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涂丽静

导师: 王桂琴

关键词: 城市贫困,构成,特征,原因,缓解对策

文献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为此,联合国把每年的10月17日确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引导下,经济体制急剧转轨,企业改革也逐步深化,由此在中国城市社会引发了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加上中国社会保障安全网本身的脆弱和不足,短短几年中,就在城市中迅速形成了以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为主体的城市贫困群体。由于城市贫困人口相对集中,这样一个庞大的城市贫困群体,从生活、就业、保障等方面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对社会稳定构成巨大威胁。 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是今后中国改革的重点,和谐社会有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城市贫困问题的长期存在,与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相抵触,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违背。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要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必须要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特别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近年来,我国在实现经济增长和减轻贫困方面都作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不同的进展。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城市贫困问题将成为今后困扰中国发展的一个难题,如何缓解贫困,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应该作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文共分为五章,将对城市贫困的概念、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及生存特征、产生原因、井会后果、发展趋势及缓解城市贫困问题的政策与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第一章为城市贫困人口的界定和构成。文中列举了国际与国内学术界对城市贫困概念的定义,并阐述了本文对贫困定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及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第二章分别从收入状况、家庭基本消费状况、健康与教育状况和社会活动状况四个方面对城市贫困人口的生存特征进行了描述与分析。第三章为城市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分析。这是本文的重点章节。分别从宏观背景与微观因素两个大的方面对致贫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为城市贫困问题带来的社会后果和发展趋势。分别从家庭和社会两个角度对贫困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我国城市贫困问题将出现长期化、稳固化,贫困化程度不断加剧的趋势。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提出一系列的对策,来缓解城市贫困问题。这也就是第五章的内容:缓解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这章在借鉴世界各国的反贫困经验后,提出了一系列在中国缓解贫困的对策与建议,包括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税收、收入分配等配套体制、加强舆论引导、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盲目转移,完善立法等,力求有创新之处。 本文的写作综合运用了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井参考了国内外学者对城市贫困问题的有关研究成果、文章,通过独立思考,试图在继承现有城市贫困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缓解城市贫困问题能有一个突破与创新。关键词:城市贫困,构成,特征,原因,缓解对策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城市贫困人口的界定和构成

一、城市贫困的概念

(一) 国际学术界的贫困定义

(二) 国内学术界对贫困的定义

(三) 本文观点

二、中国城市贫困的测定

(一) 绝对标准

(二) 相对标准

三、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

(一)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构成

(二) 我国城市贫困的规模

(三)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特征

第二章 城市贫困人口的生存特征

一、城市贫困家庭收入情况

二、城市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消费状况

(一) 食品消费状况

(二) 衣着消费状况

三、城市贫困家庭健康与教育状况

(一) 健康及医疗状况

(二) 子女教育状况

四、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活动状况

第三章 城市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分析

一、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宏观背景

(一)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差距日益突出

(二) 国企改革中出现大量下岗失业人员,贫困问题显性化

(三) 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需求转换,造成大量人员失业

(四)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五) 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是造成城市贫困问题的重要原因

(六) 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就业的冲击

(七) 通货膨胀的发生扩大了城市贫困居民的范围

二、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微观原因

(一) 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

(二) 家庭人口多,负担沉重,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大

(三) 因病致贫、返贫

(四) 某些特殊群体特别容易陷入困境

第四章 城市贫困带来的社会后果和发展趋势

一、贫困对个人和家庭的负面影响

(一) 贫困导致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在教育、健康、生活保障等方面的水平低下

(二) 贫困问题可能在家庭中代际相传

(三) 家庭的贫困化会使家庭成员的社会阶层地位有所降低

(四) 贫困会导致城市贫困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反应

二、贫困与社会冲突

(一) 贫困问题的长期存在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相违背

(二) 贫困人口规模的扩大会带来很多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稳定性

(三) 贫困的存在会导致社会结构和文化整合程度的降低

三、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 城市贫困的长期化和稳固化

(二) 贫困的结构化特征将日益突出

(三) 城市外来人口的贫困

(四) 贫困的区位化及棚户区的趋势

(五) 贫困群体与社会分裂趋势加剧

第五章 缓解城市贫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世界各国的反贫困经验

(一) 欧洲国家的反贫困政策

(二) 美国的反贫困模式

二、我国缓解城市贫困的对策与建议

(一) 扩大生产性就业,完善劳动力市场

(二) 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

(三)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稳定的社会安全网,减轻贫困的程度

(四) 完善配套体制改革

(五) 加强流动人口的宏观管理,使之流动规范化、有序化

(六) 加强精神扶贫,使贫困者走出“贫困再生产”的恶性循环

(七)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使反贫困工作走向法制轨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作者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6-30

参考文献

  • [1].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 钱林.华南师范大学2007
  • [2].广东省城市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D]. 范世民.华南理工大学2017
  • [3].西安市城市贫困问题分析与解困研究[D]. 黎洪艇.西北大学2008
  • [4].论工会帮扶工作在城市反贫困中的作用分析[D]. 杨征.复旦大学2012
  • [5].城市贫困空间分异与脱贫对策研究[D]. 梁汉媚.首都师范大学2012
  • [6].发展成果共享执政理念下反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 张鹃.首都师范大学2013
  • [7].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镇贫困人口规模的短期预测与影响因素研究[D]. 马浩峰.贵州财经大学2017
  • [8].公共政策视角下的贵阳市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 邓红玉.贵州大学2008
  • [9].城镇化进程中城镇贫困成因分析[D]. 胡海洋.贵州财经大学2016
  • [10].新疆城市失业人口贫困问题研究[D]. 李艳玲.新疆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 曾月红.四川大学2006
  • [2].转型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 钟咏.华中师范大学2006
  • [3].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 徐金锋.江西财经大学2006
  • [4].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研究[D]. 李臣娟.吉林大学2007
  • [5].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 钱林.华南师范大学2007
  • [6].转型时期的中国城市新贫困人口问题研究[D]. 朱富言.西南财经大学2005
  • [7].转型期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 洪泸敏.中南大学2004
  • [8].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研究与思考[D]. 陈雅丽.华中师范大学2001
  • [9].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D]. 黄蕾.吉林大学2004

标签:;  ;  ;  ;  ;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