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经济增长理论从形成到发展,无论是古典、新古典增长理论,还是内生增长理论,在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时大都回避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问题。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资源消耗的加剧,资源对经济的约束作用显得越来越明显。将自然资源作为一种要素投入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加以考量,研究在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约束问题,从理论上探寻缓解资源约束的对策,就显得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了。鉴于水资源作为西北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控制性资源。当前,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面临短缺,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及其服务功能降低,经济发展速度减慢,水资源正在成为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篇论文在国内外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水资源相关研究进展和评价的基础上,将水资源作为一生产要素纳入到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当中,系统考察水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尤其是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强度及其合理调控进行了探讨。论文在修正以往概念提出了水资源约束力的概念,作为分析工具,建立了水资源约束力研究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下,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影响经济增长的水资源约束理论、水资源约束力的变化规律与变化机制。然后以乌鲁木齐为典型案例,在单体绿洲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对区域发展约束程度进行了测算,采用定量预警方法,对乌鲁木齐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约束强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短中期预测;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有效调控干旱区水资源约束力的经济增长模式与对策。主要研究结论为:(一)在国内外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关系的研究进展与评价的基础上,借鉴鲍超提出的关于水资源约束力概念,结合本文的研究主题,修正并提出水资源约束力的概念,通过对包括经济系统熵理论、“木桶”原理、约束理论、水—经济复合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一系列理论的横断交叉分析,建立起水资源约束的理论架构和机制分析,构建水资源约束力这一分析工具,探讨水资源对经济约束作用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影响机制和变化规律以及调控途径,对实现西北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二)水资源约束力是由于水资源短缺而产生的对经济系统发展的阻滞力,水资源短缺是水资源约束力产生的物理实体和微观机制,采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的综合求证法,提出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的临界值理论曲线。利用生态系统水分需求的阈值存在理论,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对倒U型水资源约束曲线进行划段,结合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表现,提出了在理想情况下水资源约束呈现出的时间变化规律和内在机制。(三)依据协同学中的支配原理提出了在一定分析前提条件下和不同时间尺度上,建立了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测度模型。结果表明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还可以度量。并以乌鲁木齐为例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典型研究区近20年来经济增长过程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关系。在长期内每年经济增长的速度由于水资源的损耗每年要降低1.51%;在短期内通过构造的用水结构系数,设计了用水结构系数约束度计算公式,提出了用水库茨涅茨曲线。水资源的短缺已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明显的约束作用。(四)建立水资源约束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约束强度的综合测度模型。在分别建立水资源系统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经济发展系统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和调节反馈指标体系综合测度指标的基础上,采用熵技术支持下的AHP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计算各具体指标的隶属度值,采用加权平均法分别计算出水资源系统开发利用综合指数、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和调节反馈能力综合指数,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下的水资源约束力评估模型,计算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强度。通过对1995年以来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约束力讨论其内在的演变规律。(五)利用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干旱区水资源对经济增长约束强度的预警模型。鉴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预测预报功能及非线性识别能力,以水资源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发展变化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指标预测和综合评价,对乌鲁木齐市将来几年进行短中期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四年,水资源约束强度会不断上升,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强度会越来越大。(六)提出基于水资源约束力研究的干旱区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自然资源要素禀赋的相对固定和不可流动性,以及与劳动、资本要素之间的不完全替代性,是导致经济增长最终遭遇资源瓶颈而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根源。在突破水资源约束的经济学分析基础上,在水资源约束力分析框架下以提高水资源经济效益和区域健康发展为模式选择的约束条件,提出了西北干旱区区域发展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战略思路以及合理调控干旱区水资源约束力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