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村级植保组织,发展植保推广事业

成立村级植保组织,发展植保推广事业

一、建立村级植保组织 发展植保推广事业(论文文献综述)

李琪[1](2018)在《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路径分析 ——基于农户采纳行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和单位面积用量最高的国家,化学投入品的过量使用引发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质量安全问题等多重危机,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成为水稻产业绿色转型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然而在稻农中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方面,稻农老龄化日趋严重、兼业程度不断提高,劳动力约束趋紧;另一方面,与常规种植技术相比,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复杂多样,对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管理的要求普遍较高。这就要求创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路径。鉴于此,本研究以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构建了“技术属性——技术扩散与传播渠道——技术推广体系”的分析框架,对减量增效技术的采纳与推广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水稻主产省份678户稻农数据,分别利用C-D生产函数和损害控制函数(DamageControlFunction)分析当前稻农化肥和农药的减量潜力。其次,利用德尔菲法筛选出“一揽子”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着眼于技术属性这一农业技术扩散的重要解释因素,分析各项技术的相对优势、复杂性、兼容性、可试性和可观察性五项属性,并根据属性差异将所有技术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三类。再次,基于浙江省、江苏省601户稻农数据,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LagModel),分析技术示范区和农户社会网络两种技术传播渠道以及生产性服务分别对农户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减量增效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从中归纳三类技术的扩散特征。再次,基于生产性服务在减量增效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运用Kano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精确识别农户对配套服务的需求强度、优先顺序与影响因素。最后,针对上述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的难点与要点,以浙江省萧山区为案例,分析政府及新型经营主体在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体系中的角色分工与协作机制,提出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路径。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结论一: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稻农的化肥、农药减量潜力很大。稻农化肥过量施用程度严重,实际化肥施用量是最优施用量的1.43倍,化肥投入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减量潜力,且至少有73%的稻农可以减少化肥的投入量。稻农农药过量施用程度也很严重,农药投入的边际生产率已经接近于0。结论二:基于“稳定产量、化肥农药减量、适宜推广”标准筛选出了“一揽子”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从技术属性来看,减量增效技术具有明显的兼容性、可试性和可观察性,且部分技术表现出成本低的相对优势,然而与常规生产技术相比,技术复杂性普遍较高,表现在需要增加劳动力投入,购买设备、机械或技术学习难度大等方面。根据相对优势和复杂性属性的差异,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可以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三类。结论三:空间滞后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区作为专业群体与农户之间的异质化沟通渠道能够显着促进稻农对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技术的采纳,资金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技术的扩散存在显着的示范效应,呈现出由核心示范区域向四周逐渐降低的路径规律。社会网络作为同质农户间的重要沟通渠道能够促进稻农对劳动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技术的采纳,劳动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技术的扩散呈现明显的集聚效应,采纳水平相似的农户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结论四:Kano模型识别结果表明,稻农在实践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时最需要的前三项服务分别为植保信息、供种供秧和统防统治,而对农资信息服务和测土信息服务的响应最不积极。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对技术采纳水平较低的农户而言,地区发展水平、生产面积、劳动力数量以及技术难度认知显着影响农户的服务需求。对技术采纳水平较高的农户而言,地区服务可得性显着提高了农户的服务需求,而生产面积对服务需求的影响显着为负。结论五:从案例研究来看,政府农技推广部门应在创建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区、提供政策、资金与补贴等方面发挥基础作用,负责提供技术培训、植保信息和等公益性服务以及为农户购买各类经营性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则应负责示范区的具体运作并且承担统防统治等经营性服务的具体实施,充分借助组织在本地区的人力资本与社会网络优势和专业化、规模化服务优势,创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推广路径。

潘锦民[2](2017)在《防城港市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风险和侵入几率剧增,农业安全生产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植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防城港市的植保技术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实地调研法等手段,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防城港市植物保护体系的现状、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体系和形式,以及主要作物病虫草害的发生与防治。对植物保护技术推广体系、推广方法、服务方式、以及农作物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治等不同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存在的问题是有三大方面:植保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植保技术推广方式落后,植保服务体系跟不上等。其中植保推广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有经费不足,基础工作滞后、农药经营市场混乱、推广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推广体制不合理、相关法规不健全;推广方式存在的问题有推广网络不全、推广方式单一;植保服务体系跟不上的问题有植保科技服务落后、配套经营服务跟不上。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防城港市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的对策:首先要完善植保推广体系,要加大经费完善基础工作体系建设、建设法规体系规范农药市场、完善推广技术机构,加强技术体系建设、规范植保信息网络体制、健全植保法律法规;其次要完善植保技术的推广方式,建立以农协或植保协会为中心的推广网络、建立以农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推广运行方式;最后要求防城港市的走植保产业化的社会发展道路,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社会化科技服务、建立植保连锁经营配套服务。

李练军[3](2016)在《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病虫害在水稻上的应用》文中认为为了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农业生产上的病虫防治工作,2016年从道真县区域选择7个乡镇实施了专业化统防统治在水稻上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水稻增产增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形成了对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措施。

向金美[4](2016)在《慈利县山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文中提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一项"利国、利己"的大好事。文章积极探索适合慈利县丘陵山区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服务模式,遵照"政府支持、部门引导、市场运作、自愿互利、规范管理"的原则,运用市场化机制,集结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专业服务组织,建立规范运作方式,配置先进植保装备,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为农民提供了安全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承包服务,努力实现专防服务"三赢"格局。

白娟,王攀[5](2014)在《县级植保技术推广体系的职能及发展趋势浅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年来连续10个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向"三农"倾斜,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而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环境和人畜安全等重大问题向植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植保技术推广体系就成为确保粮食安全和经济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重要技术壁垒。1植保体系的构成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1植保体系构成植保体系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有关处室、省植保工作总站、市、县植保站构成。1.2植保体系的重要性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耕作制度的改变、作物品种的更换、肥水管理不善及化学农药使用过多造成的农药残留问题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都充分体现了植保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

王贵斌,徐明春,罗兴华,许加智[6](2013)在《南华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文中提出南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在全县2 343 km2的土地中,山区面积占96%,最高海拔2 861 m,最低海拔963 m,有"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野生菌之乡"的美誉。总耕地面积1.43万hm2,其中水田0.56万hm2,旱地0.86万hm2。年平均气温14.9℃,年降雨量822.6 mm。主要农作物

伍贵方,刘春,龙成,平立燕[7](2011)在《对西部少数民族村植保科技组织的探讨》文中指出论述了建立村植保科技组织在保障生产发展、促进西部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植保科技组织的发展现状、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发展对策与建议。

宋汶庭[8](2010)在《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向低碳转型,这对高毒、高残留、低效率的传统农药产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农药是现代化植保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等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我国是农药生产大国,也是农药施用量最大的国家。由于农户对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普遍了解较少,导致环保意识薄弱,农药使用技术不安全不科学,甚至违规施用农药,给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城乡人民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亟待加强农药管理、加快发展安全科学农药技术服务,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畜健康和生态平衡。因此,研究农药及技术服务供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需求供给理论为主线,依据公共物品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市场失灵等理论为指导,基于农户的视角研究农药及其技术服务的供给、需求、影响因素、现状问题、发展趋势等,采用实证与规范、静态与动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同时,从供需均衡的衡量标准入手,研究农药供需的均衡性和农药技术服务供需的均衡性,剖析现阶段农药及其技术服务的供需均衡状况,并对失衡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为实现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均衡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1.国内农药总体需求上升,种类结构逐渐合理。农户对生物农药的需求在购买意愿和购买行为上具有一致性,但两者的影响因素差异性较大。一致性表现在愿意购买的农户中有98.77%的农户有过购买行为。差异性表现在除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在两个模型中均为显着变量外,其余在购买意愿模型中的显着变量在购买行为模型中均无显着影响,并且性别变量在两个模型中的影响方向相反。2.农户对农药技术服务的需求旺盛。农户对农药技术服务需求的优先序依次为:病虫草害防治、农药购买、农药施用、农药器械维护保养、农药中毒及处理、农药存放。3.农药总体供给数量上升,增长速度放慢,质量相对较差。我国是世界第一的农药生产大国,农药供给价格基本上呈上升态势。农药供给质量相对较差,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4.农药技术服务的供给主体主要有政府供给、市场供给、自主供给。政府供给是传统供给模式,主要依附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市场供给是农药生产厂家等盈利组织根据市场需求,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农药技术服务的模式。自主供给是农户个人或团体以自愿为基础,通过自主组织来提供农药技术服务。以村级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药技术服务供给将成为以后农药技术社会化服务的一种趋势。5.我国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呈现失衡状态。供需失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数量失衡,供不应求;二是质量失衡,供给质量偏低;三是结构失衡,农户的真实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供给和满足。6.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药供需失衡的原因是:农业生产特点对农药供需的影响;农药产品和政策信息不对称;农药生产厂家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农药研发相对滞后;农药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农药技术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为: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供给主体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务农比较效益较差;农户对技术的采用过程实质上是对技术的不断修正过程。本文创新点:1.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对农药和农药技术服务的属性进行了明确界定。农药作为物化技术,属于私人物品;农药技术服务是一种准公共物品,需要政府和市场来提供。2.引用蛛网理论,研究农药的静态均衡价格,提出了动态的模拟蛛网模型,以解释农药价格市场波动。3.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生物农药购买意愿及购买行为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定量分析结果增强了研究结果的说服力。为实现我国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均衡,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1)建立健全和严格实施农药技术相关法律法规。各地方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总结农药市场管理和农药技术推广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配合做好《农药管理条例》等各种制度的修订和优化工作。(2)加大农药及其技术服务监管力度。建立农药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大政策实施督促检查,全面加强农药产品质量监管,着力规范农药市场秩序,大力强化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和技术服务。(3)拓宽渠道,完善农药技术服务机制。构建以政府公益性农药技术服务机构为主导,以社会化农药技术服务组织为发展趋势,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民营农业科技组织、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多元化农药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完善农药技术服务保障机制和针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的补贴机制。(4)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户素质,培养农户维护身体健康和生态平衡的意识。(5)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努力提高农户对生物农药的认知和认同度,并通过合理定价、提高质量、宣传推广,让农户主动选择、并能真正用得起生物农药,从而构建起生物农药的良性发展机制。(6)重视并加快农药品牌建设,规范整顿农药市场,提高我国农药的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进而实现我国农药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程相国,吕国强,楚桂芬[9](2007)在《对我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创新情况的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农作物病虫害以其复杂多变、长期性、暴发性、流行性、毁灭性等显着特征,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兴起、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生态

郝永娟[10](2005)在《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我国加入WTO,农业有害生物灾变风险和侵入几率剧增,农业安全生产面临着严峻挑战,植保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将发挥重要作用。加强植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天津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上下贯通的植保推广体系。不断加大植保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强植保执法,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在植保技术推广体系、推广方法、服务体系上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访谈法等了解了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的供求现状,从病虫信息的供求、技术服务、配套物资供应、推广方式和服务领域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了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中的供求矛盾,影响农户采纳植保新技术的制约因素。剖析了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中推广体系、推广方式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围绕推广体系、推广方式及社会化服务体系三个环节,提出了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可以采取的主要对策:(1)创新植保推广体系:完善组织体系,加强植保推广网络;建设植保法规体系;加强技术体系建设;建立植保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制定植保技术标准化;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植保体系。(2)建立以农协或植保协会为中心的组织形式;(3)建立以农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推广运行机制,实行以自下而上为基础上下结合;(4)走植保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建立植保连锁经营店,形成市、县(区)、乡镇、村的技术、信息、物资三级连锁服务模式。

二、建立村级植保组织 发展植保推广事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村级植保组织 发展植保推广事业(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路径分析 ——基于农户采纳行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基本概念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1.3.1 理论分析框架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3 内容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技术扩散理论
        2.1.2 技术推广理论
        2.1.3 农户行为理论
        2.1.4 小结
    2.2 文献综述
        2.2.1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农户化肥、农药使用研究概述
        2.2.2 我国化肥、农药使用效率研究
        2.2.3 农户化肥农药使用及相关技术采纳的行为机理研究
        2.2.4 新型农业技术扩散与推广研究
        2.2.5 我国农户生产性服务需求研究
        2.2.6 文献评述
3 稻农化肥农药减量潜力分析
    3.1 基于C-D生产函数的稻农化肥减量潜力分析
        3.1.1 模型构建
        3.1.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3.1.3 稻农化肥减量潜力计算
    3.2 基于损害控制函数的稻农农药减量潜力分析
        3.2.1 模型构建
        3.2.2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3.2.3 稻农农药减量潜力计算
    3.3 本章小结
4 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筛选与技术属性分析
    4.1 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筛选
        4.1.1 筛选标准与方法
        4.1.2 筛选结果
        4.1.3 减量增效机理分析
    4.2 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属性分析
        4.2.1 相对优势分析
        4.2.2 复杂性分析
        4.2.3 兼容性、可试性与可观察性分析
    4.3 基于属性差异的减量增效技术分类
    4.4 本章小结
5 稻农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采纳行为分析
    5.1 数据来源
    5.2 稻农减量增效技术采纳水平分析
        5.2.1 技术采纳水平测算方法
        5.2.2 技术采纳水平分析
    5.3 空间滞后模型构建
        5.3.1 理论分析与理论假设
        5.3.2 空间滞后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4 基于空间滞后模型的稻农采纳行为分析
        5.4.1 空间相关性检验
        5.4.2 劳动密集型减量增效技术采纳行为分析
        5.4.3 资金密集型减量增效技术采纳行为分析
        5.4.4 知识密集型减量增效技术采纳行为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稻农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配套服务需求分析
    6.1 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配套服务内容识别
    6.2 基于Kano模型的稻农配套服务需求分析
        6.2.1 Kano模型构建
        6.2.2 配套服务需求分析结果
    6.3 基于多层线性模型的配套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6.3.1 多层线性模型构建
        6.3.2 变量选择与描述性分析
        6.3.3 稻农配套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的案例研究
    7.1 案例选择与资料搜集过程
        7.1.1 萧山区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案例选择依据
        7.1.2 案例研究资料收集过程
    7.2 萧山区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经验分析
        7.2.1 发展专业化生产性服务应对复杂性难题
        7.2.2 示范效应和社会学习相融合的技术推广渠道
        7.2.3 分工明确的多维度配套服务
    7.3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的案例小结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启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2)防城港市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相关理论
第三章 防城港市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现状
    3.1 防城港植物保护的基本情况
    3.2 植保技术的推广体系现状
        3.2.1 植保技术队伍
        3.2.2 培训与服务
        3.2.3 运行体系
    3.3 现阶段对植保技术的需求及推广的任务
        3.3.1 现阶段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对植保的需求
        3.3.2 现阶段植保技术推广的任务
    3.4 防城港市植保技术推广的供求现状
        3.4.1 防城港市植保技术推广的供给现状
        3.4.2 防城港市植保技术推广的需求现状
第四章 防城港市植保技术推广的主要问题
    4.1 植保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4.1.1 经费不足,基础工作滞后
        4.1.2 农药经营市场混乱
        4.1.3 推广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
        4.1.4 推广体制不合理
        4.1.5 相关的法规不健全
    4.2 植保技术推广方式存在的问题
        4.2.1 推广网络不全
        4.2.2 推广方式单一
    4.3 防城港市植保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4.3.1 植保科技服务落后
        4.3.2 配套经营服务跟不上
第五章 防城港市植保技术推广的对策
    5.1 完善植保推广体系
        5.1.1 加大经费完善基础工作体系建设
        5.1.2 建设法规体系规范农药市场
        5.1.3 完善推广技术机构,加强技术体系建设
        5.1.4 规范植保信息网络体制
        5.1.5 健全适合防城港的植保制度
    5.2 完善植保技术的推广方式
        5.2.1 建立以农协或植保协会为中心的推广网络
        5.2.2 建立以农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推广运行方式
    5.3 走植保产业化的社会发展道路
        5.3.1 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社会化科技服务
        5.3.2 建立植保连锁经营配套服务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3)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病虫害在水稻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及推广现状
    1.1 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建立
    1.2 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现状
        1.2.1 上级支持, 地方领导重视
        1.2.2 实行技术、物资、资金三到位
        1.2.3 装备齐全, 能战能胜
        1.2.4 多组设置, 各负其责
        1.2.5 设置乡镇示范点, 推动面上防治
    1.3 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开展
2 作法与措施
    2.1 加大测报力度, 及时反馈病虫信息
    2.2 实行病虫可视化预报, 扩大植保技术覆盖面
    2.3 抓好核心示范样板, 突出辐射效应
    2.4 加强机防队培训, 切实开展统防统治
        2.4.1 争取购机补贴政策, 增加植保机具投入
        2.4.2 开展《五统一》防治, 收取防治费用
        2.4.3 加强机手培训, 提高防治效果
    2.5 保障物资供应, 提供快捷服务
        2.5.1 组织对路农药, 开展快捷服务
        2.5.2 建立配套服务网点, 普及植保技术
        2.5.3 争取政府支持, 加大植保物资投入
3 应用效益
    3.1 经济效益
    3.2 社会效益
    3.3 生态效益
4 建议
    4.1 争取政策支持, 加快植保机具的投入
    4.2 积极培育专业防治队伍, 多途径推进统防统治
    4.3 加强对专业防治队伍的培训
    4.4 规范专业化统防统治行为

(4)慈利县山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慈利县山区农作物统防统治工作基本情况
2 慈利县山区农作物统防统治工作取得的成效
    2.1 生态效益明显
    2.2 经济效益显着
    2.3 社会效益提升
3 慈利县实施山区农作物统防统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有害生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3.2 统防统治组织发展后劲不足
    3.3 农民参与统防统治意识淡薄
    3.4 专防队伍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3.5 专防组织生存风险难以规避
    3.6 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严重滞后
    3.7 专防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不大
4 慈利县山区农作物统防统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宣传培训,科学引导农民
    4.2 创新“三赢”模式,稳定专防组织
    4.3 规范管理措施,严控专防风险
    4.4 引进先进器械,提高装备水平
    4.5 挖掘先进经验,促进全面开展
    4.6 推行全程服务,落实综合防治
    4.7 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专防经费

(5)县级植保技术推广体系的职能及发展趋势浅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植保体系的构成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1 植保体系构成
    1.2 植保体系的重要性
    1.3 植保体系的作用
2 县级植保技术推广体系的职能及存在问题
    2.1 职能
    2.2 存在问题
3 县级植保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趋势浅析
    3.1 植保技术推广体系发展趋势
    3.2 植保专业队伍建设
    3.3 净化农业生产环境方面

(6)南华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1.1 组织建设
    1.2 药械储备
    1.3 机手培训
    1.4 专业化防治情况
2 主要运作模式
    2.1 依托“植保专业合作社 (植保服务社) +农户”模式实施和带动专业化防治
    2.2 依托“村级植保组织+农户”模式实施和带动专业化防治
    2.3 依托科技示范户、种植专业户、种植大户实施和带动专业化防治
    2.4 以县植保植检站为主, 组建南华县农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治专业队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3.2 抓住发展重点, 加强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建设
    3.3 严格技术标准, 因地制宜把好“三关”
        3.3.1 搞好技术培训, 提高村级植保服务队员的素质
        3.3.2 抓好预警监测, 定期向村级植保组织和植保专业合作社发布信息
        3.3.3 加强5个“统一”, 保证病虫害防治效果
    3.4 持证上岗, 合理收费
    3.5 典型示范引路, 推动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开展
    3.6 加大植保专业化防治宣传力度
    3.7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注重植保新技术、新农药示范推广
    3.8 抓好项目整合, 做好农药配送
4 专业化防治取得的成效
    4.1 提高了防治效果, 减轻了劳动强度
    4.2 减少高毒农药使用, 保护生态环境
    4.3 群众满意度高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5.1 投入不足
    5.2 防治技术水平较低
    5.3 机手的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不高, 防治队伍人员老化, 亟需加强相关业务技术的培训
    5.4 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管理措施还需加强, 服务形式单一
    5.5 农田基础设施陈旧
    5.6 培训、维修、油料供应等后续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6 对策及措施
    6.1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政策扶持
    6.2 加大政府支持投入力度, 加强植保机械管理
    6.3 加强宣传和引导
    6.4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

(7)对西部少数民族村植保科技组织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州少数民族村植保科技组织现状
    1.1 植保科技组织的构成
    1.2 村植保科技组织组建的方式
    1.3 植保专业合作组织运作模式
2 全州少数民族村农药使用现状
    2.1 农药使用现状
        2.1.1 乱用、乱配农药
        2.1.2 用药剂量和次数严重超标
        2.1.3 依赖化学防治, 忽视综合防治
        2.1.5 农户自身防护意识差
3 建立村级植保群众性科技组织的必要性
4 村级群众性植保科技组织的建设目标
    4.1 目标
    4.2 建设内容
    4.3 资金来源
    4.4 技术保障
5 村级群众性植保科技组织的发展方向

(8)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界定
        1.2.1 农药
        1.2.2 农药技术服务
    1.3 文献综述
        1.3.1 农药供需
        1.3.2 农药技术服务供需
        1.3.3 国外农药及其技术服务实践经验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数据来源
    1.6 研究的创新点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供需与均衡理论
        2.1.1 需求理论
        2.1.2 供给理论
        2.1.3 供需均衡理论
    2.2 公共物品理论
    2.3 计划行为理论
    2.4 市场失灵
3 农药及其技术服务的需求分析
    3.1 农药需求分析
        3.1.1 农药需求的产生
        3.1.2 我国农药的需求分析
        3.1.3 农药需求的调查分析
    3.2 农药技术服务需求分析
        3.2.1 农药技术服务需求的产生
        3.2.2 我国农药技术服务的需求现状
        3.2.3 农药技术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3.3 农药及其技术服务需求的趋势分析
        3.3.1 农药的需求趋势分析
        3.3.2 农药技术服务的需求趋势分析
4 农药及其技术服务的供给分析
    4.1 农药供给分析
        4.1.1 农药的供给特征分析
        4.1.2 我国农药供给现状
        4.1.3 农药供给的调查分析
    4.2 农药技术服务的供给分析
        4.2.1 农药技术服务的供给特征
        4.2.2 农药技术服务的供给主体
        4.2.3 新型农药技术服务的供给主体分析
    4.3 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给的趋势分析
        4.3.1 农药的供给趋势分析
        4.3.2 农药技术服务的供给趋势分析
5 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的均衡性分析
    5.1 供需均衡的衡量标准
    5.2 农药供需的均衡性分析
        5.2.1 农药供需的现状:供需失衡
        5.2.2 农药供需的模拟蛛网模型分析
    5.3 农药技术服务供需的均衡性分析
        5.3.1 农药技术服务的供需现状:供需失衡
        5.3.2 需求旺盛与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
6 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6.1 农药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6.1.1 农业生产特点对农药需求波动的影响
        6.1.2 农药产品和政策信息不对称
        6.1.3 农药生产厂家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6.1.4 农药研发相对滞后
        6.1.5 农药监管机制不够健全
    6.2 农药技术服务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6.2.1 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6.2.2 供给主体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6.2.3 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务农比较效益差
        6.2.4 农户对技术的采用过程是对技术的不断修正过程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建立健全和严格实施农药技术相关法律法规
        7.2.2 加大农药及其技术服务监管力度
        7.2.3 拓宽渠道,完善农药技术服务机制
        7.2.4 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户素质
        7.2.5 大力发展生物农药
        7.2.6 重视并加快农药品牌建设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10)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假设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的现状
    2.1 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评价
    2.2 天津市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
    2.3 现阶段对植保技术的需求及推广的任务
    2.4 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的供求现状
    2.5 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中的供求矛盾分析
    2.6 影响农户采纳植保新技术的制约因素
第三章 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的主要问题研究
    3.1 植保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3.2 植保技术推广方式存在的问题
    3.3 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的对策
    4.1 创新植保推广体系
    4.2 建立以农协或植保协会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4.3 建立以农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推广运行机制
    4.4 走植保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调查问卷一
    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调查问卷二
致谢
个人简介

四、建立村级植保组织 发展植保推广事业(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推广路径分析 ——基于农户采纳行为视角[D]. 李琪. 浙江大学, 2018(01)
  • [2]防城港市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潘锦民. 广西大学, 2017(06)
  • [3]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病虫害在水稻上的应用[J]. 李练军. 农技服务, 2016(16)
  • [4]慈利县山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J]. 向金美. 中国农业信息, 2016(10)
  • [5]县级植保技术推广体系的职能及发展趋势浅要分析[J]. 白娟,王攀.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03)
  • [6]南华县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 王贵斌,徐明春,罗兴华,许加智. 云南农业科技, 2013(02)
  • [7]对西部少数民族村植保科技组织的探讨[J]. 伍贵方,刘春,龙成,平立燕. 植物医生, 2011(03)
  • [8]农药及其技术服务供需研究[D]. 宋汶庭. 四川农业大学, 2010(01)
  • [9]对我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创新情况的调查报告[A]. 程相国,吕国强,楚桂芬. 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下), 2007
  • [10]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郝永娟.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成立村级植保组织,发展植保推广事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