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疼痛的影响

不同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疼痛的影响

赖翠芳赵颖颖苏跃萍(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血透室545007)

【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202-01

【摘要】目的比较扣眼法和非扣眼法穿刺对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疼痛的影响,选择安全有效更能减轻患者疼痛的方法。方法采用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例,通过自身对照的方法,先用非扣眼法穿刺200刺,再改用扣眼法穿刺200次,然后分别对2组不同穿刺方法引起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扣眼法穿刺组疼痛感觉明显低于非扣眼法穿刺组。结论扣眼法穿刺可有效减轻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度。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扣眼法穿刺疼痛

自从1966年国外学者发明动静脉瘘以来,动静脉瘘便成为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是每次血液透析时穿刺引起的疼痛使患者对血液透析出现恐惧和焦虑心理,如何减轻患者疼痛一直是医务人员探讨的课题。目前,我们使用的穿刺方法有三种,即区域法或绳梯法和扣眼法。2010年间我们选择在我血透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例患者,通过自身对照方法,先采用非扣眼法(即区域法或绳梯法)穿刺200例次,再使用扣眼法进行穿刺200例次,然后分别对不同的穿刺方法对患者引起的疼痛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扣眼法穿刺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进行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例,均为自愿参与,无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能有效表达自身感觉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在35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岁。先采用非扣眼法进行穿刺,每位患者血液透析20次共200例次,再使用扣眼法进行穿刺,每位患者血液透析20次共200例次,参加本实验的患者,除穿刺方法不同以外,其他的抗凝剂使用剂量和操作程序均相同,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均采用16号穿刺针进行穿刺。

1.2.1非扣眼法(包括区域法或绳梯法)。选择穿刺点原则:动脉穿刺点旁开造瘘吻合口5cm以上,静脉穿刺点距离动脉穿刺点5cm以上。选择动、静脉穿刺点作蜂窝状或绳梯状常规穿刺,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

1.2.2扣眼法。选择穿刺点原则同区域法或绳梯法。先穿刺静脉,使用三点固定进针法(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在穿刺点近端血管,使血管充盈,右手中指绷紧远端血管皮肤)[1],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20-25度角进针,见回血后,放低角度平行轻轻推进血管,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在距离静脉穿刺点5cm以上离心方向同样方法穿刺动脉并固定。操作要点:每次穿刺都是同样的穿刺点,同样的进针角度,同样的深度。

1.2.3观察指标。每次穿刺均让患者用“五指法”(五指法即向患者展开五指,小指表示无痛,无名指表示轻度痛,中指表示中度痛,食指表示重度痛,拇指表示剧痛。)[2]描述疼痛程度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对穿刺引起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

1.2.4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非扣眼法穿刺组和扣眼法穿刺组引起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其中非扣眼法穿刺组引起剧痛0例次,中度及重度痛的123(61.5%)例次,轻度痛77(38.5%)例次,无痛0例次;扣眼法穿刺组引起剧痛0例次,中度及重度痛10(5%)例次,轻度痛145(72.5%)例次,无痛45(22.5%)例次。经统计学处理发现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扣眼法穿刺能有效减轻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舒适度。

3讨论

由于认识不同,或者是认为区域法或绳梯法穿刺形成动脉瘘后易于穿刺或是使穿刺点不易渗血,目前许多医院仍使用区域法或绳梯法穿刺,但实践证明,扣眼法穿刺不仅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感,据有关文献报道,扣眼法穿刺也可以有效地预防血管瘤和血管狭窄,可提倡为首选的内瘘穿刺方法。其关键是要掌握好扣眼法穿刺要点:以同样的穿刺点,同样的进针角度,同样的深度进针,重复穿刺6—12次,历时约1—2个月后穿刺点便可以形成“扣眼”。以后穿刺,即可以在皮肤消毒时搽掉血痂,将穿刺针从扣眼处轻轻推入血管即可。但由于每一名护士的穿刺手法有可能不同,在形成扣眼之前很难达到以上“三同”要求,所以,我血透中心采用了同一患者由同一护士穿刺的方法,直到“扣眼”形成。这样基本上可以避免了因手法不同引起的差异,能很好地形成“扣眼”。

4小结

扣眼法穿刺可有效地减轻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的疼痛感,明显提高患者舒适度。使穿刺点形成扣眼是关键:形成扣眼之前要严格做到“三同”穿刺,即同样的穿刺点,同样的进针角度,同样的深度。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吴春燕等.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80-181.

[2]张菊英,邹瑞芳等.五指法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6,40(6):409—411.

标签:;  ;  ;  

不同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疼痛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