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共领域的构筑及身份/认同的建构 ——以豆瓣网为案例的研究

网络公共领域的构筑及身份/认同的建构 ——以豆瓣网为案例的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的一系列舆论事件表明网络舆论已愈来愈显示其影响力,其民主意义凸显无疑,已然成为社会舆论的导航媒体。每一次事件真相的揭露,每一次各方辩论的交锋,都体现出网络正成为我国公民探讨公共事务的重要空间。除了充满政治色彩话题的时政论坛,颇具生活化、人文化气息的商业性质论坛是否也属于网络时代的新型公共领域呢?本文选择豆瓣网以及豆瓣网的用户作为研究对象,以公共领域理论学说为研究框架,尝试总结出信息时代公共领域的构成因素,或者说是产生条件,包括以下四点:共同话题的产生、原则上对所有人都平等开放、有限理性的真诚言语沟通、意见多元化。在此基础上挖掘出豆瓣网所体现的网络时代的公共领域功能,并以汉娜·阿伦特等人在公共领域理论方面的相关论述作为突破口,尝试将公共领域理论与身份/认同的理论相结合,从受众心理和身份/认同建构这个新的视角来考察豆瓣网是如何让“线上”—“线下”公共领域相融合的,研究发现豆瓣网在使网络与现实公共领域建立良性互动的同时,也让其用户建构了身份认同,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公共领域的存在价值,及其对于个人彰显个性、建构认同的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理论与论题的相关性阐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一、研究的理论基石
  • (一) 公共领域理论
  • 1. 汉娜·阿伦特的公共领域观点综述
  • 2. 查尔斯·泰勒的公共领域学说综述
  • 3. 网络(虚拟)公共领域的概念界定
  • (二) 身份/认同理论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外学者关于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
  • (二) 我国大陆学者关于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
  • 1. 对于公共领域的研究
  • 2. 对于我国网络空间中公共领域的研究
  • (三) 台湾学者关于网络公共领域的研究
  • 第二章 信息时代公共领域的构筑要件
  • 一、共同话题的产生
  • 二、原则上平等开放
  • (一) 被误读的公共领域之“平等”与“开放”
  • (二) 开放性vs.“数字鸿沟”
  • (三) 平等性vs.“话语霸权”和“沉默的螺旋”
  • (四) 豆瓣网努力创建最大程度“平等”的网络公共领域
  • 三、有限理性的真诚言语沟通
  • 四、意见多元化
  • 第三章 网络公共领域提供较佳论证、重构线下生活
  • 一、书评/影评/乐评——我读/我看/我听
  • 二、豆瓣同城——虚拟回归现实的桥梁
  • 第四章 网络公共领域创造建构认同的平台
  • 一、认同与认同危机
  • 二、自我表达产生内容从而建构认同
  • (一) 生产文本,展示自我
  • (二) 解读他人,建构认同
  • 三、对于豆瓣的群体认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谢辞
  • 相关论文文献

    • [1].拟像与仿真——网络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J]. 明日风尚 2017(04)
    • [2].论网络公共领域对传统媒介议程设置的影响[J]. 中国报业 2013(06)
    • [3].试析网络公共领域中民粹主义思潮的治理策略[J]. 戏剧之家 2015(20)
    • [4].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研究综述[J]. 新闻前哨 2017(11)
    • [5].网络公共领域研究文献综述[J]. 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 2016(07)
    • [6].网络公共领域的反腐倡廉功能及完善途径[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3(03)
    • [7].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公共领域健康发展[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8].网络公共领域的现在与未来[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02)
    • [9].网络公共领域中的政策文化创新[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07)
    • [10].网络公共领域伦理失范:表征、成因及其治理[J]. 思想理论教育 2012(15)
    • [11].网络公共领域的新特征[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2].法治思维下网络公共领域的重构[J]. 法制博览 2017(25)
    • [13].公民参与视角下网络公共领域及其法治化问题探讨[J]. 改革与开放 2016(11)
    • [14].近年网络公共领域研究述评[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0(06)
    • [15].以建构网络公共领域推动网民主体性的提升[J]. 今传媒 2015(10)
    • [16].公共领域的延展与公共决策[J]. 行政论坛 2012(06)
    • [17].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失落与重构[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8].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带动公民参与机制的转变[J]. 现代商业 2011(06)
    • [19].试论网络公共领域发展的瓶颈及其解决策略——以BBS社区为例[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0].网络公共领域话语建构的道德困境与对策[J]. 宁夏社会科学 2017(05)
    • [21].探究网络公共领域中行政价值的实现路径[J]. 法制与社会 2016(15)
    • [22].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的网络公共领域法治新秩序研究[J]. 行政科学论坛 2018(09)
    • [23].网络公共领域的存在要件及多维度界定[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6(03)
    • [24].论网络公共领域对政策议程的影响[J]. 长白学刊 2015(06)
    • [25].网络公共领域的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从协作向合作的嬗变[J]. 理论与改革 2014(02)
    • [26].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其影响——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J]. 中国城市经济 2012(03)
    • [27].网络公共领域的政府治理模式创新[J]. 江苏社会科学 2012(S1)
    • [28].开放的“监狱”与理性的“民粹”:为网络舆论辩护[J]. 理论月刊 2019(04)
    • [29].网络公共领域的结构性缺陷:基于民主的审视[J]. 新视野 2016(06)
    • [30].中国网络公共领域下的非正式沟通:流变、建构及阻滞[J]. 重庆社会科学 2020(03)

    标签:;  ;  ;  ;  ;  ;  

    网络公共领域的构筑及身份/认同的建构 ——以豆瓣网为案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