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分子生物学和诊断新技术的研究

莱姆病分子生物学和诊断新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莱姆病是一种新发现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临床可表现为多器官的损害,严重者终身致残甚至死亡。莱姆病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因而实验室诊断结果极为重要。目前实验室诊断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故探求一种简便、快捷、可现地检测的诊断方法尤为重要。莱姆病外膜蛋白A(OSPA)产生抗体持续时间长,与其他微生物的交叉反应性低,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文应用PCR方法开展吉林地区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地区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首次将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技术应用于莱姆病诊断,原创性建立莱姆病SPR诊断新技术并开发实验装置一套,不同免疫复合反应体系SPR传感器光谱共振峰位不同,因此交叉反应几乎无影响;另外可以通过优化光谱分辨率提高检测灵敏度。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特异度高(实验中无假阳性)、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有利于现地检测。首次采用半导体量子点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建立莱姆病诊断新技术。半导体量子点(QDs)具有发射强度和光化学稳定性强、光漂白域值高、可通过物理尺度调控发射峰位、光谱覆盖范围宽、荧光发射峰窄而且对称的高斯分布等特点。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另外检测体系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获得的检测波长明显区分于背景,方法具有高特异度。基于波长型SPR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得抗原/抗体复合反应信息,并能够精确计算出结合常数的优势,首次发展莱姆病基因型现场筛查技术,实验结果证明,该技术可为莱姆病发病机理、治疗和疫苗开发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

论文目录

  • 提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篇 绪论
  • 第一章 莱姆病诊断研究进展
  • 第一节 莱姆病螺旋体简介
  • 第二节 莱姆病的临床表现
  • 第三节 莱姆病的实验室诊断
  • 一、病原体直接检测
  • 1、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的培养
  • 2、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的分子水平的检测
  • 二、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免疫学诊断
  • 1、免疫诊断中莱姆病螺旋体抗原的重要性
  • 2、抗体检测方法
  • 3、新型酶免疫测定方法
  • 4、其他的抗体检测方法
  • 三、莱姆病的细胞免疫反应:T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殖检测
  • 四、小结
  • 第二章 立题依据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莱姆病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一、仪器
  • 二、试剂及溶液配制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一、蜱的捕获
  • 二、莱姆病螺旋体的分离培养与蜱带菌率的鉴定
  • 三、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的分子水平检测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二章 莱姆病SPR 诊断新技术的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材料
  • 一、仪器
  • 二、试剂及液体配制
  • 三、标本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一、免疫实验动物(兔)获得抗伯氏疏螺旋体阳性血清
  • 二、SPR 试验程序
  • 三、SPR 诊断技术建立
  • 1、兔抗血清效价试验
  • 2、技术方法评价试验
  • 3、确定诊断界点
  • 4、SPSS16.0 软件ROC 分析
  • 5、梅毒干扰试验
  • 6、双盲检测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三章 莱姆病QDs 诊断新技术的研究
  • 第一节 试验材料
  • 一、仪器与实验装置
  • 二、试剂及液体配制
  • 三、标本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一、半导体荧光量子点QDs 的制备及表征
  • 二、半导体荧光量子点QDs 标记伯氏疏螺旋体
  • 2 纳米复合物及其表征'>三、反相微乳液技术制备CdTe@ SiO2纳米复合物及其表征
  • 四、伯氏疏螺旋体QDs 直接免疫荧光分析诊断技术研究
  • 2 夹心免疫荧光分析诊断新技术研究'>五、伯氏疏螺旋体CdTe@ SiO2夹心免疫荧光分析诊断新技术研究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第四章 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型SPR 鉴定技术的研究
  • 第一节 试验材料
  • 一、仪器
  • 二、试剂及液体配制
  • 三、标本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一、SPR 试验
  • 二、所用公式的推导和常数的计算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本研究创新点及意义
  • 攻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课题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福建省5县(市)鼠类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调查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03)
    • [2].黑龙江省海伦市一厂二矿及星火牧场革蜱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情况调查[J]. 饲料博览 2018(08)
    • [3].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鼠类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状况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06)
    • [4].黑龙江省全沟硬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广义种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研究[J]. 中国兽医科学 2017(01)
    • [5].伯氏疏螺旋体分型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8(04)
    • [6].青海省部分地区媒介及宿主动物体内携带伯氏疏螺旋体及基因型别的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6(06)
    • [7].柯城区老年人群及室内鼠类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状况[J]. 预防医学 2018(12)
    • [8].云南省景洪市鼠类及媒介蜱中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状况调查[J]. 疾病监测 2019(03)
    • [9].CD14/TLR1-TLR2/p38 MAPK信号通路在莱姆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生命科学研究 2020(01)
    • [10].松峰山附近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情况调查[J]. 兽医导刊 2019(15)
    • [11].云南省边境地区卵形硬蜱中中华基因型伯氏疏螺旋体的检出和鉴定[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9(05)
    • [12].内蒙古奇乾地区媒介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调查研究[J]. 传染病信息 2018(01)
    • [13].伯氏疏螺旋体诱导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模型的建立[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9)
    • [14].一种高致病性伯氏疏螺旋体克隆株在欧洲和北美肆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8(09)
    • [15].莱姆病研究进展[J]. 慢性病学杂志 2013(09)
    • [16].伯氏疏螺旋体套式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J]. 畜牧与兽医 2020(06)
    • [17].中国莱姆病螺旋体DnaK基因的人T细胞表位研究(英文)[J]. 热带医学杂志 2019(02)
    • [18].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在莱姆病宿主动物监测中的应用评价[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05)
    • [19].白细胞介素-10抑制莱姆关节炎机制的研究进展[J]. 感染、炎症、修复 2014(04)
    • [20].莱姆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科学 2011(01)
    • [21].伯氏疏螺旋体TaqMan-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对新疆地区蜱的检测[J]. 中国动物检疫 2019(11)
    • [22].莱姆病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35)
    • [23].吉林省四平市周边地区莱姆病流行情况调查及优势菌株外膜蛋白C的表达[J]. 中国兽医学报 2017(11)
    • [24].莱姆病治疗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12)
    • [25].浙江中部地区鼠类中检出莱姆病螺旋体感染[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10)
    • [26].含伯氏疏螺旋体OspA、OspC蛋白VLPs的构建及鉴定[J]. 中国兽医学报 2019(07)
    • [27].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一例输入性莱姆病病例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02)
    • [28].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口岸鼠类监测及携带病原体情况调查[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5(S1)
    • [29].我国滇西北山区家犬莱姆病螺旋体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08)
    • [30].2010年中蒙边境甘其毛都口岸地区蜱携带病原体调查研究[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1(05)

    标签:;  ;  ;  ;  ;  

    莱姆病分子生物学和诊断新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