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三类具有不同盆地地温背景、埋藏史条件与岩性特征的低渗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苏北盆地沙埝地区古近系阜宁组阜三段储层、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地区侏罗系西山窑组西二段储层与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八段储层),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液氮吸附法微孔测试、粒度分析、x衍射、阴极发光、电子探针、常规压汞、恒速压汞等技术与方法,分析、对比了低渗储层孔隙与喉道的分布特征。在筛选和建立较为准确的孔隙度演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储层成岩作用进行了孔隙度演化史恢复。最后,分析了三类低渗储层孔隙度演化特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取得以下认识:(1)不同砂岩类型低渗储层均为各种成因的孔喉并存,孔隙、喉道半径分布范围也往往较大,但半径较大的孔隙与喉道分布频率低,通常是造成其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是否含有相对粗大喉道及粗大喉道的半径与数量是渗透率的决定因素;微孔在低渗储层的孔隙中占据相当比例,且随储层物性变差,微孔占总孔隙度的比例显著提高:由于小于0.1μm的微孔仍是天然气的有效储集空间,因此,微孔是低渗-超低渗天然气储层孔隙的重要组成部分。(2)不同砂岩类型低渗储层初始孔隙度存在一定差别,但与储层现今物性面貌相比,初始孔隙度的差别相对较小:除部分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发育的储层外,大部分储层的主要孔隙度损失由压实作用造成;不同砂岩类型的低渗储层均经受了不同强度溶蚀作用的改造,溶蚀强度由主要溶蚀期酸性介质的浓度及孔隙渗流能力所决定;胶结损失孔隙度存在较大差异,但除成岩早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外,其余胶结物共同的作用均是充填孔隙、堵塞喉道,使储层致密化。(3)较高地温场、短深埋期、早期弱碱性成岩环境下的长石砂岩类储层,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一般沉淀于压实快速减孔阶段,抑制压实的同时为后期溶蚀提供了物质基础;较高地温场下,有机质成熟形成的有机酸对碳酸盐胶结物与骨架颗粒的溶蚀形成了较为发育的扩大粒间孔;长石溶蚀产物就地沉淀形成的高岭石等粘土矿物沉淀于孔隙较为狭窄处或充填喉道,使储层在具有较高孔隙度的同时,渗透率却较低。(4)低地温场、中等深埋期、酸性成岩环境(煤系地层)的岩屑砂岩类储层,缺乏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对骨架颗粒的支撑,塑性岩屑在压实过程中强烈变形,导致孔隙度随埋深增大迅速减小:低地温场下有机质程成熟度低,提供的有机酸有限,加之孔隙渗流条件较差,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均较弱。压实作用往往是造成此类储层低渗的主要原因。(5)中等地温场、长深埋期、酸性成岩环境下的石英砂岩类储层,压实快速减孔阶段形成的少量石英次生加大边抑制压实的效果非常有限;深埋期长时间较高的地温环境使骨架颗粒溶蚀产物沉淀为更为稳定的硅质胶结物和粘土矿物,造成粒间孔隙大量封闭的同时,又充填了部分溶孔。在压实损失孔隙度较大的情况下,长时间较高地温条件下石英次生加大的普遍发育与粘土矿物和含铁碳酸盐的充填,往往造成此类储层为超低渗储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低渗储层论文; 孔隙度演化论文; 微孔测试论文; 恒速压汞论文; 沉积作用论文; 成岩作用论文; 埋藏史论文; 古地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