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周期相关基因在大豆成花诱导与开花逆转中的表达

光周期相关基因在大豆成花诱导与开花逆转中的表达

论文摘要

大豆是典型的短日植物,在光周期反应的早期研究中被当作模式植物。与水稻、玉米等短日植物相比,大豆的光周期反应更加敏感,品种间的差异更大,单个品种的适应性狭窄一直阻碍着大豆育种工作的开展。对于光周期反应敏感的晚熟大豆品种米说,短日照不仅是成花诱导的必要条件,而且影响开花、结荚和鼓粒。一旦光周期条件不适,这些品种的生殖生长就会延迟,甚至可从生殖生长状态逆转到营养生长状态。对大豆光周期反应机制的研究将为培育广适应的大豆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四个大豆光周期反应的相关基因,并通过同源比对搜索到七个相关的光周期反应基因,利用本实验窒长期以来建立的短日照(开花)、长日照(持续营养生长)、短日照-长日照(开花逆转)三位一体的实验系统,采用Real-Time PCR技术研究了这11个基因在大豆成花诱导与开花逆转中的表达,并比较了它们在光周期敏感性不同品种中的差异。为了进一步验证与大豆光周期相关的GmSOC1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建立了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豆科植物百脉根高效快速的转化平台,并将该基因转入百脉根中验证了其功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了四个大豆光周期反应的相关基因GmCOL1、GmCOL2、GmCOL3以及GmSOC1,它们分别编码含311,365,310和211个氨基酸的蛋白。同源比对结果显示,GmCOL1,GmCOL2,GmCOL3与豆科植物苜蓿和豌豆的CO-like基因的同源性最高;GmSOC1与拟南芥AGL20的同源性最高,达到70%,是MADS-box基因家族的一员。2.利用Real-Time PCR技术,通过对10个内标基因的系统分析,我们发现看家基因GmELF1B在大豆光周期反应中较为稳定,可用作大豆光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研究的内标基因。3.以GmELF1B为内标基因,对克隆的四个大豆光周期相关基因以及通过同源比对筛选到的七个光周期相关的基因在光周期敏感品种ZGDD成花诱导与开花逆转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11个大豆光周期相关基因在其成花诱导过程中的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均有表达,但是长短日条件下的表达量和表达规律有所不同。它们并非特异地被短日条件诱导,在特定的阶段,长日条件也可以诱导它们的表达。4.所检测的光周期相关基因在光周期敏感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SAM中也均有表达,所不同的是,在光周期钝感品种HH27中这些基因的表达峰值出现的时间普遍比在光周期敏感品种ZGDD中出现的时间早,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与HH27在短日条件下开花比ZGDD早的生理现象相符合,但是这些基因在ZGDD中的表达峰值却比HH27中高。5.对于光周期敏感品种ZGDD而言,经一定日数短日诱导后进行长日照处理,可以产生花序逆转和花逆转,甚至整株逆转,植株回复到营养生长的状态。通过研究大豆开花相关基因在ZGDD开花逆转中的表达发现,拟南芥分生组织特异基因LFY和AP1的同源基因GmLFY-like和GmAP1-like在逆转条件下的表达介于短日诱导条件和长日抑制条件之间,说明GmLFY-like和GmAP1-like可能具有维持大豆分生组织特性的功能。而光周期上游基因GmGI-like和PEBP家族基因只在逆转早期与GmLFY-like和GmAP1-like的表达相似,说明它们可能在开花逆转的早期发挥作用。6.与拟南芥中的基因相似,大豆的光周期相关基因也呈现24小时的日变化规律,GmGI-like在长短日条件下的表达与拟南芥在长日下的表达模式相近而与水稻不同;GmCO-like的日变化与水稻Hd1和拟南芥CO均不同,但其在短日条件下的日变化与拟南芥COL1和COL2在长日下的日变化规律相似;大豆PEBP家族基因在短日下的日变化又与水稻短日下的日变化相似,但长日下的日变化却不相同,说明光周划调控大豆相关基因对日长的响应机制可能与长日双子叶植物拟南芥以及短日单子叶植物水稻均不同。7.结合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的高效性与百脉根品种"Superroot"简单、快速的再生体系,本研究建立了一个快速、高效的转化平台用于豆科植物基因功能的研究。转基因百脉根植株可在两个半月内获得,分子生物学检测验证了转基因事件的发生。同时,利用双元转化载体pGFPGUSPlus对一些可能影响转化效率的因子进行优化,进而得到92%的高效转化频率。同时,将一个来源于小麦、编码Na+/H+逆向转运蛋白的耐盐基因TaNHX2转到百脉根中,并对其耐盐性进行鉴定,从而验证此系统作为基因功能研究平台的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将大豆中克隆的GmSOC1基因转到了百脉根中使其过表达,导致了百脉根提前开花,从而验证了此基因促进开花的功能,同时也说明了此转化平台可以用于逆境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的研究。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部分 光周期调控植物开花的研究进展
  • 1.高等植物调控开花的途径
  • 2.光周期现象
  • 3.光周期反应类型
  • 4.光周期调控开花的模型
  • 5.拟南芥光周期调控开花的途径
  • 5.1 光受体感知光信号
  • 5.2 生物钟系统
  • 6.CO在日长测定中的作用
  • 6.1 生物钟对CO转录水平的调控
  • 6.2 光对CO的转录后调控
  • 7.开花调控的整合因子
  • 8.开花信号的长距离运输
  • 9.长短日植物光周期反应的区别
  • 9.1 水稻和拟南芥光周期控制开花反应元件的保守性
  • 9.2 水稻对日长的测定
  • 10.大豆光周期相关研究
  • 10.1 开花逆转现象为大豆光周期研究提供了良好材料
  • 10.2 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研究的意义
  • 第二部分 大豆遗传转化研究
  • 1.大豆遗传转化的再生系统
  • 1.1 大豆器官发生再生系统
  • 1.2 原生质体再生系统
  • 1.3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系统
  • 2.大豆遗传转化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2.1 大豆遗传转化方法
  • 2.2 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的因素
  • 2.3 大豆遗传转化存在的问题
  • 3.发根农杆菌及其Ri质粒的研究进展
  • 3.1 发根农杆菌及Ri质粒
  • 3.2 发根农杆菌的侵染和致病过程
  • 3.3 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
  • 3.4 发根农杆菌在植物中的应用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大豆光周期反应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1 大豆光周期反应相关基因的克隆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讨论
  • 2 大豆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3.1 内标基因在基因表达研究中的应用
  • 3.2 大豆光周期相关基因在不同大豆品种中的表达差异
  • 3.3 大豆光周期相关基因在自贡冬豆开花逆转中的作用
  • 3.4 大豆光周期反应相关基因的昼夜节律
  • 第三章 豆科植物基因功能验证平台的建立与大豆光周期调控开花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豆科植物基因功能验证平台的建立
  • 1.2 豆科植物基因功能验证平台的检测
  • 1.3 GmSOC1基因的功能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豆科植物基因功能验证平台的建立
  • 2.2 豆科植物基因功能验证平台的实用性检测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大豆密植技术[J]. 种子科技 2019(15)
    • [2].山西大豆救灾品种筛选与研究[J]. 种子科技 2019(12)
    • [3].河南省大豆种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 种业导刊 2019(10)
    • [4].浅析大豆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J]. 现代农业研究 2019(11)
    • [5].大豆中内生菌的研究及意义[J].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9(06)
    • [6].密植是挖掘大豆产量潜力的重要栽培途径[J]. 土壤与作物 2019(04)
    • [7].萌发对不同品种大豆胚芽品质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11)
    • [8].高粱-大豆复合种植模式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分析[J]. 大豆科技 2019(05)
    • [9].简析中美大豆生产与贸易问题[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0].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对我国大豆行业影响及应对策略[J]. 对外经贸 2019(11)
    • [11].过氧化氢对大豆浓缩磷脂色泽的影响[J]. 粮食与油脂 2020(01)
    • [12].过滤介质对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 2020(01)
    • [13].大豆分离蛋白在熏煮香肠加工中的应用[J]. 肉类工业 2019(12)
    • [14].基于大豆分离蛋白的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24)
    • [15].大豆7S、11S蛋白的结构与热致凝胶特性的分析[J]. 食品科学 2020(02)
    • [16].大豆原料对分离蛋白加工及功能特性的影响[J]. 大豆科技 2019(06)
    • [17].浅谈大豆病虫害防治[J]. 种子科技 2019(17)
    • [18].庆东农科有机无机掺混大豆专用肥应用试验[J]. 现代化农业 2020(01)
    • [19].灌云大豆-豆丹高效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1)
    • [20].我国大豆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9(12)
    • [21].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2)
    • [22].吉林省大豆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2)
    • [23].东北地区大豆振兴的思考:基于成本收益视角[J]. 价格月刊 2020(01)
    • [24].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磷脂复合物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 2020(01)
    • [25].索氏抽提法测美国大豆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食品 2019(24)
    • [26].探究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新农业 2020(01)
    • [27].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高粱(玉米)-大豆轮作的产量与效益分析[J]. 中国种业 2020(02)
    • [28].国际贸易环境与我国大豆采供形势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12)
    • [29].大豆价格将继续上涨[J]. 农村百事通 2020(03)
    • [30].北方大豆的栽培管理与应用[J]. 饲料博览 2019(12)

    标签:;  ;  ;  ;  ;  ;  

    光周期相关基因在大豆成花诱导与开花逆转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