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鉴于现有研究大多只是孤立、零星地考察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信息不对称和企业投资两两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中国转型时期在这四个方面的制度背景,以产品市场竞争为起点,以非效率投资为终点,以公司治理和信息不对称为联结点,将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和信息不对称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探讨了产品市场竞争影响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路径,并以2000-2006年间中国工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这些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表明,产品市场竞争通过促进公司治理和信息不对称的改善降低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产品市场竞争的清算威胁对于中国上市公司经理的负面影响较小且可置信度低,因此本文发现,随着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第一大股东将增加其持股比例,自动约束其“掏空”行为,企业将聘请更多的独立董事,组建更大规模的董事会,加大对非管理层董事的持股激励,这些措施均可以有效地抑制经理层的过度投资。但是本文未发现经理层薪酬和持股激励在产品市场竞争与过度投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产品市场竞争可以有效地降低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有利于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程度。产品市场竞争提供了一个可比性较强的平均利润,从而缩小了企业可盈余管理的空间。而盈余管理程度的下降减轻了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缓解了企业的投资不足。产品市场竞争虽然会给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带来专有成本,但自愿披露改善了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外部筹资成本,因此,产品市场竞争将鼓励企业增加自愿披露降低筹资成本从而缓解其投资不足。本文的研究表明,要改善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状况,继续强化市场竞争、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和鼓励上市公司增加自愿信息披露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 研究思路、假设体系与研究方法1.2.1 研究思路1.2.2 假设体系1.2.3 研究方法1.3 相关概念的界定1.4 研究内容的安排1.5 论文的主要贡献2 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2.1 代理冲突、信息不对称与企业投资:理论与经验证据2.1.1 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2.1.2 信息不对称与企业投资2.2 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信息不对称:理论与经验证据2.2.1 竞争理论及其发展2.2.2 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2.2.3 产品市场竞争与信息不对称2.3 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信息不对称与非效率投资:一个理论框架2.3.1 产品市场竞争、公司治理与过度投资2.3.2 产品市场竞争、信息不对称与投资不足3 制度背景分析3.1 中国产品市场竞争的制度特征3.2 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特征3.3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特征3.3.1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体系3.3.2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的现状3.4 中国上市公司投资的制度特征3.5 本章小结4 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实证度量4.1 企业非效率投资度量(判别)模型述评4.1.1 FHP(1988)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判别模型4.1.2 Vogt(1994)的现金流与投资机会交乘项判别模型4.1.3 连玉君(2007)的经营效率与现金流交乘项判别模型4.1.4 Richardson(2006)的残差度量模型4.2 企业非效率投资度量的研究设计4.2.1 基准 Q的构建4.2.2 企业非效率投资度量模型的理论依据与模型构建4.2.3 度量结果可靠性的检验方法4.3 中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实证度量4.3.1 样本选择4.3.2 基准 Q与托宾Q之比较4.3.3 度量结果及可靠性的再检验4.4 本章小结5 产品市场竞争影响企业过度投资的路径研究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5.1.1 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过度投资5.1.2 公司治理: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过度投资关系的中介5.2 实证研究设计5.2.1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计5.2.2 模型估计方法5.2.3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5.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5.3.1 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分析5.3.2 估计结果与分析5.3.3 稳健性检验5.4 本章小结6 产品市场竞争影响企业投资不足的路径研究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6.1.1 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投资不足6.1.2 信息不对称: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投资不足关系的中介6.2 实证研究设计6.2.1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计6.2.2 模型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6.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6.3.1 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分析6.3.2 估计结果与分析6.3.3 稳健性检验6.4 本章小结7 研究结论与启示7.1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7.1.1 研究结论7.1.2 政策建议7.2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7.2.1 主要研究局限7.2.2 后续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产品市场竞争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 信息不对称论文; 过度投资论文; 投资不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