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实践 ——人类实践方式的当代转向

生态实践 ——人类实践方式的当代转向

论文摘要

对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的理论沉思在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发展瓶颈的现实制约面前必然要推动生态的观念走向实践论的思维路向。现存的资源环境状况不允许人们的发展方式、即以“发展”的形态所实现的实践方式重复旧路,毕竟,旧的发展模式只能让人类走向不归。新的发展方式能否解决人类自己制造的生态环境问题,把被颠覆的人地实践关系再颠倒过来,不能仅仅把人们的实践对于人的价值功能作为唯一评价原则,正确的路向应该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人类实践的生态向度作为当代实践观的一个重要问题必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实践的生态向度的当代呈示意味着传统实践方式的生态向度的缺失。传统实践方式在控制自然的理性狂欢中导致了自然与人的敌对,这就是自然界报复人类的实践根源。但是,生态向度的缺失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中使得传统实践方式必须要从自然、社会、人的三维复合中获得科学性和时代性。鉴于此,传统实践方式必然在当代生态学的批评中实现生态转向。传统实践方式的生态学解构必然走向具有生态合理性的实践方式,即生态实践。在现存的理论资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生态实践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以生态环境的整体性规律为内在制约、以人地协调发展为价值旨归和对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需要为根本动力的物质性实践。生态实践不是传统实践方式的社会向度和人本向度的基础上的生态向度的简单增加,而是对传统实践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其所蕴涵的价值指向就是以对实践对象及其内在价值和运行规律的尊重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人的对象性的活动,生态实践不是通过对象的自在性的丧失而实现自然的人化,而是二者的互动优化。在生态实践的理论图式中,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物质性需要内涵,形成建立在生态需要基础上的自律性的适度需要,从而,从实践的动力学源头重新整合实践的要素关系。生态实践的基本过程是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过程的对人的实践的生态控制,从实践目标的确定(双赢的实践方案和发展规划)、实践方式的选择(生态控制)、实践结果的检验(GDP核算制度、生态环境的标准体系、产品认证标志)到实践目标的修正(反馈调节),其中,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对实践方式进行生态控制的总体性要求。生态实践的运行过程还蕴涵了实践本身的秩序和趋势,即生态实践的基本规律。实践规律是一个尚待深入揭示的课题,在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方面的生态实践的运行规律所揭示的人类实践的内在本质必然是实践的生态向度和生态合理性对实践方式的内在规定。在实践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生态实践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生态实践的效能规律:环境的优化与人的自我发展的统一;生态实践的结构演化规律:人的活动的整体化与专门化的统一;生态实践的创造性规律:二维继承性与人的创造性的统一;生态实践的互动规律:人的能动发展

论文目录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
  • 三、论文的逻辑结构及主要内容
  • 四、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当代实践的生态学转向
  • 第一节 生态问题:传统实践方式的迷失
  • 一、生态问题的归因和救治
  • 二、生态问题:传统实践方式的迷失
  • 第二节 传统实践方式的历史性形成
  • 一、小生产方式
  • 二、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化大生产
  • 第三节 当代实践的生态学转向
  • 一、物质生产实践的生态转向
  • 二、社会生活实践的生态转向
  • 三、科技应用实践的生态转向
  • 第四节 生态实践的理论依据
  • 一、生态实践的生态学依据
  • 二、生态实践的实践观依据
  • 第二章 生态实践的理论建构
  • 第一节 生态实践的基本内涵
  • 一、生态实践的涵义
  • 二、生态实践的三维构成
  • 第二节 生态实践的基本过程
  • 一、确立实践目标:设计双赢的实践方案
  • 二、依据目标的行动:对实践进行生态控制
  • 三、检验实践结果:是否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 四、修正原初目标:对实践目标的反馈调节
  • 第三节 生态实践的基本规律
  • 一、生态实践的效能规律:环境的优化与人的自我发展的统一
  • 二、生态实践的结构演化规律:实践的整体化与专门化的统一
  • 三、生态实践的创造性规律:二维继承性与实践创造性的统一
  • 四、生态实践的互动规律:能动发展性与生态整体制约性的统一
  • 第四节 生态实践的基本特征
  • 一、生态实践是师法自然的实践
  • 二、生态实践是系统整合的实践
  • 三、生态实践是互动优化的实践
  • 第三章 生态意识与生态实践的意识性生成
  • 第一节 生态意识的内涵
  • 一、生态意识的涵义
  • 二、生态意识的精神实质
  • 第二节 生态意识的觉醒路径
  • 一、传统生态意识的当代诠释
  • 二、生态意识的内省式体验
  • 三、传统实践方式的观念批评
  • 四、生态意识的实践生成
  • 第三节 生态实践的意识性生成
  • 一、生态实践的意识性生成之一:内在观念驱动
  • 二、生态实践的意识性生成之二:生态教育推动
  • 三、生态实践的意识性生成之三:政策制度推动
  • 第四章 生态实践的现实运动——循环经济建设
  • 第一节 生态实践的生成向度
  • 一、生态实践的社会性生成
  • 二、生态实践的社会向度
  • 三、生态实践的人本向度
  • 第二节 循环经济:生态实践的当代现实
  • 一、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展开
  • 二、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形式
  • 三、循环经济的原则序列
  • 第三节 循环型的经济与社会
  • 一、循环经济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
  • 二、循环经济体现了作为“合题”的生态生产力
  • 三、循环经济奠定了全面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 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态问题下的人类中心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反思[J]. 消费导刊 2008(12)
    • [2].土地整治中的生态问题及安全调控机制[J]. 黑龙江科学 2016(15)
    • [3].在发展中解决生态问题与生态危机[J]. 鸡西大学学报 2008(06)
    • [4].简论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J]. 经济师 2009(11)
    • [5].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供给[J].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3(01)
    • [6].市场经济下的生态问题及其破解[J]. 理论观察 2018(04)
    • [7].从应对生态问题看党的执政伦理建设[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8)
    • [8].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现状及发展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24)
    • [9].现实的异化及其对抗[J].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1)
    • [10].论生态问题对当前中国政治的影响[J]. 西安社会科学 2011(03)
    • [11].生态文明观与普世价值[J]. 黑河学刊 2010(01)
    • [12].甘肃阳关保护区生态问题整改后的管护对策[J]. 甘肃林业科技 2019(02)
    • [13].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理论思考[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4].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人才与生态[J]. 学术交流 2013(S1)
    • [15].环境正义:建设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J]. 前沿 2010(13)
    • [16].论提升与践行民众生态意识[J]. 社会科学论坛 2010(24)
    • [17].生态问题与“审美介入”[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8].公有制:生态问题解决的制度论析[J]. 长白学刊 2017(01)
    • [19].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与可持续经营[J]. 花卉 2018(04)
    • [20].16至18世纪的英国生态:问题、认识与行动[J]. 理论界 2014(03)
    • [21].生态美学在当代的意义阐释[J]. 鄱阳湖学刊 2012(03)
    • [22].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01)
    • [23].生态问题何以遏制[J]. 岭南学刊 2012(04)
    • [24].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生态批评的文化批判[J]. 哲学研究 2015(05)
    • [25].对生态问题的哲学反思[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6].汶川地震后引发的生态问题若干思考[J]. 中学生物教学 2009(05)
    • [27].基于人的自私性的生态哲学分析——论生态问题[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6)
    • [28].环境社会学视野下的城市社区生态和谐[J]. 兰州学刊 2008(02)
    • [29].目前农村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及治理对策[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02)
    • [30].“道法自然”生态意识下的和谐社会构建[J]. 绥化学院学报 2012(02)

    标签:;  ;  ;  ;  ;  

    生态实践 ——人类实践方式的当代转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