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祁连山是甘肃河西走廊的“生命线”,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2010年,国家决定“逐步将祁连山北坡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农牧民转为生态管护人员,加快缓冲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本文以此为契机,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足迹需求及其供给(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旨在揭示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特别是和林业关系紧密的林地资源的利用状况。为保护区资源的永续利用,生态保护、农牧民转移安置、生态补偿等提供参考。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对研究区内森林资源二类清查中12类地类,按生态足迹计算中的6类生物生产性土地进行了重新归类,使得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为类似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2)祁连山保护区生态足迹需求和供给(生态承载力)总体趋势为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赤字1.1561 hm~2,占人均生态需求2.7013 hm~2的42.8%,由于祁连山保护区所在各县(区)进出口贸易量相对较小,进出口贸易对生态足迹的影响较小,所以只能是通过消耗保护区内自然资源来弥补生态赤字。因此,可认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2009年的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3)从生态足迹区域分布情况看,以肃南县为代表的保护区西北部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6.3501 hm~2,显著高于以天祝县为代表的东南部的1.7011 hm~2,高于保护区平均水平的2.7013 hm~2,也高于甘肃省2009年的2.4486 hm~2。说明肃南县在保护区区域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消费各种生物产品、农业资源和享有各类服务的绝对量相应高于天祝县,也高于甘肃省同期水平。天祝县则低于甘肃省同期水平。(4)保护区万元GDP生态足迹为2.0797 hm~2,高于甘肃省2009年的1.9023 hm~2,这反映了保护区辖区各县(区)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由于各值之间差距不大,微小的差距可能来自统计资料上的误差,所以采用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获取的资料不能确定保护区那个区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较高。(5)保护区生态足迹需求中生物生产性土地中的草地贡献了1.9545 hm~2,占总的生态足迹2.7013 hm~2的72.35%,是草地生态承载力0.4538hm~2的4.3倍。说明保护区人们的生产方式主要以牧业为主,依赖对草地的过度利用维持生计。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及其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综述[J]. 四川林勘设计 2014(02)
- [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水生态足迹初步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04)
- [3].新疆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基于生态足迹理论[J]. 生态经济 2008(07)
- [4].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溧阳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5].浙江省生态足迹时序性研究及思考[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07)
- [6].永川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益分析[J]. 四川水泥 2016(05)
- [7].福州市2010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8)
- [8].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J]. 自然杂志 2009(05)
- [9].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生态足迹均衡因子测算[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09)
- [10].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1].河北省2008年生态足迹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04)
- [12].吉林省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动态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3)
- [13].海口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14].基于生态足迹评价的呼和浩特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2(06)
- [15].云南省产业转型的环境效应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2)
- [16].湖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土地承载力与生态安全分析——基于生态足迹模型[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6(01)
- [17].湖北省1999—2008年生态足迹动态测度与分析[J]. 河南科学 2011(05)
- [18].生态足迹理论视阈下广西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J]. 广西民族研究 2015(06)
- [19].基于生态足迹的天水市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6(03)
- [20].基于生态足迹的宝鸡市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04)
- [21].基于生态足迹下的黑水县生态承载力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1)
- [22].贺州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1)
- [23].基于低碳理念的水利工程生态移民负面效益分析[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9(08)
- [24].北京市2001~2010年能值生态足迹分析[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05)
- [25].酸沉降污染的生态足迹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9(03)
- [26].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安市2005年可持续发展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6)
- [27].湖北省2008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10(05)
- [28].基于生态足迹的湖南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