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卧位性心绞痛关系的临床研究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卧位性心绞痛关系的临床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SAHS)是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脑血管意外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临床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本实验旨在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夜间卧位性心绞痛发作的相关性,以期通过对两者的相关性研究为临床卧位性心绞痛病人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随机选取2005.7~2006.12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冠心病病人64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心电图以及其他相关诊断确诊为冠心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42~79岁,平均56.65±8.90岁,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9.15±4.92 kg/m2。根据有无夜间卧位性心绞痛发作分为两组,即卧位性心绞痛组35例,单纯冠心病组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在药物治疗方面差别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常规进行了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血液检查。首先两组患者分别进行夜间7小时多导睡眠监测(PSG),比较两组SAHS发生率及睡眠监测各指标,从睡眠监测角度研究卧位性心绞痛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进行睡眠呼吸监测的同时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夜间ST段压低情况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然后对于卧位性心绞痛组中SAHS组20例与非SAHS组15例患者,分析两组的动态心电图结果,比较两组夜间发生卧位性心绞痛、心肌缺血、心率变化以及ST段指标变化有无区别,从而从动态心电图变化角度观察比较卧位性心绞痛与SAHS的相关性。此外卧位性心绞痛组患者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又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无SAHS四组,比较各组ST段最大压低程度有无区别。同时对ST段最大压低程度与AHI、氧减饱和度指数(ODI)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卧位性心绞痛组和单纯冠心病组患者其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的药物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睡眠呼吸监测结果:卧位性心绞痛组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SAH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卧位性心绞痛组患者AHI和ODI值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觉醒指数(MI)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卧位性心绞痛组患者明显低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最长暂停时间比较卧位性心绞痛组患者明显大于单纯冠心病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睡眠结构两组比较,卧位性心绞痛组I期睡眠较单纯冠心病组明显增多,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II期睡眠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卧位性心绞痛组患者深睡眠(III+IV期)减少,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REM期睡眠在两组均减少,但卧位性心绞痛组患者减少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动态心电图结果:卧位性心绞痛组ST段压低发生率(85.71% 30/35)和心律失常发生率(71.43% 25/35)均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P<0.05);卧位性心绞痛组患者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即AHI值又分为SAHS组20例及非SAHS组15例,夜间发生卧位性心绞痛的次数SAHS组多于非SAHS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HS组患者发生夜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次数明显多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夜间最高心率和最低心率SAHS组与非SAHS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两组ST段指标比较,SAHS组发生ST段下降的患者数高于非SAHS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ST段下降次数和ST段最大压低数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4)相关分析:卧位性心绞痛组中重度和中度SAHS组ST段最大压低程度均大于轻度和无SAHS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T段最大压低程度与AHI及ODI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25和r=0.777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LSaO2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749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能够影响卧位性心绞痛患者夜间发生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程度及频率。卧位性心绞痛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卧位性心绞痛关系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心病研究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发作性睡病与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睡眠监测对比[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5)
    • [2].氟西汀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1)
    • [3].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特点的分析[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04)
    • [4].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10)
    • [5].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32)
    • [6].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观察[J]. 医药论坛杂志 2017(02)
    • [7].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脑卒中的临床特征与关系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7)
    • [8].成人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代谢异常特征的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31)
    • [9].持续正压无创通气在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疗效[J]. 现代养生 2017(12)
    • [10].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模型研究进展[J]. 健康之路 2017(06)
    • [11].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21)
    • [12].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19)
    • [13].李应东教授从情志和体质论治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引发失眠3则[J]. 中医研究 2017(02)
    • [14].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病案 2014(02)
    • [15].中药“三九”贴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3例[J]. 河南中医 2012(02)
    • [16].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低通气综合征1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10)
    • [17].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6)
    • [18].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 2011(06)
    • [19].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中西医临床治疗现状[J]. 临床肺科杂志 2010(12)
    • [20].C反应蛋白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中的作用[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9(01)
    • [21].肥胖-低通气综合征诊治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09(03)
    • [2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护理[J]. 护理学杂志 2009(21)
    • [2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相关心血管疾病[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11)
    • [24].正念减压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合并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 2020(03)
    • [25].健康管理对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老年患者的影响效果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6(12)
    • [26].半夏厚朴汤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慢性咳嗽初探[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10)
    • [27].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研究[J]. 北京医学 2016(04)
    • [28].浅析心绞痛合并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夜间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5)
    • [29].心绞痛合并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夜间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4(34)
    • [30].儿童肥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关系的新进展[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3(01)

    标签:;  ;  ;  ;  ;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卧位性心绞痛关系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