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病情迁延,可以临床缓解,但很难完全康复,最后发展为终末期肾衰导致死亡。因此,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掌握病情进展的环节,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有效药物,治疗早期肾脏疾病并发症,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为最终改善肾脏病患者治疗质量和预后奠定基础。Harris等在动物肾脏缺血再灌注实验中发现,健存肾单位代偿性功能亢进,耗氧量明显增加,由此提出了高代谢学说,这使得研究人员对肾炎发病机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许多与肾小球肾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和环节,如多种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和化学趋化因子表达过多、细胞外基质积聚、肾小球系膜细胞异常增殖或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等都涉及到一种重要的机制——氧化应激。豆科植物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Thurb)DC)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成药肾炎四味片中的君药,国内外学者对细梗胡枝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其中富含大量的黄酮及酚酸类化合物,而黄酮类与酚酸类化合物因其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而普遍受到关注。我们前期的实验研究表明,细梗胡枝子的总黄酮部位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细梗胡枝子中究竟是哪些成分在发挥有效作用,且其药效机制是否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研究报告。阐明这些,不仅能从该植物中寻找到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有效成分,还能从抗氧化的角度进一步明确细梗胡枝子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肾小球系膜细胞,是肾小球固有的三大细胞之一,具有活跃的生理功能,在肾小球炎症及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表明,氧自由基作为信号分子,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PKC),调控细胞增殖水平而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大量无法及时清除的氧自由基可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CM),其主要组成成分如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胶质等可直接导致肾间质纤维化,也可活化核转录因子KappB(NF-κB),刺激纤维化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过表达,放大肾脏局部免疫反应,进一步损伤肾小管间质。本课题采用药理学追踪指导化学活性分离的方法,应用现代层析技术及波谱方法从细梗胡枝子中分离活性成分并鉴定化学结构;同时,运用快速测定抗氧化能力指数、细胞培养、MTT、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手段,从体外的角度观察细梗胡枝子总黄酮对炎症介质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异常增殖的抑制作用;分析了细梗胡枝子活性成分对TGF-β1诱导的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氧化应激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这种作用所涉及的可能机制,以期明确其对病理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抗氧化保护作用,阐明了其作为一种抗氧化剂防治肾小球肾炎的重要意义,为临床治疗肾小球肾病以及其它肾脏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线索和实验依据。第一部分胡枝子属植物资源调查目的概述胡枝子属植物的种属分类,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了解胡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及其药理活性。方法采用本草考证和文献调研的方法对胡枝子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结果我国产胡枝子属植物26种,分布广泛;迄今为止共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黄酮、生物碱、有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结论胡枝子属植物资源丰富,价廉易得,药理活性明确,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第二部分胡枝子总黄酮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目的观察胡枝子总黄酮诱导异常增殖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并探讨可能介导凋亡的途径。方法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测定胡枝子总黄酮对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eochst 33342/PI双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FCM)定量分析系膜细胞的凋亡;试剂盒测定细胞上清MDA含量、SOD及GSH-PX活性:casepase活性检测试剂盒定量分析细胞内半胱天冬氨酸酶3(casepase-3)的表达。结果MTT实验检测证明胡枝子总黄酮可显著抑制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P<0.05)。Hochest33342/PI双染条件下,荧光显微镜可明显区分胡枝子总黄酮作用细胞24小时后的早期凋亡细胞和中晚期凋亡细胞。FCM定量分析发现系膜细胞凋亡数量与胡枝子总黄酮浓度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1000、200及40μg/ml胡枝子总黄酮组的SOD和GSH-PX活性显著增高(P<0.05),而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Casepase活性检测发现胡枝子总黄酮可增加细胞内casepase-3的表达,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增加。结论胡枝子总黄酮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可能与抗氧化效应相关。第三部分细梗胡枝子化学活性成分的研究目的研究豆科植物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将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分进行反复柱色谱,利用光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A1),硬脂酸(A2),7-O-α-吡喃鼠李糖基山萘酚苷(A3),7-O-α-L吡喃鼠李糖基-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A4),槲皮素(A5),对羟基反式肉桂酸(A6),原儿茶酸(A7),对羟基苯甲酸(A8),苜蓿素(A9),山奈酚(A10),胡枝子酚(A11),芹菜素(A12),胡枝子醛(A13),山奈酚苷(A14),桑色素(A15),木犀草素(A16),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A17),胡枝子内酯(A18),柯伊利素H-7-O-β-D-芦丁糖苷(A19)。结论化合物A11、A13、A18为三个结构新颖的新化合物,A19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A1、A2、A3、A4、A5、A6、A7、A8、A9、A10、A12、A15、A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第四部分细梗胡枝子中三个新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目的研究细梗胡枝子正丁醇部位三个新化合物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以维生素C(Vitamin C)为阳性对照,采用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方法测定胡枝子酚、胡枝子醛及胡枝子内酯体外抗氧化活性;复制溴酸钾(0.7mmol/kg)诱导大鼠肾损伤模型,TBARS法测定三个新化合物体外清除大鼠肾匀浆及血浆中过氧化脂质的能力。结果三个新化合物抗氧化能力均较Vitamin C强;TBARS方法检测发现,三个新化合物抑制大鼠肾匀浆及血浆中MDA的半数抑制率(IC50)由强至弱顺序为:胡枝子酚>胡枝子内酯>胡枝子醛。结论三个新化合物均有很强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第五部分胡枝子酚对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目的观察胡枝子酚(Lespedezavirgat01)对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氢一乙酞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捕获细胞内ROS,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生成ROS的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MMP-9和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Lespedezavirgatol可抑制TGF-β1作用下ROS水平的升高,模型组FN强阳性表达,苯那普利组FN中等量表达,Lespedezavirgatol低、中、高剂量组FN轻度表达,明显少于模型组,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药物干预24小时后,MMP-9的表达明显上调,NF-κB的表达较正常水平低(P<0.05)。结论Lespedezavirgatol能显著抑制TGF-β1作用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内ROS水平的升高。其抑制细胞内FN的表达并下调NF-κB,上调MMP-9的蛋白表达,这可能是Lespedezavirgatol减缓肾小球硬化和肾纤维化发展的机制之一。总结(1)细梗胡枝子中富含大量抗氧化活性成分;(2) Lespedezavirgatol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且能够抑制ECM的主要成分FN的过表达;(3) Lespedezavirgatol通过下调病理状态下NF-κB的过表达、上调MMP-9来修复损伤的肾组织;(4) Lespedezavirgatol可能是胡枝子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有效成分。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细梗胡枝子总黄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1(08)
- [2].胡枝子总黄酮对实验性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0(06)
- [3].细梗胡枝子总黄酮对大鼠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16)
- [4].达乌里胡枝子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抗油脂氧化作用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8)
- [5].尖叶胡枝子总黄酮提取与纯化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2)
- [6].二色胡枝子总黄酮提取及富集工艺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