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放度与中国货币政策效力的研究

经济开放度与中国货币政策效力的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开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无论是在对外开放广度,还是在对外开放深度,我国对外开放水平都呈强劲的上升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使得货币当局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发生冲突,加重了政府宏观调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尤其是加入WTO之后,经济的全球化空前高涨,外部经济的冲击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货币政策平抑内外均衡所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中央银行难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其变化情况,货币政策效力明显降低。因此,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效力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货币政策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这也促成了本论文的选题。本文采用了历史与逻辑、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考察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效力之间的实质性关系。本文分别在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框架下对经济开放度与中国货币政策效力之间的关系作理论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模型分析。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理论模型分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基础,引入经济开放度,构建经济开放条件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并通过严格的数理逻辑证明来分析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效力之间的递减关系;二是将货币政策效应扩展到利率效应,把货币政策效应分解为产出效应、价格效应和利率效应,从而更好地揭示出经济开放度对货币政策效力影响的作用机制。本文的实证计量模型分析中,由于利率数据的限制,我们采用传统意义上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来进行实证检验。同时,实证检验分析还吸收了Karras和范从来等把经济开放度引入该计量模型的方法对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效力问题作进一步分析。本文不仅从宏观层次的角度对经济开放度与我国货币政策效力关系进行了计量模型的估计与回归分析,还把实证检验的视野扩展到更为微观的因素来做一些描述性分析,实际上也是计量模型的一个延续和有益补充,以期对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模型的结论进行更为有力的诠释和证明。最后,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力,提出了放宽汇率浮动幅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关注国际收支平衡,化解外汇储备激增;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实现内外经济均衡发展等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国外有关货币政策效力理论方面的研究状况
  • 1.4 国内有关货币政策效力理论方面的研究
  • 第二章 理论模型结构
  • 2.1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总需求分析
  • 2.2 开放经济条件下总供给分析
  • 2.3 开放经济条件下总供求的均衡分析
  • 第三章 实证检验: 计量模型、测算方法、数据和回归结果分析
  • 3.1 计量模型的设计
  • 3.2 经济开放度的测度
  • 3.3 货币政策效力的度量
  • 3.4 数据描述
  • 3.5 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四章 实证检验: 微观视野的描述性分析
  • 4.1 人民币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制约
  • 4.2 外汇占款增加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力的影响
  • 4.3 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政策效率低下
  • 第五章 提高货币政策效力的路径探索
  • 5.1 放宽汇率浮动幅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 5.2 关注国际收支平衡,化解外汇储备激增
  • 5.3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 5.4 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实现内外经济均衡发展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货币政策对日本经济的溢出效应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1(03)
    • [2].中国货币政策转型的四个维度[J]. 中国外汇 2019(08)
    • [3].美联储预期管理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启示[J]. 时代金融 2020(13)
    • [4].中国货币政策主打持久战[J]. 新理财 2020(08)
    • [5].央行发布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7(11)
    • [6].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评价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 2016(12)
    • [7].中国货币政策缘何陷入“流动性陷阱”[J]. 人民论坛 2017(04)
    • [8].赵扬:中国货币政策转型之路[J].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16(07)
    • [9].控风险与稳增长挤压下的中国货币政策[J]. 金融经济 2017(02)
    • [10].中国货币政策的效应 基于伯南克-米霍夫半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08)
    • [11].央行:发布《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J]. 中国商界 2016(09)
    • [12].中国货币政策现状及抉择[J]. 中国经济报告 2017(06)
    • [13].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展望[J]. 中国外汇 2017(04)
    • [14].央行发布《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J]. 金融经济 2017(17)
    • [15].通货膨胀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及其政策建议[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11)
    • [16].新闻聚焦[J]. 金融市场研究 2017(05)
    • [17].中国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研究[J]. 金融经济 2016(16)
    • [18].回音壁[J]. 金融世界 2017(03)
    • [19].债市调整还未结束[J]. 金融世界 2017(03)
    • [20].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框架改革的挑战与思考[J]. 清华金融评论 2019(08)
    • [21].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多维国际竞争与中国货币政策应对[J]. 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 2020(04)
    • [22].中国货币政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溢出效应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18(12)
    • [23].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测算[J]. 统计与决策 2018(07)
    • [24].2017年中国货币政策趋中性[J]. 新产经 2017(01)
    • [25].中国货币政策对经贸关联国货币政策的外溢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相关国的证据[J]. 国际金融研究 2017(05)
    • [26].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选择[J]. 统计与管理 2017(02)
    • [27].中国货币政策尚不具备加息条件[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7(04)
    • [28].解读2008年中国货币政策[J]. 市场瞭望(下半月) 2008(05)
    • [29].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走向[J]. 财经界 2013(07)
    • [30].让你深入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专著[J]. 债券 2013(01)

    标签:;  ;  ;  ;  

    经济开放度与中国货币政策效力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