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ASⅡ系列出版物流通管理子系统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ILASⅡ系列出版物流通管理子系统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使用ILASⅡ连续出版物流通管理子系统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马晓静[1](2017)在《西文图书编目的本地化细则及Interlib编目子系统在本地化过程中存着的问题》文中研究说明西文图书编目的本地化细则涉及图书编目的方方面面,包括着录、标引、以及馆藏索书号的选取等。文章讨论了Interlib编目子系统在西文图书编目本地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各馆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西文图书编目本地化细则,选取业务系统提供参考。

王立峰[2](2014)在《知识管理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研究》文中指出知识管理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研究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归纳和总结国内外PLE构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网络环境下个人意义建构的知识性、情境性、社会性等特点,基于活动理论与知识管理相结合的视角对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管理视角下PLE模型。此外,本研究应用富客户端、OPEN API与MASHUP整合型融汇技术实际开发并验证了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PLE模型的PLE系统原型软件。知识管理视角下的PLE模型以网络学习过程中知识客体的转化为主线,体现了学习者主体性、知识建构的社会性与合作性、知识建构的螺旋上升性、学习过程的完整性、PLE系统的集成性、整合性与开放性等特点,有助于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获取、管理、利用及共享学习资源,促进学习者意义建构。本研究由五部分共八章组成,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1.PLE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本部分由第一章和第二章构成。第一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对国内外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问题。第二章论述了与知识管理视角下PLE构建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即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管理理论、活动理论为基础,力图体现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的主体性、知识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开放性等特点。2.构建知识管理视角下PLE模型本部分由第三章构成。以网络学习过程中知识客体的转化为主线,按照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不同状态,将网络环境下个人的学习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知识获取阶段、知识组织阶段、知识利用阶段和知识共享阶段。研究据此设计构建了知识管理视角下PLE模型,并分别对以上四个阶段中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客体、工具、共同体、规则、分工六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论述。3.知识管理视角下PLE各模块构建本部分由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构成。该部分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与知识客体转化四个阶段相对应的PLE学习资源获取、PLE学习资源组织、PLE意义建构与知识共享等相关问题。构建了PLE学习单元模型、PLE个人学习资源库模型、PLE意义建构空间模型与PLEs知识共享平台模型,并详细的说明了构建上述模型的理论依据与模型功能。4.系统开发与实证研究本部分由第七章构成。依据知识管理视角下PLE模型以及学习资源获取、学习资源组织、意义建构与知识共享各部分子模型,设计开发了PLE学习资源获取原型软件、PLE个人学习资源库原型软件、PLE意义建构空间原型软件以及具有开放API功能的知识共享平台PLEs原型网站,并详细的介绍了以上四种原型软件的主要功能与关键技术。最后,以研究生使用该PLE系统学习网页前台设计为例,对知识管理视角下PLE系统进行了初步的验证与分析。5.结论与展望知识管理视角下构建的PLE系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集成性,支持网络环境下学习者学习的整个过程。系统便于学习者获取、管理、利用及共享学习资源;PLE意义建构空间与PLEs共同体关联紧密,能够促进学习者意义建构;基于SCORM标准的PLE个人学习库有助于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保存与使用。此外,继续深入挖掘IEEE LOM元数据语义作用,增强PLE与PLEs学习资源知识重组、知识聚类与智能推荐,进一步完善PLE系统功能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内容。

林锦霞[3](2012)在《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研究 ——以南宁高校图书馆为例》文中指出现代图书馆的高效高质管理和服务依赖于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水平的高低,这也是实现向图书馆更高一级形态——数字图书馆过渡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因此,紧密追踪当今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发展方向及其满足服务需求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价值。当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历了从最初的单模块、功能集成系统阶段,到现在的网络化、数字化,强调多种资源有效整合的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阶段。与此相适应,各项新兴技术也呈现出多样化蓬勃发展态势,图书馆管理系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功能也日趋完善和强大。为适应全球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发展主流趋势的要求,国内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发和建设也在奋起直追。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一些地方高校图书馆,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制约,已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和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的需要,工作模式、管理效率以及服务水平等都亟待创新和提高。基于国内和国外的差距现实,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主流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优劣以及我国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广西南宁所在的高校为具体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以网络调研、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对目前南宁高校图书馆正在使用的各种管理系统,分别从技术、服务等八大模块、四十五项基本功能入手,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从系统的适用性、体系结构的先进性以及产品的经济性为原则进行综合平衡和考虑。本文认为,对于许多高校来说,在现有条件下,既要实现管理系统的先进性,又要考虑当下条件有限性的多重约束,各个高校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特点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实际出发,优化自身的选择范围和对象,从而达到既赶超先进,又符合实际需要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对未来的升级、改造以及创新有统筹兼顾的全盘考虑。

李昊,杨燕勤[4](2010)在《基于B/S结构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已经发展为一个涉及到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计算机硬件和图书馆学专业知识的复杂体系,值得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从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出发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自主研发基于B/S结构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其设计理念、系统设计,模块划分、系统安全以及整个开发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曾凡菊[5](2009)在《西文期刊着录格式选择探析》文中指出USMARC与CNMARC是图书馆西文期刊编目工作中通常采用的两种主要着录格式。两种着录格式存在较大的差别,且在运用过程中各有利弊。西文期刊着录格式的选择不仅依赖于图书馆采用何种图书馆管理系统,同时也受图书馆编目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工作习惯的影响。

李卓卓[6](2009)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都将知识创新战略的实施置于国家发展的制高点,加大了对信息资源和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投入。与此同时,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得到了长足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功能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使得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开始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开展广泛的图书馆业绩评估和数字资源绩效评估基础上,进行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定量研究和实践的尝试。我国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探索刚刚起步,开展既符合数字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规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和实践,是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论文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研究和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利用绩效评估相关模型尝试构建了围绕战略发展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并以CALIS为对象开展实证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和发现我国当前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提高策略。论文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发展与绩效评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当前,在资源、服务和用户需求变化的多重驱动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必须适应数字环境的新要求并实现战略转变。只有实现战略转移和绩效评估的有效结合、互相促进,才能推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信息资源利用绩效评估和图书馆业绩评估的实践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势在必行。第2章,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方法研究和理论框架。国内外已有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沿用了“输入—输出”模式的绩效评估方法。这种评估策略只关注系统运行的结果,却难以通过绩效评估制定系统绩效的提高策略。论文围绕系统战略目标的实施,从系统绩效的过程和结果出发,分别应用平衡计分卡、PRM理论和方法以及SCP范式对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进行了分析,并构建出分析模型,进而建立了面向结果及面向过程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理论框架。第3章,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模型。论文在对不同视角下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模型的要素分析进行总结和提炼的基础上,根据第2章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理论框架,对所涉及到的要素进行合并和重组,形成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六大要素,即资源、成员、服务和利用、投入和产出、管理和流程、外部效益。以要素分析和专家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出由6项一级指标、23项二级指标构成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项评估指标的权重,最后设计了相应的流程实施方案。第4章,实证分析——对CALIS绩效评估的设计。在对CALIS当前发展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当前CALIS绩效评估所需针对的问题。由于CALIS开展的评估活动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也没有形成常规的评估机制,难以满足CALIS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CALIS绩效评估应从CALIS战略发展的实际出发,以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模型为蓝本,设计全面系统的绩效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第5章,实证分析——对CALIS绩效评估的实施和结果分析。利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理论框架和模型对CALIS实施绩效评估。通过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发现,CALIS当前绩效有待提高。计算结果表明当前CALIS绩效的优势集中在管理和流程、外部效益以及服务和利用三个方面,而投入和支出、资源是当前CALIS绩效的主要制约因素,重点对各项绩效评估指标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分析。依据调查,指出CALIS绩效评估实施应克服的障碍和需妥善处理的两个关系,设计CALIS绩效评估模板,以实现CALIS绩效评估的规范化和常规化。最后,从绩效评估结果中所反映出的当前CALIS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CALIS应从三个方面,即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强化共同建设、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可组配式共享模式、稳定基础性投入和绩效及扩大融资渠道,解决CALIS现有的问题,全面提升CALIS绩效。第6章,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的管理机制创新。首先,从当前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存在的“共建”和“共享”不对等的问题出发,提出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多模式合作机制;其次针对当前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战略转移和开放环境中自主发展的经营模式,从外部活动发展战略伙伴、整合战略同盟的预算以及建立危机预警和响应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最后,笔者就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投入”和“产出”的时差、后评估与过程控制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绩效评估协作机制的设想,“以评促建”、促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第7章,结语。对全文进行梳理,提炼观点,并提出文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献资源共享系统的绩效评估研究”(项目编号:08BTQ030)的主要研究成果。(表27,图37)

李晓红[7](2008)在《在ILAS系统中实现现刊流通》文中指出ILAS是一套功能强大、使用灵活、符合中国国情的图书管理集成软件系统。在工作实践中需要进行现刊的流通,但ILAS中没有现刊流通的功能。在ⅡAS系统原有设置的基础上,探讨了现刊流通的办法,实现了现刊的流通功能。

李继晓[8](2007)在《利用ILASII2.0进行中文期刊回溯建库的实践与思考》文中认为通过对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应用ILASII2.0进行中文期刊回溯建库实践的总结,对中文期刊回溯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步骤、存在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思考,以为同行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李一鹏[9](2006)在《自动识别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动识别技术是对数据自动识读且将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包含了自动识别、数据采集方面的技术。目前,自动识别技术形成了包括条码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磁卡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声音识别技术、视觉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自动识别技术为计算机在很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快速、准确的数据采集手段,解决了计算机数据输入的瓶颈问题,使得计算机的效能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高校图书馆逐渐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转变。自动识别技术也大量应用于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包括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等。其中,条码识别技术的应用较为成熟,在图书馆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应用。但随着读者要求的提高,需要应用更加便捷、有效的管理技术到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电技术在自动识别领域中的应用,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逐步显示其在自动识别技术领域的优势。本论文首先从建设数字图书馆的需求入手,强调指出自动识别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然后,概述了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前景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概述了不同的识别技术及对其优劣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本文研究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管理的优越性。之后,作者根据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管理现状,对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并对其结构组成及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然后,本文对自动识别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并就RFID系统实施对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再造要点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郑敏,杨莉[10](2006)在《浅谈在ILAS系统中期刊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与实践》文中认为文章介绍了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应用ILASII进行期刊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实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控制数据库质量,提高建库效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技巧。

二、关于使用ILASⅡ连续出版物流通管理子系统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使用ILASⅡ连续出版物流通管理子系统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西文图书编目的本地化细则及Interlib编目子系统在本地化过程中存着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辽宁省图书馆西文图书编目本地化处理
    1.1 适用范围
    1.2 题名页与正文出现多语种时,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 按汉语文图书着录
    1.3 着录信息源
    1.4 着录详简级次
    1.5 集中着录与分散着录
    1.6 着录用语言和文字
    1.7 分类与主题标引
    1.8 索书号
2 在AACR2数据与RDA数据并存期间, 在inter-lib业务系统下的西文图书编目的本地化处理问题
    2.1 关于Interlib客户端编目子系统中100、245、264字段的处理
        2.1.1 100字段
        2.1.2 245字段@c子字段
        2.1.3 260和264字段
3 结语
    3.1 编目细则与业务系统之间的矛盾
    3.2 在AACR2规则与RDA规则过渡过程中出现的AACR2数据与RDA数据并存的问题

(2)知识管理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研究概述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PLE 定义
        (二) PLE 典型模型
        (三) PLE 应用范例
        (四) 研究述评
    四、 研究意义和价值
    五、 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行动研究法
        (三) 实证研究
第二章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构建相关理论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 建构主义的理论派别
        (二) 建构主义学习观
        (三) 建构主义学习模式
        (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 PLE 构建的启示
    二、 知识管理理论
        (一) 知识管理主要原理
        (二) 知识管理对 PLE 构建的启示
    三、 学习活动理论
        (一) 活动理论概述
        (二) 活动理论对 PLE 构建的启示
第三章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模型构成
    一、 学习活动的实质
    二、 知识管理视角下网络学习过程
        (一) 知识获取阶段
        (二) 知识组织阶段
        (三) 知识利用阶段
        (四) 知识共享阶段
    三、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模型
        (一) 学习资源获取活动
        (二) 学习资源组织活动
        (三) 意义建构活动
        (四) 知识共享活动
    四、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 PLE 模型特点
第四章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学习资源获取模块
    一、 学习目标
        (一) 学习目标导向
        (二) 确定学习目标
        (三) 构建学习单元活动
    二、 学习资源
        (一) PLE 学习资源的界定
        (二) 学习资源类型
    三、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学习资源获取
        (一) 学习资源获取活动要素分析
        (二) PLE 学习资源获取途径与特点
第五章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学习资源组织模块
    一、 知识表示
    二、 元数据
        (一) 元数据的作用
        (二) 主要元数据概述
    三、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学习资源元数据
        (一) IEEE LOM
        (二) 基于 IEEE LOM 的数字学习资源描述
    四、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个人学习资源库
        (一) PLE 个人学习资源库的含义和功能
        (二) PLE 个人学习资源库的架构
第六章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意义建构与知识共享模块
    一、 有意义学习
        (一) 主动性
        (二) 建构性
        (三) 自主性
        (四) 情境性
        (五) 协作性
    二、 知识共享
        (一) 共同体
        (二) 共同体培育
    三、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意义建构空间与知识共享平台
        (一) PLE 意义建构活动系统分析
        (二)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意义建构空间
        (三) PLE 学习单元
        (四) PLEs 知识共享平台模型
第七章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原型软件及应用案例
    一、 关键技术
        (一) 富客户端
        (二) MASHUP
        (三) OPEN API
    二、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原型软件功能及主要实现过程
        (一)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系统体系结构
        (二) PLE 学习资源获取模块功能及主要实现过程
        (三) PLE 个人学习资源库模块功能及主要实现过程
        (四) PLE 意义建构空间模块功能及主要实现过程
        (五) 知识共享平台 PLEs 原型功能及主要实现过程
    三、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系统应用案例及分析
        (一)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系统应用案例
        (二) 知识管理视角下 PLE 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结论与展望
    一、 主要工作
    二、 创新点
    三、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情况

(3)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研究 ——以南宁高校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基本框架
    第三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难点
        二、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主流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发展与功能特性
    第一节 国外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第二节 国外主流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特性研究
        一、Innopac 系统的功能特性研究
        二、Horizon系统的功能特性研究
        三、Aleph 500 系统的功能特性研究
        四、Unicorn系统的功能特性研究
        五、SIRSI系统的功能特性研究
    第三节 国内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使用现状
    第四节 国内主流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特性研究
        一、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特性研究
        二、ILAS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功能特性研究
        三、北邮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的功能特性研究
        四、妙思文献管理集成系统的功能特性研究
        五、丹城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功能特性研究
        六、WXGJXT系统的功能特性研究
        七、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功能特性研究
        八、Interlib广州图创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功能特性研究
第三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第一阶段的自主设计管理系统阶段
        二、第二阶段的引进国外商用管理系统
        三、第三阶段的使用国内专业化商用管理系统
    第二节 我国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发展的特点
        一、高校选择系统类型上呈现区域性分化
        二、汇文文献信息管理系统的市场占有率高
        三、国外系统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
    第三节 我国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旧系统面临新问题
        二、信息服务内容变化引发新挑战
        三、读者的新要求产生新压力
第四章 南宁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现状
    第一节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南宁高校的分布概况
        一、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类型在南宁高校的分布
        二、南宁高校使用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具体情况
        三、南宁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遵循的标准和协议
    第二节 南宁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使用状况
        一、对现有系统的表现基本满意
        二、在使用维护上存在不足
        三、系统选型考虑到了自身经济实力
    第三节 南宁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与发达地区相比,先进系统的建设和装备存在时滞
        二、存在系统功能未能充分利用的情况
        三、对系统发展和升级更换缺乏长远规划和安排
第五章 南宁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功能比较与评价
    第一节 技术模块、采访模块、编目模块的比较
        一、技术模块
        二、采访模块
        三、编目模块
    第二节 服务模式与管理类模块比较
        一、流通模块
        二、检索模块
        三、期刊管理模块
        四、手机服务模块
        五、其他功能模块
    第三节 南宁市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功能总体评价
        一、系统的适用性
        二、体系结构的先进性
        三、系统的经济性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4)基于B/S结构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使用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1.1 图书管理系统的发展和趋势
    1.2 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化管理的优势
        1.2.1 工作效率的提高
        1.2.2 数据安全性的提高
        1.2.3 读者体验的改善与图书馆服务水平
2 自主研发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2.1 技术可行性
    2.2 硬件需求
    2.3 网络环境
    2.4 后期维护
    2.5 经济可行性
3 系统设计
    3.1 程序构架
    3.2 模块设计
    3.3 模块功能描述
4 图书管理系统的安全
    4.1 网络安全
    4.2 系统安全
    4.3 数据安全
    4.4 机房环境保障
5 图书馆管理系统研发中的注意事项
    5.1 与学校其他模块的整合
    5.2 网络支持
6 结束语

(5)西文期刊着录格式选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两种主要西文期刊着录格式的渊源关系
二 两种西文期刊着录格式的各自利弊
三 影响西文期刊着录格式选择的两个因素
四 结语

(6)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外研究相关统计
        0.2.2 国外研究状况
        0.2.3 国内研究状况
        0.2.4 国内外研究评析
    0.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0.3.1 研究目标
        0.3.2 研究方案
        0.3.3 研究方法
    0.4 研究难点与创新
        0.4.1 研究难点
        0.4.2 主要创新
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发展与绩效评估
    1.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发展演变
        1.1.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发展历程
        1.1.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战略转变中的绩效评估
        1.1.3 案例分析——OhioLINK战略调整和绩效评估
    1.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相关基础理论
        1.2.1 系统论及其相关理论
        1.2.2 资源保障理论
        1.2.3 资源配置理论
        1.2.4 拥有存取理论
        1.2.5 文献老化理论
        1.2.6 共享粒度理论
        1.2.7 经济管理相关理论
    1.3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3.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必要性
        1.3.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实施的可行性
        1.3.3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意义
    1.4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相关实践进展
        1.4.1 信息资源利用绩效评估实践
        1.4.2 图书馆业绩评估实践
        1.4.3 国内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实践分析
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2.1 绩效评估方法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的应用
        2.1.1 面向结果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
        2.1.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
    2.2 面向过程和结果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方法和模型
        2.2.1 利用平衡计分卡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模型
        2.2.2 PRM理论和方法在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中的应用
        2.2.3 SCP范式应用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分析
        2.2.4 面向过程和结果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理论框架
3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模型
    3.1 不同角度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3.1.1 系统观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3.1.2 资源观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3.1.3 功能观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3.1.4 利用统计标准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3.1.5 利用模型确定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
    3.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要素分析
        3.2.1 资源
        3.2.2 成员
        3.2.3 服务和利用
        3.2.4 投入和支出
        3.2.5 流程和管理
        3.2.6 外部效益
    3.3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3.3.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3.3.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标准体系
        3.3.3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3.4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流程
        3.4.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步骤
        3.4.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流程管理
4 实证分析——对CALIS绩效评估的设计
    4.1 CALIS发展战略分析
        4.1.1 组织管理
        4.1.2 三级网络结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4.1.3 "十五"期间的建设
        4.1.4 可持续发展
    4.2 当前CALIS开展的绩效评估状况
        4.2.1 CALIS对资源和服务的效益评估实践
        4.2.2 CALIS评估的研究探索
        4.2.3 当前CALIS系统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4.3 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模型的CALIS绩效评估内容和指标
        4.3.1 评估目标和评估对象
        4.3.2 评估内容和评估设计
5 实证分析——对CALIS绩效评估的实施和结果分析
    5.1 CALIS绩效评估调查实施情况
        5.1.1 CALIS绩效评估实施原则
        5.1.2 CALIS绩效评估实施过程
        5.1.3 CALIS绩效评估调查项目
    5.2 CALIS绩效评估调查总体结果
        5.2.1 资源
        5.2.2 成员
        5.2.3 服务和利用
        5.2.4 投入和支出
        5.2.5 管理和流程
        5.2.6 外部效益
        5.2.7 CALIS绩效评估结果计算
    5.3 CALIS绩效评估模板及实施策略
        5.3.1 CALIS绩效评估实施障碍分析
        5.3.2 CALIS绩效评估模板
        5.3.3 CALIS绩效评估实施策略
    5.4 提高CALIS绩效的策略
        5.4.1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强化共同建设
        5.4.2 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可组配式共享模式
        5.4.3 稳定基础性投入和绩效,扩大融资渠道
6 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的管理机制创新
    6.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多模式合作机制
        6.1.1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合作的矛盾
        6.1.2 多模式合作机制的动因分析
        6.1.3 多模式合作机制的构建
    6.2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风险防范机制
        6.2.1 对共建共享风险的认识
        6.2.2 高风险不一定产生高绩效
        6.2.3 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
    6.3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协作机制
        6.3.1 "投入"和"产出"的时差问题
        6.3.2 后评估和过程控制的问题
        6.3.3 绩效评估协作机制的构建
7 结语
    7.1 总结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调查表
附录Ⅱ 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二级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附录Ⅲ OCLC的产品和服务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课题
谢辞

(9)自动识别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自动识别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1.4 文献综述
    1.5 本文章节及作者主要工作
第二章 数字图书馆及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2.1 数字图书馆概述
        2.1.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及内涵
        2.1.2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2.1.3 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2.1.4 应用自动识别技术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必然要求
    2.2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
    2.3 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2.3.1 条码识别技术
        2.3.2 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CR)
        2.3.3 磁条(卡)及智能卡识别技术
        2.3.4 光卡识别技术
        2.3.5 生物识别技术
        2.3.6 语音识别与视觉识别技术
        2.3.7 射频识别技术
        2.3.8 几种自动识别技术的比较
第三章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结构设计
    3.1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3.2 采访管理子系统结构设计
    3.3 编目管理子系统结构设计
    3.4 流通管理子系统结构设计
    3.5 期刊(连续出版物)管理子系统结构设计
第四章 自动识别技术在我校图书馆的应用设计
    4.1 条码识别技术在我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功能与应用
        4.1.1 条码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功能
        4.1.2 出版物条码的应用
        4.1.3 内部码的应用设计
        4.1.4 条码识读设备
        4.1.5 条码识别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2 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设计
        4.2.1 RFID技术在图书馆门禁系统的应用设计
        4.2.2 RFID技术在图书馆书刊流通中的应用设计
        4.2.3 RFID技术在电子阅览室上机机时管理中的应用设计
        4.2.4 基于WLAN的RFID技术在图书馆书刊盘点中的应用设计
        4.2.5 RFID系统的网络规划及软硬件要求
        4.2.6 RFID识读设备
        4.2.7 RFID技术应用的前景展望
        4.2.8 RFID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难题
第五章 RFID系统实施与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再造
    5.1 BPR的概念及内容
    5.2 RFID系统实施与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再造
        5.2.1 观念的变革
        5.2.2 组织结构的变革
        5.2.3 流程再造工程
        5.2.4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小组
        5.2.5 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几种识别技术的比较
附录C RFID识读设备

(10)浅谈在ILAS系统中期刊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期刊建库工作的实践
    1.1 提高建库人员的业务素质
    1.2 期刊清点与剔旧
    1.3 期刊数据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1.4 具体录入方法
2 应用该系统易出现的问题
    2.1 检索点的问题
    2.2 期刊书目数据库的质量问题
    2.3 下载书目易出错的地方
    2.4 转换数据库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地方
    2.5 按实物自己着录的期刊书目数据过于简单
3 提高建库效率的几个技巧
    3.1 充分利用ILAS系统的优势
    3.2 选择最佳检索途径

四、关于使用ILASⅡ连续出版物流通管理子系统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西文图书编目的本地化细则及Interlib编目子系统在本地化过程中存着的问题[J]. 马晓静.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7(06)
  • [2]知识管理视角下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研究[D]. 王立峰. 东北师范大学, 2014(12)
  • [3]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研究 ——以南宁高校图书馆为例[D]. 林锦霞. 广西民族大学, 2012(09)
  • [4]基于B/S结构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 李昊,杨燕勤. 现代情报, 2010(01)
  • [5]西文期刊着录格式选择探析[J]. 曾凡菊.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6]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绩效评估研究[D]. 李卓卓. 武汉大学, 2009(01)
  • [7]在ILAS系统中实现现刊流通[J]. 李晓红.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8(02)
  • [8]利用ILASII2.0进行中文期刊回溯建库的实践与思考[J]. 李继晓. 情报探索, 2007(08)
  • [9]自动识别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李一鹏. 昆明理工大学, 2006(02)
  • [10]浅谈在ILAS系统中期刊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与实践[J]. 郑敏,杨莉. 情报探索, 2006(06)

标签:;  ;  ;  ;  ;  

ILASⅡ系列出版物流通管理子系统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