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胃肠动力论文-陈汇鑫,陈吉轩,唐建华,毕海林,张超

促胃肠动力论文-陈汇鑫,陈吉轩,唐建华,毕海林,张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促胃肠动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莫沙必利,地芬诺酯,便秘,胃动素

促胃肠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陈汇鑫,陈吉轩,唐建华,毕海林,张超[1](2019)在《莫沙必利促胃肠动力作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莫沙必利对地芬诺酯所致便秘的小鼠肠道动力及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120只昆明小鼠,分别按体重用20,10,5,2 mg/kg剂量的莫沙必利混悬液对小鼠进行粪便试验和小鼠肠道活性炭推进率试验,通过便秘小鼠的排便情况以及小鼠肠道中活性炭的推进率来判断不同剂量莫沙必利对胃肠动力的促进作用;将便秘小鼠分为10 mg/kg莫沙必利组、模型空白组及药物空白组,于给药后1小时采血,分离血清并测定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含量,通过血清中激素含量变化观察莫沙必利对便秘小鼠相关胃肠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粪便试验中,10 mg/kg莫沙必利组6小时、24小时的排便数及重量均达正常小鼠水平,且首粒黑便时间较模型空白组缩短105. 3 min;10 mg/kg莫沙必利组较模型空白组小肠推进率显着提高7. 8%(P <0. 05),较药物空白组提高30. 22%(P<0. 01);莫沙必利组小鼠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分别为188. 03 ng/L、42. 45 ng/L,较药物空白组均极显着提高(P<0. 01)。说明莫沙必利促胃肠动力作用明显,对地芬诺酯所致的小鼠便秘症状有极好的改善作用,其促小鼠胃肠动力作用最佳剂量为10 mg/kg,且该剂量莫沙必利能有效促进小鼠胃动素、胃泌素的分泌,从而发挥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1期)

张晓辉[2](2019)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怎样选用促胃肠动力药》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消化不良又被称作为消化不良,此类患者具有显着的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早饱、食欲减退和嗳气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同时经临床检查可排除诱发上述临床症状的相关器质性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可能持续性发作或反复性发作且病程时间较长。功能性消化不良也属于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类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目前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因机制还尚未完全明确,对于此类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方案。在药物选择方面通常选择促进胃肠动力类药物作为患者的一线用药,现阶段促胃肠动力类药物已经出现了四代产品,以下将详细为大家讲解各类药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10期)

杨乐,杨强[3](2019)在《系统评价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12日~2017年5月12日期间进行治疗的FD患者,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将实施多潘立酮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伊托必利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两组FD患者的临床效果、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FD患者治疗4周后的症状缓解情况、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两组FD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促胃肠动力药物应用在FD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性较高,但伊托必利的疗效比多潘立酮更优。(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06期)

何尧儿[4](2019)在《促胃肠动力在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中的作用及其对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促胃肠动力药对排便障碍型便秘(functional dyssynergic defecation constipation FDD)患者的临床作用及肛管直肠功能改变。方法:根据罗马IV诊断标准,将FDD患者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西药组接受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力洛?)(Janssen Cilag S.p.A.)治疗,每日1次,每次2mg;中药组接受枳术通便汤治疗,1日1剂,水煎,每日2次,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均行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根据治疗前肛门直肠测压结果,将FDD分为不协调性排便及排便推进力不足2个亚型,治疗前后均记录每周排便次数,行Bristol粪便分型(Bristol stool score,BSS)、Cleveland便秘严重程度评分(Cleveland Clinic Constipation Score,CCS)、便秘生活质量评分(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PAC-QOL)和心理量表评分(SAS评分和SDS评分),观察2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及肛门直肠功能相关参数的改变。结果:1、共纳入患者43例,中药组20例,西药组23例,其中中药组6名患者拒绝肛门直肠测压复查。2、两组治疗后,患者排便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CCS评分均明显下降,BSS分型均回归于3-4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间比较每周排便次数、BSS及CC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3、两组治疗后FDD患者PAC-QOL、SAS、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西药组治疗不协调性排便FDD患者13例,治疗结束,患者排便时肛门残余压明显降低,直肠肛管差值增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西药组治疗排便推进力不足的FDD患者10例,4周后,患者排便时直肠压力及直肠肛管压力差明显增加,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治疗排便推进力不足的FDD患者14例,治疗结束后,患者排便时直肠压力明显增加,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动力治疗可改善FDD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情绪,同时促进了肛门直肠协调功能。猜测促动力治疗可通过促进胃肠运动协调肛门直肠运动功能。(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波[5](2019)在《优选参数脊髓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促胃肠动力效应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胃肠动力障碍是指各种原发或继发因素导致胃肠神经或肌细胞病变从而导致胃肠道平滑肌运动功能障碍。全球人口中有超过1/4的人存在胃肠动力障碍,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术后肠梗阻等。目前胃肠动力障碍的临床治疗手段有限,促动力药物能够增加胃肠动力,但同时可能减少胃容受性,再加上其副反应,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神经电刺激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胃肠动力。但是,这些方法大多处于研究阶段,刺激方式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一、优选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electrical stimulation,SCS)促健康犬胃肠动力作用的部位及参数;二、验证优选参数脊髓电刺激治疗胃肠低动力模型犬疗效并探索其机制;叁、验证优选参数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stimulation,TEA)促进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索;四、验证优选参数经皮穴位电刺激促进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疗效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索。方法:一、脊髓电刺激部位和参数筛选1.脊髓电刺激模型犬建立。7只健康雌犬在全麻醉下植入胃肠测压套管、胃肠慢波记录导线和多通道脊髓刺激导线。2.实验流程:(1)通过初始参数优选SCS促胃肠动力刺激部位。(2)在优选位置系统地筛选SCS促胃动力最适参数。(3)测试优选SCS对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的影响。3.胃肠测压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测:SCS刺激前后分别测量胃肠压力和心电信号。通过软件分析得到高频(High frequency,HF)频段,HF代表迷走兴奋性。二、优选参数脊髓电刺激治疗胃肠低动力和排空延迟的疗效验证1.SCS治疗胃肠低动力的疗效验证。记录实验动物在胰高血糖素+sham-SCS,胰高血糖素+T10部位SCS,胰高血糖素+T10-T11部位SCS下的胃肠收缩,胃肠慢波和自主神经功能。2.SCS治疗胃排空延迟的疗效验证。记录实验动物在对照,胰高血糖素+sham-SCS,胰高血糖素+T10部位SCS的固体胃排空速率。叁、优选参数经皮穴位电刺激促进胃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疗效验证胃肠道肿瘤开腹手术后的42名患者被纳入本研究(33名男性,年龄:69.5±1.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TEA(n=21)和对照组sham-TEA(n=21)。ST36(足叁里)和PC6(内关)被选为刺激穴位进行TEA/sham-TEA。治疗时间为:术后(postoperative day,POD)第1天到第3天,每天两次,每次一小时。观察指标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恢复固体饮食,首次独立下地行走,术后住院时间,自主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四、优选参数经皮穴位电刺激促进胆石症患者腔镜术后恢复的疗效验证60例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TEA组(n=30)和sham-TEA(n=30)。ST36(足叁里)和PC6(内关)被选为刺激穴位进行TEA/sham-TEA。治疗时间为:手术前一天到术后第叁天,每天两次,每次半小时。Sham-TEA及观察指标同方法叁。结果:一、不同参数SCS促健康犬胃肠动力的作用及优选SCS对NEPP的影响1.不同刺激部位SCS对胃肠动力的影响与刺激前相比,T10位置的SCS可显着增加胃动力(7283±1325 vs.9474±1573,P<0.05)和迷走神经兴奋性(HF)(0.47±0.02 vs.0.57±0.02,P<0.01);T10-11位置的SCS可以显着增加小肠动力(146701±23376 vs.181338±11973,P<0.01)和迷走神经兴奋性(HF)(0.44±0.03 vs.0.56±0.09,P<0.05)。2.不同刺激参数SCS对胃肠动力的影响0.2ms及0.5ms(脉冲宽度),20Hz(频率)和90%运动阈值的刺激强度显着增加胃动力。3.优选参数SCS增加空腹状态下血浆胰多肽的释放(0.47±0.07 vs.0.77±0.13;P<0.01)、降低空腹状态(0.49±0.12 vs.0.39±0.09;P<0.05)和进食状态(0.48±0.12 vs.0.40±0.09;P<0.05)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二、优选参数SCS对胃肠低动力及胃排空延迟的影响1.T10部位SCS对胰高血糖素诱导的胃动力障碍的影响(1)与基线相比,胰高血糖素降低了胃动力指数(Motility index,MI)(6315±1382vs.3243±1898,P<0.001)、正常胃慢波百分比(89.5±6.8 vs.58.1±6.9%,P<0.01),增加了交感神经兴奋性(0.25±0.15 vs.0.6±0.18,P<0.01)。(2)交感神经兴奋性与正常胃慢波百分比(r=-0.492,P<0.01)以胃MI(r=-0.419,P<0.05)呈负相关(3)与基线值相比,SCS阻止了胰高血糖素诱导的胃动力障碍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MI(5770±1297 vs.5596±1190,P>0.05),正常胃慢波百分比(83.5±8.6 vs 79.3±5.4%,P>0.05),交感神经兴奋性(0.27±0.08 vs 0.33±0.18,P>0.05)。2.T10部位SCS对胰高血糖素诱导的肠动力障碍的影响(1)与基线相比,胰高血糖素降低十二指肠收缩频率(15.3±1.0 vs.11.8±2.3,P<0.01)、MI(164656±28224 vs.97339±28654,P<0.01),正常十二指肠慢波百分比(88.4±9.7 vs.66.8±12%,P<0.05),增加了交感神经兴奋性(0.25±0.15 vs.0.5±0.09,P<0.01)。(2)交感神经兴奋性与十二指肠收缩频率(r=-0.499,P<0.05)以及十二指肠收缩MI(r=-0.518,P<0.05)呈负相关。(3)与基线值相比,SCS阻止了胰高血糖素诱导的十二指肠动力障碍和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收缩频率(14.2±1.0 vs.14.7±1.6,P>0.05)、MI(171263±36214 vs.156916±55586,P>0.05)、十二指肠正常慢波百分比(90.4±10.9 vs.86.6±8.5%,P>0.05),交感神经兴奋性(0.32±0.12 vs 0.28±0.09,P>0.05)。3.T10部位SCS对胰高血糖素诱导的胃排空延迟的影响对照组120分钟时的胃排空量为25.33±6.72克,显着高于胰高血糖素组12.23±3.47克(与对照相比P<0.01),而在胰高血糖素+SCS组为24.88±5.89克(与胰高血糖素组相比,P<0.01)。叁、TEA对开腹手术术后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1.TEA对术后主要症状的影响与sham-TEA组相比,TEA缩短术后首次排便时间(102.5±32.5 vs.72.0±17.1 h,P<0.01)、首次排气时间(79.6±22.2 vs.51.0±16.0 h,P<0.001)、下地行走时间(4.8±2.5vs.2.6±1.3 day,P<0.01)、恢复固体进食时间(6.7±1.7 vs.4.8±1.9 day,P<0.01)、术后住院时间(20.7±12.5 vs.14.5±2.6 day,P<0.05)。2.TEA对术后迷走及交感兴奋性的影响从POD1到POD4,TEA治疗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0.35±0.07 vs.0.52±0.10,P<0.001),降低交感迷走比例(1.99±0.68 vs.0.96±0.40,P<0.001),降低血清NE水平(316±365 vs.231±206 ng/L,P<0.05),sham-TEA组没有明显改变。3.迷走神经兴奋性与临床症状相关性心率变异率频谱分析评估的迷走神经兴奋性与恢复固体进食时间负相关(r=-0.499,P<0.05),而交感神经兴奋性与恢复固体进食时间、排气时间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正相关。4.TEA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从POD 1到POD 4,TEA使TNF-α下降了17.4%(9.1±0.5 vs.7.7±0.4 pg/ml,P<0.05),sham-TEA组没有明显改变。5.TEA是较短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四、TEA对腔镜手术术后症状恢复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1.TEA对术后主要症状的影响。与Sham-TEA组相比,TEA缩短了首次排气时间(38.9±22.2 vs.24.9±13.1 h,P<0.01)和排便时间(63.1±24.4 vs.42.5±16.9 h,P<0.01)。2.TEA对胃慢波的影响与Sham-TEA组相比,TEA增加正常胃慢波百分比(68.8±8.5 vs.53.1±10.4%,P<0.01)。3.TEA对术后迷走神经兴奋性的影响与术前24小时相比,术后3小时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HF)(0.41±0.13 vs.0.34±0.13,P<0.05)。与Sham-TEA组相比,TEA在术后72小时增加HF(0.44±0.15vs.0.52±0.12,P<0.05)。此外,HF与排便时间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呈负相关。4.TEA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与术前24小时相比,对照组术后72小时血清IL-6明显增加(1.1±0.2 vs.2.9±0.7pg/ml,P<0.05),TEA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0.9±0.2 vs.2.9±0.7 pg/ml,P<0.01)。结论:优选参数神经电刺激可能通过抑制交感兴奋性和增加迷走兴奋性促进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5-30)

罗辉,陈博,梁生林[6](2019)在《鸡屎藤水提液促胃肠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鸡屎藤水提液促进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肠推进性运动和胃排空实验方法以及离体肠管和胃实验方法,研究鸡屎藤水提液对肠、胃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鸡屎藤水提液高、中、低剂量(10.0、5.0、2.5 g生药/kg)组对胃内残留率均明显降低,与蒸馏水组相比差异显着(P <0.05),对小肠推进百分比也明显提高,与蒸馏水组相比差异也显着(P <0.05);离体实验中,鸡屎藤水提液给药后的肠管平滑肌收缩的振幅显着高于给药前,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显着(P <0.01),胃底环形肌的收缩频率和幅度显着高于给药前,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显着(P <0.01)。结论鸡屎藤水提液具有促进肠推进性运动和胃排空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钟江斌[7](2019)在《宽叶独行菜促胃肠动力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 L.)属于十字花科(Brassicaceae)独行菜属(Lepidium),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本文在前期对其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宽叶独行菜促胃肠动力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为其后续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宽叶独行菜水提物为受试药物,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从组织水平考察其对胃肠激素、Cx43和C-Kit的影响;同时,利用显微测微技术和CCK-8法分别观察了宽叶独行菜提取物中不同组分对大鼠胃肠平滑肌细胞收缩和增殖的影响,进而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考察其对SP、Ghrelin、VIP、Cx43 mRNA、P38MAPK mRNA、PKA mRNA、PKC mRNA和M_2R mRNA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宽叶独行菜水提物能显着提高胃和十二指肠SP和Ghrelin含量,但对胃和十二指肠VIP含量没有影响。(2)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宽叶独行菜水提物对阳性Cx43和C-Kit的表达均不显着。(3)宽叶独行菜提取物不同组分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细胞收缩,提高细胞收缩率,但对细胞增殖无显着影响。(4)组分V和乙酸乙酯部位能提高大鼠胃平滑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P和Ghrelin含量,组分V能降低VIP含量,组分II和乙酸乙酯部位能提高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培养上清Ghrelin含量。(5)组分V能提高大鼠胃平滑肌细胞PKA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乙酸乙酯部位能提高大鼠胃平滑肌细胞M_2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乙酸乙酯部位能提高大鼠小肠平滑肌细胞Cx43 mRNA、P38 MAPK mRNA、PKA mRNA、PKC mRNA和M_2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组分VII能提高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PKA mRNA,乙酸乙酯部位能提高大鼠结肠平滑肌细胞Cx43 mRNA、M_2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综上:宽叶独行菜促胃肠动力药效成分主要通过刺激胃肠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发挥作用,其促胃肠动力机制与升高SP和Ghrelin含量,上调Cx43 mRNA、P38MAPK mRNA、PKA mRNA、PKC mRNA和M_2R mRNA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李华伟[8](2019)在《质子泵抑制剂及促胃肠动力药对小肠细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在各种肠道疾病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其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既往研究显示胃酸分泌减少及小肠动力障碍是SIBO的重要发病机制。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抑酸作用稳定、有效、长久,广泛用于与胃酸相关的疾病,但是随着PPIs长期的应用,不少患者出现腹胀、腹泻、腹痛、便秘等症状。这与SIBO症状相似,不免令人将PPIs的应用与SIBO联系在一起。目前,关于PPIs和SIBO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很多。促胃肠动力药可以改善胃肠道运动功能,增强胃与十二指肠运动,促进胃排空。经常与PPIs联合用于胃食管反流疾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然而,在现有国内文献中鲜有关于使用PPIs联合促胃肠动力药对SIBO的影响。该课题拟就服用PPIs联合促胃肠动力药对SIBO发生的风险及口-结肠转运时间(orocecal transit time,OCTT)的影响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目的通过乳果糖氢气呼气试验(lactulose breath test,LHBT)测试患者SIBO及OCTT,评估服用PPIs与PPIs联合促胃肠动力药患者SIBO的患病率以及OCTT的差异。为临床合理使用PPIs提供一定参考,并为降低长期使用PPIs的SIBO发生风险提供一种可能性。对象及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与住院患者,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43例患者。统计纳入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服用PPIs的类别及时间、所患疾病、及促胃肠动力药的使用情况。入选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独服用质子泵抑制剂2个月以上;B组: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促胃肠动力药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记录SIBO和OCTT。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A组与B组SIBO阳性率及OCTT之间的差异。结果1.A组和B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SIBO阳性率方面,A组SIBO阳性率为15.7%,B组为3.7%,两组在SIBO阳性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说明服用PPIs联合促胃肠动力药较单独服用PPIs的患者,SIBO的阳性率明显减少。3.在OCTT方面,A组OCTT为128.4(111.7-135.9)min,B组为120.3(72.7-129.6)min,两组OC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在A组患者中,SIBO阳性患者OCTT为136.1(126.7-139.1)min,SIBO阴性患者OCTT为125.7(85.1-134.7)min,两组OC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4.在本研究中,PPIs的种类与SIBO之间的患病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SIBO阳性组与SIBO阴性组的PPIs使用时间分别为6.4(5.8-7.0)个月和4.8(3.0-7.0)个月,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1.SIBO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OCTT延长。2.在PPIs治疗患者中联合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可以通过增强胃肠道运动来降低SIBO的风险,并可能降低长期使用PPIs的SIBO风险。(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3-01)

谭人千,鞠静,凌江红[9](2018)在《橙皮苷促胃肠动力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橙皮苷作为传统中药枳实、陈皮、柑橘等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抗自由基、调节脂质代谢,对胃肠功能及平滑肌具有兴奋作用。文章综述近年来橙皮苷促胃肠动力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橙皮苷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陈汇鑫,唐建华[10](2018)在《促胃肠动力药物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胃肠动力迟缓类疾病由于发病特征的不显着,在动物身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随着近几年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不断升高,对国家已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药物机制、临床研究等方面对比阐述了人用及兽用促胃肠动力药物的应用现状,旨在为兽用促胃肠动力药物的研发及兽医临床中的使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促胃肠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又被称作为消化不良,此类患者具有显着的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呕吐、早饱、食欲减退和嗳气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同时经临床检查可排除诱发上述临床症状的相关器质性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可能持续性发作或反复性发作且病程时间较长。功能性消化不良也属于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类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目前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因机制还尚未完全明确,对于此类患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方案。在药物选择方面通常选择促进胃肠动力类药物作为患者的一线用药,现阶段促胃肠动力类药物已经出现了四代产品,以下将详细为大家讲解各类药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促胃肠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1].陈汇鑫,陈吉轩,唐建华,毕海林,张超.莫沙必利促胃肠动力作用评价[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2].张晓辉.功能性消化不良怎样选用促胃肠动力药[J].家庭生活指南.2019

[3].杨乐,杨强.系统评价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F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处方药.2019

[4].何尧儿.促胃肠动力在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中的作用及其对肛门括约肌功能的影响[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9

[5].张波.优选参数脊髓和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促胃肠动力效应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6].罗辉,陈博,梁生林.鸡屎藤水提液促胃肠动力作用的实验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钟江斌.宽叶独行菜促胃肠动力药效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9

[8].李华伟.质子泵抑制剂及促胃肠动力药对小肠细菌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9

[9].谭人千,鞠静,凌江红.橙皮苷促胃肠动力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8

[10].陈汇鑫,唐建华.促胃肠动力药物研究现状[J].中国兽药杂志.2018

标签:;  ;  ;  ;  

促胃肠动力论文-陈汇鑫,陈吉轩,唐建华,毕海林,张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