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和旱芹的化学成分研究

穿心莲和旱芹的化学成分研究

论文摘要

常用中药穿心莲为爵床科穿心莲属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记载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呼吸道感染,细菌性痢疾等疾病的治疗。利用现代色谱方法从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85%乙醇提取物经萃取后的正丁醇层和水层中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学方法鉴定了其中25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是: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olide)(1),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2),穿心莲新苷(neoandrographolide)(3),14-去氧穿心莲内酯(14-deoxyandrographolide)(4),14-去氧穿心莲内酯苷(14-deoxyandrographiside)(5),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苷(14-deoxy-11,12-didehydroandrographiside)(6),3-O-β-D-葡萄糖-14-去氧穿心莲内酯苷(3-O-β-D-glucopyranosyl-14-deoxy-andrographiside)(7),3-O-β-D-葡萄糖-14-去氧-11,12-二去氢穿心莲内酯苷(3-O-β-D-glucopyranosyl-14-deoxy-11,12-didenydroandrographiside)(8),异穿心莲内酯(isoandrographolide)(9),穿心莲内酯苷(andrographiside)(10),5,4′-二羟基-7-O-葡萄糖醛酸丁酯(5,4′-dihydroxy-7-O-β-D-pyranglucuronate butyl ester)(11),andrographidine C(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3),5,4′-二羟基-7-甲氧基-8-O-β-D-吡喃葡萄糖黄酮苷(5,4′-dihydroxy-7-methoxy-8-O-β-D-glucopyranosyloxyflavone)(14),7,8-二甲氧基-2′-羟基-5-O-β-D-吡喃葡萄糖黄酮苷(7,8-dimethoxy-2′-hydroxy-5-O-β-D-glucopyranosyloxyflavone)(15),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芹菜素(6-C-β-D-glucosyl-8-C-β-D-galactosyl-apigenin)(16),6,8-二-C-β-D-葡萄糖白杨素(6,8-di-C-β-D-glucosylchrysin)(17),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apigenin-7-O-β-D-glucuronide)(18),8-乙酰基哈帕苷(8-acetyl-harpagide)(19),procumbide(20),teuhircoside(21),2,6-二甲氧基对羟基苯基-1-O-β-D-葡萄糖苷(2,6-dimethoxyl-p-hydroxybenzoyl-1-O-β-D-glucoside)(22),芸香糖苷(roseooside)(23),citroside B(24),草酸(oxalic acid)(25)。这25个化合物中,有10个二萜内酯类化合物,8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2个四甲基环己烯苷类化合物,1个酚苷类化合物,1个有机酸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7,8,15为新化合物,11,16,17,18,21,22,23,24,25为首次从穿心莲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本文首次从穿心莲中分离到四甲基环己烯苷类和酚苷类化合物,上述结果是对穿心莲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重要补充。旱芹(Apium graveolens L.),伞形科芹属植物,以嫩茎、叶(未开花者)供食用和药用,其根也作药用,种子常作为一种调味品,也可入药。茎、叶具有降压、开胃、利尿、调经等功效。作为有良好药理活性的日常食用蔬菜,旱芹中的化学成分引起人们较大的兴趣,但现有文献中,绝大多数是针对芹菜籽所含有效成分进行的研究,而很少有对新鲜旱芹的研究,水溶性部分更不多见。本课题主要针对市售旱芹的食用部分进行研究。利用现代色谱方法从旱芹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3个化合物,通过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了其中41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是:11,21-二氧-3β,15α-二羟基-乌苏-12-烯-2-O-β-D-葡萄糖苷(11,21-dioxo-3β,15α-dihydroxy-urs-12-en-2 O-β-D-glucoside)(1),11,21-二氧-3β,15α-二羟基-乌苏-12-烯-24-O-β-D-葡萄糖苷(11,21-dioxo-3β,15α-dihydroxy-urs-12-en-24-O-β-D-glucoside)(2),11,21-二氧-3β,15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4-O-β-D-葡萄糖苷(11,21-dioxo-3β,15α-dihydroxy-olean-12-en-24-O-β-D-glucoside)(3),芹菜素-7-O-[2″-O-(5′′′-O-阿魏酸)-β-D-呋喃芹糖]-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7-O-(2″-O-(5′′′-O-feruloyl)-β-D-apiofu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4),柯伊利素-7-O-[2″-O-(5′′′-O-阿魏酸)-β-D-呋喃芹糖]-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eriol-7-O-[2″-O-(5′′′-O-feruloyl)-β-D-apiofu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5),木犀草素-7-O-[2″-O-(5′′′-O-阿魏酸)-β-D-呋喃芹糖]-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7-O-[2′′-O-(5′′′-O-feruloyl)β-D-apiofu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6),6-C-β-D-葡萄糖-8-C-β-D-半乳糖芹菜素(6-C-β-D-glucosyl-8-C--β-D-galactosyl-apigenin)(7),柚皮素-7-O-(2-O-β-D-呋喃芹糖)-β-D-吡喃葡萄糖苷(naringein-7-O-(2-O-β-D-apiofu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8),芹菜苷(apiin)(9),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10),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chrysoeriol-7-O-β-D-glucopyranoside)(1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2),柯伊利素(chrysoeriol)(13),木犀草素(luteolin)(14),槲皮素(quercetin)(15),芹菜素(apigenin)(16),(2S)-1-O-(7Z,10Z,13Z-hexadecatrienoyl)-3-O-β-galactopyranosyl-glycerol(17),(2S)-1-O-butanonyl-3-O-β-galactopyranosyl-glycerol(18),4β-O-glucopyranosyl-senkyunolide(19),瑟丹内酯(sedanolide)(20),3-oxo-megastigma-4,8-dien-7-O-β-D-glucoside(21),3-hydroxy-megastigma-5,8-dien-7-one(22),发卡二醇(falcariondiol)(23),(9z)1,9-heptadecadiene-4,6-diyne-3,8,11-triol(24),oplopandiol(25),异芩皮素(isofraxidin)(26),5-甲氧基补骨脂素(5-methoxypsoralen)(27),5,8-二甲氧基补骨脂素(5,8-dimethoxyl psoralen)(28),3—咖啡酰氧基奎宁酸(3-O-caffeoyl-quinic acid)(29),3-反式香豆酰基奎宁酸(3-trans-coumaroylquinicacid)(30),丁香酚(eugnic acid)(31),反式阿魏酸(trans-ferulic acid)(32),反式桂皮酸(trans-cinnamic acid)(33),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P-hydroxyphenylethanol ferulate)(34),2-(3-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烷-1,3-二醇(2-(3-methoxy-4-hydroxy-phenol)-propane-1,3-diol)(35),lunularin(36),lunularic acid(37),D-阿洛糖醇(D-allitol)(38),β-谷甾醇(β-sitosterol)(39),苯甲酸(benzolic acid)(40),丁二酸(succinic acid)(41)。在这41个化合物中,有3个三萜类化合物,13个黄酮类化合物,2个醇苷类化合物,2个苯酞类化合物,2个四甲基环己烯类化合物,3个聚炔类化合物,9个苯丙素类化合物,3个酚酸类化合物,4个其他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2,3,4,5,18,19,21共8个化合物为新化合物,6,7,8,17,22,24,25,26,30,34,35,36,37,38共14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芹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本文首次从芹属中分离出三萜类、醇苷类、四甲基环己烯类和酚酸类化合物,以上结果丰富了旱芹的化学成分种类,为旱芹相关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论文对三萜类化合物(1-3)、黄酮类化合物(4-16,18)及醇苷类化合物(17)的生物活性进行了测试。采用Griess法考察了以上化合物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RAW264.7巨噬细胞NO释放活性,结果表明有四个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3,14,15,16)表现出很强的活性,而黄酮苷和其他两类化合物活性不明显。采用DPPH法对以上三类化合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中只有B环为3′,4′二羟基(化合物6,10,13)时,活性最好,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和另外两种化合物则显示弱的或不显示活性。采用MTT法对以上化合物对人肺癌A549、人宫颈癌Hela,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体外细胞毒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中黄酮苷类和黄酮苷元均不显示活性,仅当接上反式阿魏酸结构单元时(化合物4和5)才显示微弱的细胞毒活性,三萜类和醇苷类不显示活性。以上测试结果表明了旱芹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相关生物活性物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说明
  • 第一篇 穿心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穿心莲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 1.1 二萜内酯类化合物
  • 1.2 黄酮类化合物
  • 1.3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 1.4 生物碱类化合物
  • 1.5 甾醇类化合物
  • 第二节 穿心莲属植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2.1 药理作用
  • 2.1.1 解热抗炎,抗菌作用
  • 2.1.2 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 2.1.3 消化系统作用
  • 2.1.4 抗肿瘤作用
  • 2.1.5 抗病毒作用
  • 2.1.6 免疫调节作用
  • 2.1.7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 2.1.8 其他作用
  • 2.2 临床应用
  • 2.3 毒副作用
  • 2.3.1 急性毒性
  • 2.3.2 长期毒性
  • 第三节 立题依据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穿心莲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一节 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 1.1 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 1.2 化合物的结构
  • 第二节 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 2.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2.1.1 二萜内酯类
  • 2.1.2 黄酮类
  • 2.2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2.2.1 二萜内酯类
  • 2.2.2 黄酮类化合物
  • 2.2.3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 2.2.4 酚苷类化合物
  • 2.2.5 四甲基环己烯类化合物
  • 2.2.6 有机酸类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材料
  • 3.1.3 植物材料
  • 3.2 结构鉴定数据
  •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篇 旱芹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一节 旱芹化学成分研究
  • 1.1 黄酮类化合物
  • 1.2 香豆素类化合物
  • 1.3 苯酞类化合物
  • 1.4 倍半萜类化合物
  • 1.5 芳香苷类化合物
  • 1.6 甘油酯类化合物
  • 1.7 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合物
  • 1.8 炔类化合物
  • 1.9 挥发油类
  • 1.10 其他类化合物
  • 第二节 药理活性研究
  • 2.1 芹菜粗提物药理作用
  • 2.1.1 对血脂的作用
  • 2.1.2 对高血压的作用
  • 2.1.3 对血糖的作用
  • 2.1.4 对合并冠心病的作用
  • 2.1.5 其他作用
  • 2.2 芹菜素的药理作用
  • 2.2.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 2.2.2 抗菌作用
  • 2.2.3 抗炎作用
  • 2.2.4 对心血管的作用
  • 2.2.5 雌激素样作用
  • 2.2.6 对肿瘤的作用
  • 2.3 芹菜籽提取物的药理作用
  • 2.3.1 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 2.3.2 抗惊厥及解痉作用
  • 2.4 临床应用
  • 第三节 立题依据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旱芹 Apium graveolens L.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一节 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 1.1 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 1.2 化合物的结构式
  • 第二节 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 2.1 三萜类化合物
  • 2.2 黄酮类化合物
  • 2.3 醇苷类化合物
  • 2.4 苯酞类化合物
  • 2.5 四甲基环己烯类化合物
  • 2.6 聚炔类化合物
  • 2.7 苯丙素类化合物
  • 2.8 酚酸类化合物
  • 2.9 其它类化合物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1.1 实验仪器
  • 3.1.2 实验材料
  • 3.1.3 植物材料
  • 3.2 苦杏仁酶的提取及酶水解反应
  • 3.2.1 反应原理
  • 3.2.2 苦杏仁酶的提取
  • 3.2.3 酶解反应
  • 3.3 糖腈乙酸酯衍生化及 GC 分析
  • 3.3.1 标准糖糖腈乙酸酯衍生物的制备
  • 3.3.2 苷的温和酸水解及其单糖糖腈乙酸酯衍生物的制备
  • 3.3.3 糖腈乙酸酯衍生物的 GC 分析
  • 3.4 结构鉴定数据
  • 第四章 活性测试
  • 4.1 抑制大鼠巨噬细胞 NO 释放活性
  • 4.1.1 实验原理
  • 4.1.2 实验方法
  • 4.1.3 实验结果
  • 4.2 DPPH 自由基清除活性实验
  • 4.2.1 实验原理
  • 4.2.2 实验方法
  • 4.2.3 实验结果
  • 4.3 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
  • 4.3.1 实验原理
  • 4.3.2 实验方法
  • 4.3.3 实验结果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小结与讨论
  • 致谢
  • 附录
  • 1.个人简历
  • 2.发表文章
  • 3.附图
  • 3.1 从穿心莲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图谱
  • 3.2 从旱芹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图谱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穿心莲和旱芹的化学成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