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敏重庆市渝北区教师进修学校401120
中外各类教育的发展都证明,师资专业成长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质量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也是提高教师质量和地位的关键因素,“十二五”期间国家拿出5个亿用于实施中职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即可证明。鉴于此,研究探索和建立中职学校教师通用能力标准,实施能力本位标准的鉴定评估以及培养培训,以驱动职教教师整体素质和质量提高,使职教教师培养培训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秘诀。
中职教师专业成长之路首先是对专业标准的明确以“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从内容上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突出实践的职教特色,从体系上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成长方位。
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二本思想)
教师是人,教师的工作对象也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在教育活动中,人无疑处于核心地位。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其很好地契合了现代职业教育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目的,紧扣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时代主题,师德和理念为先,注重人的成长和发展。
1.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学生为本,就是关注学生的利益与需求。学生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是关爱、是尊重、是信任。我们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职业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
2.以教师为本。教师要把“终身学习”作为“基本理念”之一,要求中职教师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在“实施要求”中提出,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特点,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实,这就是在关注教师的个体特点与成长轨迹,把职业教育对教师在职业与实践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充分体现突出实践的职教特色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两个显著特征是职业性与实践性。充分体现了职教特色,强调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紧盯专业发展方向,工作过程导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将职业性和实践性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实训实习组织、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之中。
1.主动贴近专业发展。在“职业背景知识”领域,对职业教育教师要求了解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相关行业现状趋势与人才需求、世界技术技能前沿水平等;在“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领域,要求教师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可见,无论是教育教学、学生就业,还是教师自身的成长,都不能脱离专业发展,主动贴近专业发展是当好职教老师的关键。
2.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教师要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要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职业实践、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
3.主动促进理论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乃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专业标准》提出,要运用讲练结合、工学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有效实施教学。职业教育的教学和育人万万不可脱离实践,只有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教学才能真正拥有灵魂。
4.主动强化工作过程导向。根据《专业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这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熟悉工作过程,更要求教师具备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全面考验。
三、明确选拔教师的基本(四要求)
1.立场。师德为先是立场。立场决定了出发点,教育工作者若能从敬业奉献、立德树人的立场出发,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就能教育、感染、影响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态度。学生为本是态度。态度决定成败,正如《专业标准》所提出的,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3.能力。教师的能力是重点。中职教师不仅要懂理论,更要精技术,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同时,随着行业发展与技术更新,教师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4.修养。终身学习应当成为教师的习惯。《专业标准》提出,教师要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终身学习应该做些什么?《专业标准》给出了一些途径: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