的境地,这说明藏象理论的研究思路、方向、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藏象理论百家争鸣的今天,本论文意在重拾古代医家藏象理论的创始思想,为中医理论的探索提供借鉴。方法:中医的形成历史悠久,早在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就已经形成了它独有的理论体系,本文以文献收集、整理,逻辑分析的方法,对《黄帝内经》中藏象理论的条文进行整合,通过对条文中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象,研究人体的生命规律。结论:典籍《黄帝内经》通过长期的生活观察、古代的解剖知识、反复的医疗实践及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为藏象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藏象理论以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及人体自身的整体观为特征,围绕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进行了阐释,并以人体外在征象为研究对象,在认识与分析生命活动过程中突出强调藏与象的联系性、整体性、动态性,体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学术特征(整体、功能、变化)。更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及已形成的独特脏腑生理、病理理论体系。五脏生理功能的特征是藏象理论的核心内容。基于藏象理论特定的思维模式,依据人体与形体诸窍的紧密联系,通过五脏及五脏之气在体、在华、在窍、在志、在液等的外在之“象”,即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征象,反映了脏腑的本质属性及特点。藏象理论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在中医学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以形态学为基础,运用天人相应理论和取类比象等方法以及特有的辩证体系,将外在之“象”与内在之“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象与象之间的综合分析判断,归纳其规律性,即“辨证”,从而为中医诊病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藏象的内涵
  • 1. 藏与象文字本义
  • 2. 《内经》中藏象的概念及内容
  • 3. 藏象理论的基本特点
  • 第二部分 藏象理论的形成
  • 1. 藏象理论形成的过程
  • 1.1 长期的生活观察
  • 1.2 古代的解剖观察
  • 1.3 反复的医疗实践
  • 1.4 哲学思想的渗透
  • 2. 藏象理论的物质基础
  • 2.1 气化过程中实现“藏象”的统一
  • 2.2 经络在藏象理论中的作用
  • 3. 藏象理论的整体观
  • 3.1 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 3.2 人体脏腑的整体观
  • 第三部分 中医五脏体系形成的藏象基础
  • 1. 心体系
  • 1.1 心的形态功能在《内经》中的藏象基础
  • 1.2 心与心气的外部征象
  • 2. 肝体系
  • 2.1 肝的形态功能在《内经》中的藏象基础
  • 2.2 肝与肝气的外部征象
  • 3. 脾体系
  • 3.1 脾的形态功能在《内经》中的藏象基础
  • 3.2 脾与脾气的外部征象
  • 4 肺体系
  • 4.1 肺的形态功能在《内经》中的藏象基础
  • 4.2 肺与肺气的外部征象
  • 5 肾体系
  • 5.1 肾的形态功能在《内经》中的藏象基础
  • 5.2 肾与肾气的外部征象
  • 第四部分 藏象理论在中医学中的意义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参考书目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黄帝内经》藏象理论的形成及对临床诊病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