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羟基乙酸论文-刘垚杉,吴海林,贾智,杜博,刘大勇

聚乳酸羟基乙酸论文-刘垚杉,吴海林,贾智,杜博,刘大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乳酸羟基乙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牙龈间充质干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孔微球,丝素蛋白改性,组织修复

聚乳酸羟基乙酸论文文献综述

刘垚杉,吴海林,贾智,杜博,刘大勇[1](2019)在《丝素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孔微球作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递送载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合成适合细胞叁维培养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多孔微球,并对其表面进行丝素改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对改性前后PLGA多孔微球的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原代培养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成骨(茜素红染色)成脂(油红O染色)分化鉴定.通过负压混悬法将牙龈干细胞负载于丝素改性的PLGA多孔微球上进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 U)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原代培养的牙龈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负载在丝素改性的PLGA多孔微球上的细胞有利于细胞增殖.丝素改性的PLGA多孔微球是良好的细胞递送载体,为进一步修复牙槽骨缺损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喜武,李秋晗,刘美欣,李永吉,徐坐帝[2](2019)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丁香苦苷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的制备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丁香苦苷聚乳酸(Syr)-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Syr-NPs)的处方。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Syr-NPs,以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以及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PLGA质量浓度(A)、丁香苦苷质量浓度(B)、水相与有机相比例(C)3因素考察对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以及总评归一值的影响,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处方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PLGA质量浓度为9.63 mg/mL,Syr质量浓度为12.88 mg/mL,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为1∶9.46,制得的Syr-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分别为(27.86±0.87)%、(7.02±0.15)%、(110.0±1.20)nm。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优化包载Syr的PLGA纳米粒处方与制备工艺。(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7期)

米雷,袁志根,谭赞,艾缘,付叁清[3](2019)在《正丁苯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正丁苯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微球的性能进行检测。方法使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正丁苯酞-PLGA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观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制备工艺,并观察体外释药性能。采用生物显微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并测量粒径。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投药量15mg,PLGA 50mg,聚乙烯醇质量分数为2%,搅拌转速为700rpm。正丁苯酞的载药量(14.49±0.56),包封率(82.89±1.46)。所制备的微球光滑圆整、粒径均一,平均粒径约为(23.6±0.87)nm。体外释药实验表现为突释。结论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初步制备了正丁苯酞-PLGA微球,优选的制备工艺条件稳定,制备方法重现性良好。(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方宁[4](2019)在《葫芦素B-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的构建与药效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纳米制剂载体材料将葫芦素B制备成纳米粒,并考察其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使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以PLGA浓度(X1)、PVA浓度(X2)和药物浓度(X3)作为考察因素,以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大小(Y1)和包封率(Y2)作为评价指标,应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处方;测定了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值,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微观形态,并考察了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的体外药物释放特性;比较了葫芦素B与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的最优处方组成为:PLGA浓度为9.0%,PVA浓度为2.0%,药物浓度为4.5%,制备的纳米粒粒径为(145.4±15.8)nm,Zeta电位值为(-7.6±0.8)mV;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纳米粒表面光滑,分布均匀;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释药前期出现突释,后期平缓,48 h药物释放达到86%;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显着高于葫芦素B。结论葫芦素B-PLGA载药纳米粒可延缓药物释放,提高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活性,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张方捷,高国栋,王平,叶静,黄永刚[5](2019)在《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附着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蛋白支架补片在大鼠腹股沟疝模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覆膜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蛋白支架(PLGA-collagenⅠ)补片对腹股沟疝的修补效果。方法首先,制备PLGA-collagenⅠ补片;然后提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制作腹壁缺损大鼠模型。将覆膜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补片(实验组)和无细胞组织工程补片(对照组)分别植入腹股沟。ELISA检测IL-6和IL-10。免疫组化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抗原,分析炎性反应。HE染色观察补片中自身组织的再生情况和材料降解状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腹膜的完整性。免疫组化检测新生血管状态。Masson叁色染色检测胶原蛋白纤维的形成。结果 1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巨噬细胞在补片上的浸润均显着增加(P<0.05)。1个月后,炎性反应逐渐消退,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05)。长期实验表明,BMSCs补片能促进胶原纤维的合成,促进血管再生,修补腹壁损伤。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腹壁无肿胀,大鼠健康。术后1、2和6个月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SEM电子显微镜检查。带有BMSCs的PLGA-collagenⅠ补片可促进细胞浸润,血管生成和组织再生,且降解速度更快。6个月后,种植有BMSCs的补片几乎完全降解,没有种植细胞的PLGA-collagenⅠ补片被降解成碎片,并作为异物留在体内。结论植入BMSCs的PLGA-collagenⅠ组织工程材料能更快速可靠的修补疝缺损,达到治疗腹股沟疝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08期)

陈娇,舒莉萍,李轩泽,刘琴,吴颖[6](2019)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负载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是被批准用于实验及临床的少数生物材料之一,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及优异的机械性能,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载体。目的:验证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叁维多孔支架材料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及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方法:(1)运用静电纺丝技术将150 g/L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液电纺成纳米纤维膜,将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骨髓标本获取已经获得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种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支架上,采用成骨诱导液培养7 d,DAPI荧光染色、吖啶橙荧光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支架复合物的生长情况;(2)将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支架上,使用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的作为实验组,不使用成骨诱导液诱导培养的作为对照组,两组培养14 d后分别植入裸鼠皮下,术后12周取出植入材料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植入物体内异位成骨情况。动物实验获得贵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NO1759999。结果与结论:(1)DAPI荧光染色与吖啶橙荧光染色显示细胞黏附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支架上,生长良好;(2)扫描电镜显示,成骨诱导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支架上生长良好,细胞产生丰富的细胞外基质并覆盖于纳米纤维支架表面;(3)植入12周后,两组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Ⅰ型胶原染色呈阳性,其中实验组各染色阳性表达强于对照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有较多成骨细胞和典型的骨陷窝,对照组仅有少量骨组织形成;(4)研究表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异位成骨能力,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6期)

李佳琪,秦璐,郑煌亮,李晓然,MICHAEL,Moehwald[7](2019)在《聚乙二醇磷脂包裹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防止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 acid-glycolic acid, PLGA)微球体系在肺部缓控释递药系统中具有独特优势。然而,肺巨噬细胞的吞噬清除极大地限制了药物在肺深部的长期滞留。为规避肺巨噬细胞清除作用,本文设计了一种经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olyethylene glycol-distearoyl-glycero-phosphoethanolamine,PEG-DSPE)包裹的PLGA微球,并探究了PEG-DSPE链长及比例对巨噬细胞摄取的影响。以香豆素-6为荧光探针,经膜乳化联合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各PLGA微球制剂,粒径控制为3~5μm、包封产率大于90%。在细胞液中孵育48 h后,荧光素体外泄漏量低于1.5%,排除了游离荧光素对细胞摄取的干扰。选用鼠源性巨噬细胞RAW264.7进行体外细胞实验。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各制剂对细胞均无毒性。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与未包裹制剂相比,高低比例(PEG-DSPE/PLGA 1∶1、0.25∶1) PEG_(5000)-DSPE、PEG_(10000)-DSPE包裹均可显着减弱巨噬细胞对粒子的吞噬作用。对于PEG_(2000)-DSPE包裹微球,可通过增加PEG在粒子表面的比例达到逃逸巨噬细胞吞噬的效果。综上, PEG-DSPE链长及比例是影响巨噬细胞摄取的关键因素,在肺部缓控释递药系统中,可通过选用高分子量PEG-DSPE (PEG_(5000)-DSPE、PEG_(10000)-DSPE)或高比例(PEG-DSPE/PLGA 1∶1)的PEG_(2000)-DSPE包裹微球,达到逃逸肺巨噬细胞吞噬、延长药物肺内滞留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宋薇,李勇[8](2019)在《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结构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是应用广泛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之一。PLGA具有可控性、完全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明确的配制工艺及易于加工等优点,在聚合物纳米结构的制备中备受关注。该文综述了基于PLGA纳米结构的制备技术及其在药物传递方面的生物医学应用情况,重点总结了PLGA纳米颗粒在血管狭窄疾病、血栓形成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情况。(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9年06期)

陈鑫,李翔,罗晓健,刘微[9](2019)在《紫杉醇-索拉非尼-聚乳酸-羟基乙酸载药栓塞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紫杉醇-索拉非尼-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载药栓塞微球,建立其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紫杉醇-索拉非尼-PLGA载药栓塞微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球中紫杉醇、索拉非尼的含量并计算载药量及包封率,色谱柱为Agilent TC-C_(18),流动相为水-乙腈(40∶6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8 nm,柱温为28℃,进样量为10μL。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形态,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微球的粒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理温度(37℃)下紫杉醇、索拉非尼的释放度;采用阿伦尼乌斯方程预测37℃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并与实测(37℃)值进行比较。结果:紫杉醇、索拉非尼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2.0~400.0μg/mL(r均为0.999 6);定量限分别为1.902 6、1.890 2μg/mL,检测限分别为0.985 5、1.264 5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回收率分别为99.00%~102.91%(RSD=1.12%,n=9)、98.39%~102.96%(RSD=1.94%,n=9)。所得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无粘连、无突起,平均粒径为(139±1.16)μm;紫杉醇、索拉非尼的载药量分别为1.12%、0.85%,包封率分别为73.11%、58.65%;在37℃下,41 d内累积释放度分别为(71.83±3.96)%、(81.44±6.02)%;紫杉醇、索拉非尼预测反应速率常数与实测值相对标准偏差的RSD<10%,相似因子分别为83.53、73.95。结论:成功制得紫杉醇-索拉非尼-PLGA载药栓塞微球,其形态较好,且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预测释放度曲线与实测释放度曲线相关性较好;所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10期)

曾雪敏[10](2019)在《纳米银/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在钛种植体表面增强抗菌性和骨诱导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尽管钛种植体因其优越的耐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在矫形外科、口腔种植科和颌面外科等医疗及器械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种植体相关的细菌感染仍然是创伤性植入手术后最常见且严重的临床并发症。严重的术后感染往往需要多次的手术和/或种植体移除,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给患者造成了额外的经济负担,而且成为困扰广大临床医师和科研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在患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或衰老等骨愈合障碍患者中种植体相关的细菌感染引发的健康和经济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种植体相关的感染,是现今种植体临床应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化学、物理或者生物化学方法改善种植体表面形态、结构或者生物附着以增强其抗菌性能从而预防种植体相关感染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钛种植体表面抗菌改性可以通过在钛种植体表面涂布抗菌或抗粘附材料来抑制种植体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银因其广谱抗菌性和较低的耐药潜力,在医疗抗感染方面应用广泛。近年来,耐多重抗生素微生物的流行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使用银作为一种有效但毒性较低的抗菌药物的兴趣。纳米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现在可以生产各种直径和纯度的银纳米颗粒。由于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表面/体积重量比,与传统制剂相比,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溶解度、理化反应性和抗菌活性。在钛种植体表面涂布纳米银可能是一种抑制种植体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从而防止种植体植入后细菌感染的有效方法。研究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纳米银(Nanosilver)/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DL-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涂层的钛种植体(NSPTi)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性,以评估其作为医疗设备抗菌材料的潜力。此外,我们还检测了 NSPTi种植体在体内和体外的骨诱导性。材料和方法纳米银/PLGA涂层采用溶剂铸造法制备。利用革兰氏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AO-1)体外和体内细菌定值实验分析,评价NSPTi的抗菌活性。此外,我们通过研究MC3T3-E1前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探查NSPTi的体外诱导成骨潜能。通过X线成像技术和叁维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苏木素和伊红(H&E)染色和马森叁色染色(Masson's trichrome)等体内实验进一步评估NSPTi种植体的骨诱导特性。结果体外细菌定值分析表明,2%-NSPTi种植体对细菌粘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初始细菌定值24小时后,2%-NSPTi种植体表面存活的细菌数量不到初始粘附细菌的1%。体内细菌定值分析显示,103 CFU MRSA或PAO-1在未涂层Ti对照组的(cfu)/g 比值分别为1.03±0.82x103 和0.94±0.49x103,而在2%-NSPTi组,(cfu)/g比值分别为1.50±0.68和1.75±0.6。2%-NSPTi组细菌数量明显低于未涂层Ti种植体组(P<0.05)。抗菌试验结果表明,NSPTi种植体具有显着的抗菌性能。经过3天、5天和7天培养后,2%-NSPTi种植体上的MC3T3-E1细胞增殖量分别是未涂层Ti对照组的1.51倍、1.78倍和2.22倍。此外,NSPTi种植体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的成熟和分化(第21天,2%-NSPTI组MC3T3-E1细胞的基质矿化度是未涂层Ti对照组的2.15倍)。体内实验结果表明,NSPTi种植体在抑制感染兔胫骨管内细菌存活的同时加速了新骨的形成。结论体外和体内的实验结果表明,NSPTi种植体同时具有抗菌性和骨诱导活性,因此在矫形医学,口腔医学等医疗材料领域具有可观的临床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1)

聚乳酸羟基乙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优化丁香苦苷聚乳酸(Syr)-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Syr-NPs)的处方。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Syr-NPs,以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以及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考察PLGA质量浓度(A)、丁香苦苷质量浓度(B)、水相与有机相比例(C)3因素考察对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以及总评归一值的影响,以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处方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PLGA质量浓度为9.63 mg/mL,Syr质量浓度为12.88 mg/mL,有机相与水相的比例为1∶9.46,制得的Syr-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分别为(27.86±0.87)%、(7.02±0.15)%、(110.0±1.20)nm。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优化包载Syr的PLGA纳米粒处方与制备工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乳酸羟基乙酸论文参考文献

[1].刘垚杉,吴海林,贾智,杜博,刘大勇.丝素改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多孔微球作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递送载体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张喜武,李秋晗,刘美欣,李永吉,徐坐帝.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丁香苦苷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的制备工艺[J].中草药.2019

[3].米雷,袁志根,谭赞,艾缘,付叁清.正丁苯酞-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西部医学.2019

[4].方宁.葫芦素B-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的构建与药效学评价[J].药物评价研究.2019

[5].张方捷,高国栋,王平,叶静,黄永刚.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附着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蛋白支架补片在大鼠腹股沟疝模型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

[6].陈娇,舒莉萍,李轩泽,刘琴,吴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负载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7].李佳琪,秦璐,郑煌亮,李晓然,MICHAEL,Moehwald.聚乙二醇磷脂包裹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防止肺泡巨噬细胞吞噬[J].药学学报.2019

[8].宋薇,李勇.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结构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19

[9].陈鑫,李翔,罗晓健,刘微.紫杉醇-索拉非尼-聚乳酸-羟基乙酸载药栓塞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J].中国药房.2019

[10].曾雪敏.纳米银/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在钛种植体表面增强抗菌性和骨诱导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9

标签:;  ;  ;  ;  

聚乳酸羟基乙酸论文-刘垚杉,吴海林,贾智,杜博,刘大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