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人文主义理想的追求 ——解读冯内古特的小说世界

对新人文主义理想的追求 ——解读冯内古特的小说世界

论文摘要

库特·冯内古特(1922-2007)是当代文坛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家。在这个解构权威和消解中心的后现代社会,似乎一切价值和意义都不复存在,但是冯内古特却坚持追寻着意义,即人文主义思想。本文认为冯内古特在其小说世界中不懈追求着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理想;他对各种文学技巧,如黑色幽默和科幻成分的运用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人文情怀和改造世界的深切希望,而非像一些评论家所说的仅仅是文学实验或语言游戏。本文由引言,四章和结语构成。引言回顾了国内外对冯氏小说的研究成果,并阐明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即道德和传记批评)和新的研究视角。第一章运用詹姆逊,哈桑和利奥塔德的后现代文化理论来阐述后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然后结合冯内古特的生平来分析其人文主义思想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孕育和发展过程。第二章通过分析他在科幻时期创作的《猫的摇篮》探讨了冯内古特对宗教和科学的人文主义思考,强调宗教比起科学来似乎更积极向上,虽然基于谎言之上,但它毕竟显现了人文关怀。第三章通过剖析他实验主义时期创作的《冠军的早餐》展示了冯内古特对美国社会中毒害人心的宏大叙事的解构。第四章通过分析在现实主义时期创作的《蓝胡子》来阐明冯内古特带有人文主义特色的美学观点,即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艺术的治疗和交流作用。本文最后的结论是,冯内古特最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应对后现代境况的问题,倡导一种新的人文主义,建构小型叙事来对抗社会的宏大叙事,同时承认这种理想的虚构性,即冯氏所说的“令人宽慰的谎言”,强调对善良和爱的信仰才能保持人类生活的尊严。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Abstract in Chinese)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I Formation of Vonnegut's Humanist Spirit in the Postmodern Context
  • 1.1 Characteristics of Postmodernism
  • 1.2 Vonnegut's New Humanism
  • Chapter II The Era of Dystopia
  • 2.1 Searching for Answers: Science & Religion
  • 2.2 Cat's Cradle: Ice-9 & Bokononism
  • Chapter III Righteous Crusade against Social Illness
  • 3.1 Critique of American Society
  • 3.2 Breakfast of Champions: Battle with Grand Narratives
  • Chapter IV Ethics of Redemption
  • 4.1 Vonnegut's New Humanistic Aesthetics: Art not for Art's Sake
  • 4.2 Bluebeard: Redemption of an Artist
  • Conclusion
  • Works Cited
  • 相关论文文献

    • [1].《思想与时代》月刊与萨顿新人文主义[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2].西方人文主义与中国新人文主义建构[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6)
    • [3].迎接新人文主义时代(四)[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2(05)
    • [4].新月派与新人文主义的起落[J]. 博览群书 2018(12)
    • [5].新人文主义及其启示[J]. 哲学研究 2011(06)
    • [6].探幽发微 条分缕析——评朱寿桐先生新著《新人文主义的中国影迹》[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 [7].迎接新人文主义时代(三)[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2(04)
    • [8].基于新人文主义新型城镇化建构的新视角[J]. 青春岁月 2014(15)
    • [9].后现代艺术的新人文主义[J]. 中国美术馆 2011(06)
    • [10].新人文主义资源的片面性开发与文学的理论建构[J]. 湖南社会科学 2009(02)
    • [11].理性传承:重建新人文主义的必由之路[J]. 河南社会科学 2012(04)
    • [12].“新人文主义”与“新儒学人文主义”[J]. 哲学研究 2009(08)
    • [13].新人文主义视野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师生共建模式[J]. 中国民族博览 2017(11)
    • [14].民主与领袖——白璧德人文思想述评[J]. 国外文学 2009(03)
    • [15].迎接新人文主义时代(五)[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2(06)
    • [16].涂志伟的新历史绘画──具中国特色的现代新人文主义[J]. 艺海 2015(02)
    • [17].用中国“新人文主义”占领世界话语体系高地[J]. 人民论坛 2012(12)
    • [18].新文化运动百年回顾[J]. 社会科学论坛 2016(01)
    • [19].论苏雪林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思想[J]. 江西社会科学 2012(07)
    • [20].新人文主义古典教育在近代中国——以东南大学西洋文学系为中心的考察[J].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18(01)
    • [21].新人文主义的建构[J]. 天涯 2012(05)
    • [22].“哈佛三杰”与新人文主义意念理性[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10)
    • [23].浅析梁实秋的人性观和理性观[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5(01)
    • [24].迎接新人文主义时代(二)[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2(03)
    • [25].吴宓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 兰台世界 2012(22)
    • [26].吴宓的“翻译亦摹仿”论辨析[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01)
    • [27].要有引领世界潮流之气概[J]. 人民论坛 2012(12)
    • [28].“哈佛三杰”与新人文主义意念理性[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9(01)
    • [29].关注中国新文学的“负性背景”——评《新人文主义的中国影迹》[J]. 文艺争鸣 2010(11)
    • [30].学衡派思想大厦的立论之基[J]. 浙江学刊 2010(02)

    标签:;  ;  ;  

    对新人文主义理想的追求 ——解读冯内古特的小说世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