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5年年底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迈开了实践性的一步,截至2007年年底由银行发起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已经达到5只。随着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将要开发更多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有鉴于此,本文以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指出了我国现有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不足,对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提出了改进方法,从而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更好的发展。第一章:导论。本章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较为详尽的阐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对国内外理论与实践作了充分的理解以后,结合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阐述了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对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做以简要说明。第二章:资产证券化基础理论。本章对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类别做了界定,详细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和参与主体并梳理出了保证资产证券化成功的三个基本原理,为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提供了基本的判断标准。第三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的必要性。本章在分析了我国上市的六家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基础上,选择出了适合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的资产类别,然后阐述了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的内在推动力。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与交易分析。本章对我国现已发行的五只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信用增级、收益率以及二级交易市场流动性做了全面的分析,指出了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不足,进而以信用卡贷款支持证券为例对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予以说明。第五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及其防范。本章介绍了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的常见风险,在对美国次级债危机做以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过程中防范风险的建议。第六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对我国过剩流动性的影响。开发资产证券化产品必须考虑到产品的推出时机和宏观经济政策是否配合的问题。抑制流动性过剩导致的通货膨胀是我国目前的经济主题,本章研究了资产证券化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并得出了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并不增加流动性的结论。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3.1 国外研究动态1.3.2 国内研究动态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4.1 研究思路1.4.2 研究方法1.5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二章 资产证券化基础理论2.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与类别2.1.1 广义资产证券化与狭义资产证券化2.1.2 资产证券化的类别2.2 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流程2.2.1 资产证券化的流程图示2.2.2 资产证券化的流程解释2.3 保证资产证券化成功的三个基本原理2.3.1 资产组合原理2.3.2 风险隔离原理2.3.3 信用增级原理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的必要性3.1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状况与经营状况3.1.1 资本充足率状况3.1.2 流动性比率状况3.1.3 盈利状况3.2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的品种选择3.2.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3.2.2 公司贷款证券化3.2.3 不良资产证券化3.2.4 信用卡贷款和汽车按揭贷款证券化3.3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的内在推动力3.3.1 资产证券化是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良好工具3.3.2 改善流动性,改善资本充足率3.3.3 改造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方式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与交易分析4.1 我国现已开发的资产证券化产品4.2 基础资产状况分析4.3 信用增级状况分析4.4 收益率分析4.5 二级交易市场流动性状况分析4.6 信用卡贷款证券化产品开发4.6.1 信用卡贷款证券化的资产池设计4.6.2 信用卡贷款证券化的信用增级设计4.6.3 信用卡贷款证券化的付款结构设计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及其防范5.1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风险因素5.1.1 基础信用风险5.1.2 证券化风险5.2 次级债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的启示5.2.1 次级债危机的原因5.2.2 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的风险防范措施第六章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对我国过剩流动性的影响6.1 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6.2 资产证券化不具有货币创造功能6.3 资产证券化对流动性的影响分析第七章 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资产证券化论文; 产品开发论文; 信用增级论文; 风险防范论文; 流动性过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