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

论文摘要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传染性极高。近年来,我国梅毒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危害极大,特别是对临床输血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血液样本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问题。因此,对于梅毒的预防及其早期诊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实验室多数用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如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等对梅毒进行常规筛选。对于梅毒的确认实验则采用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包括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基因工程生产TP重组抗原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梅毒检测方法的发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即以TP重组抗原包被酶标板,双抗原夹心显色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已成为目前国内通用的诊断方法,但该方法灵敏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灵敏度化学发光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与磁性微粒联用建立的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Magnetic Enzyme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MECLIA)更大程度提高了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并且该方法容易实现自动化,发展前景很好,值得大力推广。本研究是以新型磁性复合微粒,即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金磁微粒GoldMag(?)(Fe304/Au磁粒)为固相载体,包被梅毒螺旋体特异性重组蛋白抗原(TP15、TP17、TP44.5、TP47),加入对照血清样本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TP抗原(HRP-TP15、HRP-TP17、HRP-TP44.5、HRP-TP47),于37℃,180 rpm,温育反应30 min,待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原双抗原夹心复合物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化学发光底物鲁米诺(1×10-3mol/L)、过氧化氢(1×10-3mL/L)及增强剂对碘苯酚(3×10-3mol/L),通过化学发光检测仪捕捉发光信号,实现对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的高灵敏检测。首先对该方法中各个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作条件,然后对建立的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方法进行评价,并与其它市售试剂盒进行了比较研究。磁性复合微粒高效快捷的分离技术结合化学发光检测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的特点,使得建立的检测方法呈现很好的结果。方阵实验最终确定TP抗原包被量在7μg/mg(210 ng/孔),酶标抗原稀释浓度在1:3000,此外,确定HRP标记抗原稀释液为PBST+1%BSA,血清样本稀释液为PBS+0.1%BSA;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试剂中添加0.05%Proclin300的保护剂,能够有效增加试剂稳定性;最后对该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4℃与37℃放置6天的试剂,检测结果相当,稳定性很好;批内差(2.86%~5%)和批间差(5.1%~9.7%)均较小,并且通过对质控品抗-TP标准物质重复10次检测,变异系数为5.42%,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建立TP抗体浓度与发光强度之间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在0.25-4 NCU/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0;同时该方法特异性良好,检测80例TP抗体阴性血清、20例乙肝阳性血清(TP阴性)及20例丙肝阳性血清(TP阴性),阴性符合率均达到100%;通过与商品化化学发光试剂盒对比,灵敏度可提高4倍。实验结果表明,以金磁微粒为固相载体建立的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有着很高的灵敏度、很好的特异性及良好的线性范围,各项评价指标均可达到国家相关要求,因此,其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有望在医院、血站及其他临床检测领域普及应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梅毒概述
  • 1.1 梅毒及其流行病学
  • 1.2 梅毒螺旋体的结构特点
  • 2 免疫学检测方法
  • 2.1 免疫学检测涉及的主要技术
  • 2.1.1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s)
  • 2.1.2 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RIA)
  • 2.1.3 免疫酶技术(Immunoenzymatic technique)
  • 2.1.4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Immunologic Colloidal gold Signature,ICS)
  • 2.1.5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
  • 2.2 梅毒螺旋体的常用免疫学检测方法
  • 2.2.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 2.2.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 2.2.3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
  • 2.2.4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
  • 3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 3.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 3.1.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类型
  • 3.1.1.1 依据标记物不同
  • 3.1.1.2 依据有无固相载体
  • 3.1.1.3 依据固相载体的不同
  • 3.1.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
  • 4 CLIA的自动化仪器
  • 5 CLIA试剂盒技术研究展望
  • 6 立题依据和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检测TP抗体方法的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和样品
  • 1.2 仪器
  • 1.3 方法
  • 1.3.1 以金磁微粒为载体检测血清中TP抗体的操作步骤
  • 1.3.2 化学发光磁酶免法检测TP抗体条件的优化
  • 1.3.2.1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原稀释液的确定
  • 1.3.2.2 包被抗原最佳用量及酶标抗原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1.3.2.3 待测样本稀释液的确定
  • 1.3.2.4 保护剂的选择
  • 2 结果与讨论
  • 2.1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原稀释液的确定
  • 2.2 包被抗原和酶标抗原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2.3 待测样本稀释液的确定
  • 2.4 保护剂的选择
  • 3 小结
  • 第三章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检测TP抗体方法的系统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和样品
  • 1.2 仪器
  • 1.3 方法
  • 1.3.1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操作步骤
  • 1.3.2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的稳定性
  • 1.3.3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的精密度
  • 1.3.4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的标准曲线
  • 1.3.5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的临界值确定
  • 1.3.6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的特异性
  • 1.3.7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与商品化化学发光试剂盒的对比
  • 1.3.7.1 灵敏度的对比
  • 1.3.7.2 特异性的对比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的稳定性
  • 2.2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的精密度
  • 2.3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的标准曲线
  • 2.4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的临界值确定
  • 2.5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的特异性
  • 2.6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与商品化化学发光试剂盒的对比
  • 2.6.1 灵敏度的对比
  • 2.6.2 特异性的对比
  • 3 总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荧光磁微粒酶免疫分析法检测癌胚抗原临床应用[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06)
    • [2].均相酶免疫分析法测定霉酚酸血药浓度的方法学评价[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10(11)
    • [3].竞争酶免疫分析法用于抗-D浓度检测及其与效价值相关性[J]. 中国输血杂志 2020(04)
    • [4].各类农兽药多残留检测的酶免疫分析法[J]. 养殖技术顾问 2012(02)
    • [5].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和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β_2-微球蛋白的评价[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0(01)
    • [6].乳铁蛋白酶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乳品含量检测的初步应用[J].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9(04)
    • [7].郑州某粮库小麦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检测[J]. 动物医学进展 2012(04)
    • [8].运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监测肾移植患者雷帕霉素实时治疗窗[J]. 中国药房 2012(26)
    • [9].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评估[J]. 微生物与感染 2009(01)
    • [10].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b的比较[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01)
    • [11].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b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33)
    • [12].肇庆市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中促甲状腺激素切值的建立与应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5)
    • [13].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23)
    • [14].两种方法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实验结果比较[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04)
    • [15].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TSH切值研究[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9(05)
    • [16].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tPSA,fPSA及其比值的意义[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08(02)
    • [17].丙戊酸体内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12(46)
    • [18].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J]. 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8(08)
    • [19].对比分析脑梗死与慢性脑供血不足危险因素的差异[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4)
    • [20].MEIA法与ELISA法检测26例血清HBsAg和HBeAg的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 2008(36)
    • [21].TECAN全自动酶联免疫工作站系统常见故障与处理[J]. 中国医学装备 2018(03)
    • [22].血清CA125、甲胎蛋白及胎盘生长因子在胎盘早剥预测中的初步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18)
    • [2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免疫分析法检测唾液皮质醇对比研究[J]. 检验医学 2010(07)
    • [24].酶免疫检测技术在果蔬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 长江蔬菜 2008(14)
    • [2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检测的意义[J].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6(02)
    • [26].两种测定β_2-微球蛋白的方法的比较[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04)
    • [2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比较研究[J]. 实用医技杂志 2010(06)
    • [28].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意义初探[J]. 广西医学 2010(05)
    • [29].酶免疫法施用于免疫检测项目的应用进展[J]. 中国卫生产业 2013(06)
    • [30].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检测技术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12)

    标签:;  ;  ;  ;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