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硅基光电子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多孔硅基光电子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多孔硅的研究与开发对于实现硅基光电集成电路具有重要意义。稀土掺杂多孔硅可以获得从紫外、可见到红外波段的有效发光,可应用于各类光电器件中。本论文主要在多孔硅的制备工艺改进和稀土掺杂对多孔硅发光性能改善方面开展了工作。同时对多孔硅的整流特性、场发射性质以及多孔硅衬底对薄膜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 (1) 多孔硅的制备工艺改进:研究了腐蚀电流、退火对多孔硅发光性能的影响;金属(铁)掺杂对多孔硅发光的影响;多孔硅的纳米颗粒在溶液中的发光;湿法腐蚀,可以得到不同波长的多孔硅的发光;发现了制备方法更为简便的镍酸镧电极取代铝电极工艺。 (2) 稀土掺杂对多孔硅发光性能改善:用电化学方法对多孔硅薄膜进行了稀土(Tb、Gd、Pr、Dy、Sc)离子的化学掺杂。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试了样品的光致发光(PL)特性。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用卢瑟福背散射谱(RBS)分析了稀土离子在多孔硅薄膜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Tb的掺入显著增强了多孔硅的发光强度,并且发光峰位出现蓝移。这是由于Tb3+的4f能级5D4-7F3,5D4-7F2,和5D4-7F0,的跃迁发光引起的。而在掺入Gd的情况下,则观察到蓝光发射。Dy的掺杂可产生较强的蓝光发射,其强度可与多孔硅的红光强度相比较,适当的Pr和Sc的掺杂也可一定程度地增强多孔硅的蓝光发射。 发现稀土掺杂增强了多孔硅的蓝光发射,尤其是稀土掺杂多孔硅后产生蓝光发射的可能机理为:稀土掺杂引入新的表面态,形成硅、氧、稀土间新的键合方式O-Si-O-Re-O,从而在多孔硅表面形成新的发光中心;稀土离子丰富的能态在多孔硅发光过程中起到了能量传递作用,从而增强了多孔硅的蓝光发射。 (3)多孔硅衬底对薄膜发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将TiO2:Eu3+薄膜沉积到4种不同的基底:Si,Al,AAO(氧化铝模板anodic alumina oxide)和多孔硅。我们发现稀土在AAO做基底时的发光强度与Si或Al做基底时相比增强了4倍,稀土的发光强度在多孔硅做基底时与Si或Al做基底时相比有明显降低。稀土的发光强度在多孔硅做基底时与Si或Al做基底时相比有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多孔硅的表面颜色呈黑褐色,深颜色的表面吸收光多,反射的少。而抛光过的Si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多孔硅研究进展
  • 1.3 多孔硅的应用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多孔硅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研究
  • 2.1 多孔硅的制备方法
  • 2.2 多孔硅的形成机理
  • 2.3 多孔硅的发光机理
  • 2.4 实验
  • 2.4.1 装置原理图
  • 2.4.2 电极制备
  • 2.4.3 光致发光测量
  • 2.4.4 溶胶凝胶方法(Sol-Gel)
  • 2.5 实验结果讨论
  • 2.5.1 腐蚀电流密度对多孔硅发光的影响
  • 2.5.2 硅片电阻率对多孔硅发光的影响
  • 2.5.3 退火对多孔硅发光的影响
  • 2.5.4 不通电流的湿法腐蚀得到的多孔硅的发光
  • 2.5.5 金属铁掺杂对多孔硅发光的影响
  • 2.5.6 多孔硅与其它衬底材料对薄膜发光材料发光影响的比较
  • 2.5.7 多孔硅的纳米颗粒在溶液中的发光
  • 2.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稀土掺杂多孔硅的发光性能研究
  • 3.1 稀土发光机理
  • 3.2 稀土掺杂多孔硅的制备
  • 3.3 稀土掺杂对多孔硅发光的影响
  • 3.3.1 稀土(Tb、Gd)掺杂多孔硅的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 3.3.2 稀土掺杂多孔硅的蓝光发射(Pr、Dy、Sc稀土离子掺杂)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多孔硅的电学性能研究
  • 4.1 场电子发射原理
  • 4.2 硅基尖锥形阴极阵列
  • 4.3 弹道电子发射的多孔硅
  • 4.4 制备条件对场发射的影响
  • 4.4.1 具有弹道电子发射的特殊结构多孔硅的场发射
  • 4.4.2 腐蚀电流逐渐变小所制备多孔硅的场发射
  • 4.5 多孔硅整流特性
  • 4.5.1 整流特性的原理
  • 4.5.2 整流特性的测试装置
  • 4.5.3 实验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可膨胀石墨阻燃多孔硅胶的制备与表征[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8)
    • [2].多孔硅颗粒在微波加热诱导下荧光增强效果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6(10)
    • [3].电石渣制备多孔硅酸钙实验研究[J]. 矿业工程研究 2016(04)
    • [4].阳极电解制备n型多孔硅及光反射特性的影响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5].铜辅助化学腐蚀条件对多孔硅的影响[J]. 光电子·激光 2017(10)
    • [6].多孔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 微纳电子技术 2016(12)
    • [7].电化学制备多孔硅的工艺对其形貌的影响[J]. 光学仪器 2015(01)
    • [8].多孔硅酸钙作为造纸功能性填料的助留作用研究[J]. 中国造纸 2014(09)
    • [9].基于多孔硅反射镜的农药浓度测量实验研究[J].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1(04)
    • [10].合成多孔硅酸钙粉体表面改性研究[J]. 国外塑料 2014(10)
    • [11].硝酸钆与多孔硅爆炸反应的机理分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12].纳米多孔硅延期药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J]. 火工品 2013(04)
    • [13].纳米多孔硅含能芯片性能研究[J]. 火工品 2008(06)
    • [14].多孔硅阵列结构的形貌研究[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09)
    • [15].n型多孔硅光致发光研究[J]. 光谱实验室 2011(02)
    • [16].电化学腐蚀中多孔硅边缘效应的研究[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0(10)
    • [17].锂离子电池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15(04)
    • [18].一种基于多孔硅多层布喇格反射镜生物检测新方法的研究(英文)[J].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19].多孔硅酸钙作为造纸功能性填料吸附和助留效果明显[J]. 造纸信息 2015(04)
    • [20].纳米多孔硅含能材料性能研究[J]. 含能材料 2010(05)
    • [21].纳米多孔硅阻抗生物传感器的研究[J]. 生物加工过程 2009(04)
    • [22].核-壳多孔硅/碳复合阳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 电源技术 2019(11)
    • [23].多孔硅/炭复合电吸附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5(05)
    • [24].一维多孔硅声子晶体的带隙研究[J]. 人工晶体学报 2012(05)
    • [25].n型多孔硅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26].多孔硅层结构和氧含量分布对电子发射特性的影响[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5(09)
    • [27].多孔硅/铜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28].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J]. 无机材料学报 2013(09)
    • [29].NaOH溶液对多孔硅后处理的研究[J]. 化学工程师 2018(03)
    • [30].基于多孔硅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特性[J]. 发光学报 2016(09)

    标签:;  ;  ;  ;  ;  

    多孔硅基光电子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