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和阈值回归分析

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和阈值回归分析

论文摘要

技术的溢出有多种途径,按来源分有国际的技术溢出和国内的地区间技术溢出,按渠道分可以依赖干中学、看中学、竞争中学、R&D中学或人员交流,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渠道特点和溢出强度。技术是否能够通过这些途径溢出依赖于吸收方的技术水平或人力资本水平,当他们的技术吸收能力满足一定的门槛条件,才能产生正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由于人员流动、信息传播、产品贸易等原因存在空间相关,且技术溢出存在与地理距离相关的传播成本,这正是技术产业高度聚集的原因。技术溢出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以上领域的研究存在很多空白和分析方法上的不足。我们利用阈值回归来确定技术溢出的门槛条件,利用并改进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技术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估计技术溢出强度随地理距离变化的模式,这些新方法的应用是已有研究所未做的。准确衡量技术是分析技术溢出的基础。本文估算并比较了技术的三种主要衡量形式:索洛剩余法TFP、DEA Malmquist指数法TFP和专利数据。通过分解经济增长投入因素的贡献,发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驱动能力越来越强,1997年前主要表现为技术效率提高,1997年后纯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而稳定。技术和经济活动都存在局部集聚性,技术的集聚度高于经济;两者的集聚度随时间增强,地理分布高度一致。技术的全局空间相关性低于经济正好解释了技术的强集聚性。技术先进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都偏于沿海。阈值回归表明,以受高等教育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百分比表示的人力资本水平存在两个门槛:4.85%和10.99%.当人力资本水平达到4.85%的门槛时,FDI对东道国技术进步负挤出效应减半;当人力资本水平超过10.99%的符号改变门槛时, FDI的负挤出效应变为正溢出效应。从整体上看,我国人力资本水平低于符号改变门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不能从FDI技术溢出中获益。由于存在地区差异和显著的省际技术溢出效应,处于门槛之下的相对落后地区可依赖超越门槛的发达地区,由发达地区吸收外部先进技术,而后通过省际技术溢出将技术扩散到相对落后地区。在内部地区间存在经济和技术差异的发展中国家,省际技术溢出和外资技术溢出同等重要。本文的研究发现来自国内的省际技术溢出比来自FDI的技术溢出贡献更大。省际技术溢出强度和技术差距的关系是U型曲线,技术门槛存在但处于值域的上界之外,因此技术差距越小则越容易发生技术溢出。干中学和R&D是内部获取技术的稳健渠道。R&D在吸收FDI技术溢出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中西部的省际技术溢出效应强于东部,落后地区同等投入的干中学和R&D投入可以获得比先进地区更大的产出,说明存在省际技术追赶的可能性。在发达地区,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是干中学、本土R&D以及依赖R&D吸收的FDI技术溢出。随地理距离快速下降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导致技术和经济局部集聚的原因,基于空间计量方法和Romer研发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到两个省的范围或800公里内为技术的密集溢出区,此范围可用于考虑技术影响力的经济圈划分;800公里以上为快速下降区,技术溢出效应强度减半的距离为1250公里。远距离时快速递减的扩散效应和相对稳定的缪尔达尔回流效应是东西部发展不均问题的原因之一。R&D资本存量与创新产出之间存在理想的正线形关系;空间外部性主要通过误差冲击的空间传递来实现;R&D外部性、人力资本流动以及市场的竞争和合作是导致创新溢出的主要原因。强化以上因素作用以及促进信息高速公路、学术信息库和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将有助于区域的平衡发展。外贸和外资的技术溢出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在不考虑吸收因素的交叉作用时,外资对技术创新产生负的挤出效应,其挤出效应超出了其本身作为知识生产者的正面作用;内资是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行业市场是否充分竞争和是否重视研发的投入;外资技术溢出效应显著的部门是适宜“看中学”的行业和因为技术差距较大而未与外资直接竞争的企业;出口贸易和干中学拉动创新的关键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区域的专利数据由于人口流动和知识传播的原因,存在着空间相关。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提高了模型的拟合度和系数的正确性。人口的流动和流动导致的人口的增量对专利创新有重要的影响,人口流入较多的地区专利创新多;经济增长对创新的影响是正面稳定的且具有一定的局部性;高校教育有正面影响且空间相关性较大,但其作用尚待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技术溢出的概念
  • 1.3 本文的思路和结构安排
  •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 2 技术溢出和空间计量学的文献综述
  • 2.1 技术溢出理论文献综述
  • 2.1.1 贸易渠道的技术溢出理论
  • 2.1.2 FDI 渠道的技术溢出理论
  • 2.1.3 内部技术溢出和外部技术溢出
  • 2.1.4 东道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及其门槛效应
  • 2.1.5 技术溢出的行业差异
  • 2.1.6 技术溢出的地理模式
  • 2.2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
  • 2.2.1 空间权重矩阵流派的形成
  • 2.2.2 空间权重矩阵流派的发展
  • 2.2.3 直接表示流派的发展
  • 2.2.4 国内的研究
  • 2.3 技术溢出模型
  • 2.3.1 传统知识生产函数
  • 2.3.2 两部门交叉解释模型
  • 2.3.3 技术距离模型
  • 2.3.4 空间相关的检验和空间计量模型
  • 2.3.5 技术溢出的阈值条件
  • 3 技术的衡量及其分布现状
  • 3.1 索洛剩余法TFP 的估算及分布
  • 3.2 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3.3 专利的空间分布及其集聚现象
  • 3.4 各地的 Malmquist 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
  • 4 FDI 技术溢出效应的人力资本门槛
  • 4.1 引言
  • 4.2 人力资本的阈值回归模型
  • 4.3 经验分析结果
  • 4.3.1 人力资本门槛及FDI 的技术进步作用
  • 4.3.2 谁在门槛之上
  • 4.3.3 国内区域间的技术溢出
  • 4.3.4 影响技术进步的其他变量
  • 4.4 结论
  • 5 技术差距和省际技术溢出
  • 5.1 引言
  • 5.2 分析框架和数据
  • 5.3 计量结果分析
  • 5.3.1 技术门槛的确定和省际技术溢出
  • 5.3.2 自主技术进步途径的作用
  • 5.3.3 FDI 的技术溢出
  • 5.3.4 干中学及R&D 对省际和FDI 技术溢出的吸收作用
  • 5.3.5 省际技术溢出和FDI 技术溢出谁重要
  • 5.4 结论
  • 6 随地理距离递减的技术溢出效应与集聚现象
  • 6.1 引言
  • 6.2 含空间外部性的 Romer 研发模型
  • 6.3 随地理距离递减的创新溢出效应
  • 6.3.1 指标来源
  • 6.3.2 专利产出和R&D 投入的关系
  • 6.3.3 含空间外部性的Romer 研发模型的回归结果
  • 6.3.4 技术的空间相关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变化
  • 6.4 结论
  • 7 省域专利创新的空间面板分析
  • 7.1 专利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
  • 7.2 数据和变量选择
  • 7.3 实证分析结果
  • 7.3.1 空间相关的存在性和模型选择
  • 7.3.2 人口及人口流动的创新效应
  • 7.3.3 经济增长稳定有效地提高创新能力
  • 7.3.4 高校教育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创新的作用
  • 7.4 结论
  • 8 外资和外贸技术溢出效应的行业差异
  • 8.1 引言
  • 8.2 理论模型推导
  • 8.3 数据来源和分析
  • 8.4 实证结果分析
  • 8.4.1 整体回归结果分析
  • 8.4.2 分行业类别的回归结果分析
  • 8.5 结论和政策建议
  • 9 结论及政策含义
  • 9.1 总结
  • 9.2 政策含义
  • 附表1 分行业类别的回归结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际技术溢出:获取路径与对策探讨——基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的思考[J]. 国际经济合作 2020(01)
    • [2].中间品进口技术溢出与制造业就业[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4)
    • [3].技术溢出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J]. 经营与管理 2017(12)
    • [4].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技术进步的探析[J]. 公共财政研究 2016(06)
    • [5].腐败如何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J]. 中国软科学 2017(01)
    • [6].基于外商直接投资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文献综述[J]. 科学决策 2017(02)
    • [7].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创新能力——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 2017(04)
    • [8].FDI技术溢出与自主研发的比较——基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的视角[J]. 科技与管理 2017(05)
    • [9].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J]. 商 2016(18)
    • [10].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 现代商贸工业 2015(04)
    • [11].外资技术溢出、政府干预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研究[J]. 巢湖学院学报 2020(02)
    • [12].对外直接投资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0(20)
    • [13].台湾对大陆服务业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研究[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14].制度环境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J]. 世界经济研究 2014(02)
    • [15].东道国特征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 世界经济研究 2014(05)
    • [1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境内地区差异性分析[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3(01)
    • [17].技术溢出、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基于大国与小国的经验比较[J]. 软科学 2013(07)
    • [18].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效应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8)
    • [1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 2010(04)
    • [20].吸收能力、技术差距对国际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调查数据[J]. 科研管理 2010(05)
    • [21].市场化进程对外资技术溢出的影响:中国的经验[J]. 南方经济 2008(05)
    • [22].中间投入品垂直技术溢出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升级[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01)
    • [2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逆向技术溢出模式探究[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11)
    • [24].要素市场扭曲对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影响[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8(04)
    • [25].人力资本、国际技术溢出与技术效率[J]. 科技与经济 2016(02)
    • [26].FDI对国内企业技术溢出的负效应[J]. 金融经济 2009(08)
    • [27].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渠道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财会通讯 2009(30)
    • [28].自主研发投入、国际技术溢出路径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基于“制度质量”视角的动态门限模型分析[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9].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5(11)
    • [30].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进步影响研究——基于1985-2013年数据的实证检验[J]. 商业研究 2016(02)

    标签:;  ;  ;  ;  ;  

    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和阈值回归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