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汉娜·阿伦特运用苏格拉底哲学中的“思考”概念,原创出“政治根本恶”起源的重要概念——无思。无思内涵几乎贯穿了阿伦特任何著作,是阿伦特政治哲学的核心与实质。阿伦特对苏格拉底的借鉴在于:思考是人的复数性(内部存在和外部存在)之间无声的对话(dialegesthai),这种对话是把人从孤独中解放出来,并继续维系对话的能力,所以,当“我”与自己的伙伴终止对话时,思考便不能继续,于是便转入阿伦特所指的“无思”状态。因此,把无思从哲学领域中提炼出来,运用于解释政治行动与政治的根本恶,并进一步主张“政治地思考”,是阿伦特思想理论独有的贡献。首先,阿伦特认为无思人格与无思政治直接相关。无思人最大的特征就是被政治孤立或是在政治上表现出冷漠态度,无思人以大众最为典型;所谓无思政治,就是大众社会中公民非经慎思的政治行动。无思政治造成公共领域“无言”的政治荒漠景象,甚至是利用权力制造暴力的极端行动;无思通过破坏人的本质与政治制度之间良性互动,酿成两种极端后果:使人变成追求纯物质消费的劳动生物,或使政治参与国家统治领域完全重合,最终发生政治的“平庸恶”现象——官僚主义、极权主义、运动政治、极端个人主义以及资本主义下的消费者主义。相对于无思概念,阿伦特又提出“什么是政治的(what is political)”并探讨了什么是“政治地思考(political thinking)”。其内涵可总结为两点,第一,人们以何种理性在政治中接受统治性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安排;第二,人们按照个体的天性去生活的社会世界应该怎样。也就是说,人从外部政治事务中返归自身的反思与判断时,如何调和作为政治行动者的“我”(I)和作为私人生活中的“自身”(me)之间的差异,确保使政治的行动来自于最具代表性的理性判断(political judgment)而非偏见。因此,阿伦特提出“政治地思考”需建立在“判断力”、“自我审判”、“旁观者身份”的品质之上,才能促成一个以自主自治、公开独特,并持续存在争辩的公共领域为特征的良善政治。最后,阿伦特认为理想的政治生活应是最契合人的本性的政治。即,只有思考地政治行动,才最让人自由。人的本质是人依其独特性与他人之间建立依赖关系。因此人的本质相应地需要在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之间建立一个可以使两者共存的空间——社会。社会既培养了公民政治合法性认同所需要的政治宽恕与多样性,使公民具有了宽恕、理解、承诺的品格,又把私人领域中的差异提取出来,发现差别,再将其带入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保持政治参与中持续的不服从与自主自发的革命精神。阿伦特批判无思政治破坏了公民建立道德责任的能力(即阿伦特所说的回应世界的能力)和自治的政治参与精神。因此,为了抵制无思,阿伦特在政治与人之间建构了三个概念:回应(respond),行动(vita activa)与言说(speaking or tracing)。据此,政治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成为自由,反思与责任之间关系。自由是我们回应这个世界的权利,而通过反思构建的自由是才是拥有革命精神的行动,才是思考的政治行动;也只有行动与言说合二为一的公民才能拥有承诺的能力,医治无思政治中把公民变成大众或暴民的病态倾向,化解可能将政治推向无思状态的潜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