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菌侵染对芦笋产品中伏马菌素B1、B2污染的影响及芦笋中农药残留分析

镰刀菌侵染对芦笋产品中伏马菌素B1、B2污染的影响及芦笋中农药残留分析

论文题目: 镰刀菌侵染对芦笋产品中伏马菌素B1、B2污染的影响及芦笋中农药残留分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药学

作者: 刘承兰

导师: 江树人,许文娜

关键词: 芦笋,伏马菌素,再育镰刀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环境因素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伏马菌素是一组主要由串珠镰刀菌(F.vertieilliodes Sheld)和再育镰刀菌(F.proliferatum Sheld)产生的结构类似的毒性代谢物。伏马菌素B1能引起动物各种疾病,如马脑白质软化症、猪肺水肿和大鼠肝癌等,也被认为与人类食管癌的高发有关,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在许多地区,再育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在芦笋上有着广泛的侵染。本文研究了镰刀菌在我国二个主要芦笋产区(山东省曹县和福建省东山县)上的侵染,对食用芦笋上伏马菌素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估,并就温度和尖孢镰刀菌对再育镰刀菌产伏马菌素B1、B2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如下: 在山东省曹县,芦笋植株上的镰刀菌菌种主要为再育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在采集的芦笋茎盘上的侵染率分别为89%和63%;在福建省东山县,尖孢镰刀菌是芦笋植株上的主要镰刀菌菌种,在芦笋茎盘上的侵染率达到了99%,而再育镰刀菌的侵染极低(1.3%)。在二个地区的芦笋上,都很少发现有串珠镰刀菌的侵染。 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质谱(HPLC-MS/MS)联用检测玉米和芦笋等食品上伏马菌素B1、B2的方法。在室内离件条件下,测定了从山东省曹县的芦笋上分离到的再育镰刀菌株在玉米和芦笋基质上产生伏马菌素B1、B2的能力。供试的所有再育镰刀菌菌株在玉米基质上都能产生伏马菌素B1和B2,产毒水平分别在10~11499 mg/kg和2~6598 mg/kg之间,且83%的菌株为高产毒菌株(≥500 mg/kg)。在芦笋基质上,96%的菌株能产生伏马菌素B1,产量在0.2~617.7 mg/kg之间;92%的菌株能产生伏马菌素B2,产量在0.1~40.3 mg/kg之间,但只有5.7%的再育镰刀菌菌株为高产毒菌株。不同再育镰刀菌菌株之间在产毒能力上存在差异;同一菌株在不同基质上产毒能力也有着差异,玉米比芦笋更适合菌株产生毒素。但是,再育镰刀菌菌株在玉米和芦笋二种基质上产生伏马菌素的能力并不存在着相关性。另外,菌株产生伏马菌素B1的量都高于伏马菌素B2的量。大部分菌株在玉米和芦笋培养基上还能产生伏马菌素B3(数据未列出)。 温度、水活度(aw)、真菌间的相互作用对镰刀菌的生长和产毒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供试的二株再育镰刀菌菌株,在水活度一定的条件下,25℃是它们产伏马菌素B1、B2最适合的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二株再育镰刀菌菌株产伏马菌素B1、B2的能力都在下降。二株再育镰刀菌菌株在不同生长温度下产伏马菌素B1、B2的能力依次是25℃>20℃>30℃。在设定的三个温度条件下,尖孢镰刀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再育镰刀菌菌株产生伏马菌素B1、B2。随着供试再育镰刀菌菌株和温度的不同,尖孢镰刀菌对它们产毒能力的抑制效果也不一样。 对来自山东省曹县的芦笋幼笋进行伏马菌素污染的检测,大部分芦笋样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伏马菌素B1、B2的污染。在第一次采集的芦笋样品中,75%的样品受到伏马菌素B1的污染,平均浓度为47.5 ng/g;60%的样品受到伏马菌素B2的污染,平均浓度为35 ng/g。在第二次采集的芦笋样品中,80%的样品受到伏马菌素B1、B2的污染,平均浓度分别为123 ng/g、35 ng/g(以芦笋干重计,新鲜芦笋的含水量在90-95%之间)。第二次采集的芦笋样品中伏马菌素的污染在范围和水平上都高于第一次采集的芦笋样品。另外,通过本文建立的检测芦笋中农药残留的相液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还对16个芦笋样品进行了多菌灵、吡虫啉、毒死蜱和氯氰菊酯四种农药的残留检测,在山东省曹县的8个样品中,有三个样品检出有多菌灵的残留,二个样品检出有毒死蜱的残留,在其它样品中四种目标农药都未检出。

论文目录:

附表和插图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芦笋概述

1.1 芦笋的基本特性

1.2 芦笋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1.3 芦笋在我国的分布

2、镰刀菌在作物上的侵染及产毒性研究

2.1 串珠镰刀菌在作物上的侵染

2.2 再肓镰刀菌在作物上的侵染

2.3 串珠镰刀菌和再育镰刀菌的产毒性

2.4 环境因素对镰刀菌产生伏马菌素的影响

3、伏马菌素的研究进展

3.1 概述

3.2 伏马菌素的毒性作用

3.3 伏马菌素的作用机理

3.4 伏马菌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

3.5 伏马菌素的生物合成

3.6 伏马菌素对人类的影响

3.7 伏马菌素的污染状况

3.8 伏马菌素的控制措施

3.9 伏马菌素的检测方法

3.10 结论

4、立题依据和研究目标

4.1 立题依据

4.2 研究目标

第二章 山东省曹县、福建省东山县二个地区芦笋田上镰刀菌侵染情况调查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曹县、福建省东山县简介

2.2 山东省曹县、福建省东山县二地芦笋田间情况调查结果

2.3 山东省曹县、福建省东山县二地芦笋上镰刀菌侵染情况的调查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离体条件下再育镰刀菌分离株产伏马菌素B_1、B_2的测定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物基质

1.3 供试培养基

1.4 试验仪器

1.5 主要试验试剂

1.6 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伏马菌素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HPLC-MS/MS)方法的建立

2.2 再育镰刀菌菌株在玉米和芦笋基质上产生伏马菌素B_1、B_2的测定

3.讨论

第四章 温度和尖孢镰刀菌对再育镰刀菌产伏马菌素B_1、B_2的影响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培养物基质

1.3 供试培养基

1.4 试验仪器与试剂

1.5 试验设计

1.6 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再育镰刀菌产伏马菌素B_1、B_2的影响

2.2 不同温度条件下尖孢镰刀菌对再育镰刀菌产伏马菌素B_1、B_2的影响

3.讨论

第五章 山东省曹县可食用芦笋中伏马菌素B_1、B2的评估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仪器

1.2 试验试剂

1.3 芦笋样品的采集

1.4 芦笋样品中伏马菌素B_1、B_2的测定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第六章 山东省曹县和福建省东山县芦笋中农药残留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仪器

1.2 主要试验试剂

1.3 芦笋样品的采集

1.4 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芦笋中多菌灵、吡虫啉残留方法的建立

2.2 气相色谱(GC)测定芦笋中毒死蜱、氯氰菊酯残留方法的建立

2.3.实际芦笋样品的测定

3.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1、对本论文研究内容的总结

2、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8

相关论文

  • [1].玉米中伏马菌素免疫学快速筛检方法研究[D]. 李岩松.吉林大学2011
  • [2].芦笋质量控制的现代分析方法研究[D]. 姜云云.第二军医大学2009
  • [3].玉米和芦笋中腐马素的污染分析及拟南芥对FB1的抗性机理研究[D]. 王建升.浙江大学2009
  • [4].绿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木质化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调控技术研究[D]. 刘尊英.中国农业大学2003
  • [5].四种农药在环境水体中降解研究[D]. 任丽萍.中国农业大学2004
  • [6].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致病力鉴定、毒素检测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D]. 武爱波.华中农业大学2005
  • [7].三阶段真空减压保鲜绿芦笋工艺与机理研究[D]. 李文香.江南大学2006
  • [8].延长绿芦笋和水蜜桃保鲜贮藏期的研究[D]. 安建申.江南大学2006
  • [9].中国不同生态地区禾谷镰刀菌种群分化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纪莉景.河北农业大学2007
  • [10].细菌B-FS01抗菌物质的鉴定以及对串珠镰刀菌生长和伏马菌素B1产生的抑制效应[D]. 胡梁斌.南京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镰刀菌侵染对芦笋产品中伏马菌素B1、B2污染的影响及芦笋中农药残留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