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柱形换能器的水下传感器网络组网协议研究

基于柱形换能器的水下传感器网络组网协议研究

论文摘要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大家研究的热点,涌现出了不少与数据处理相关的组网协议技术和研究成果。目前,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主要利用水声进行通信,网络节点依靠声波来传递信息,水声换能器成为必不可少的部件。由于柱形换能器可以做成水平无指向性、垂直指向性可控的宽带换能器,是声纳系统中仅次于纵向换能器的一种类型,因此更适合在浅海中使用。本文研究一种适用于柱形换能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协议,建立网络理论分析模型,提出适用于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并针对给出的网络部署模型对其MAC层协议进行研究,提出新的路由传输机制和节点定位方法,通过仿真验证其有效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抽象基于换能器的水下节点,建立水下节点的通讯模型,定义节点的部署概率和换能器概率,给出两节点间连通概率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仿真研究换能器基本参数与节点连通概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换能器发射角是影响换能器概率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水下稀疏部署的固定部署模型,对于给定区域,给出节点部署密度与节点通讯概率之间的关系;对于水下节点的随机稠密部署,给出了节点部署密度与节点通讯概率之间的关系。2、在结合第一部分给出的连通概率的基础上,针对水下网络特点,提出适应此网络模型的MAC协议算法。第一种方法是根据节点连通概率确定节点之间发包重传次数,在此基础上采用RTS/CTS机制进行通信建立;第二种方法是进一步考虑降低节点能量消耗,确定合理的休眠机制,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3、针对本文提出的固定部署和随机部署,分别给出了基于固定部署和随机部署的路由转发协议。对于固定部署,基于最短路径的原则,建立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多条路径来实现能量的平衡。为了提高路由算法的自适应性,当路径上有节点损坏时,通过寻找损坏节点附近的新的节点来替代损坏节点以保持路径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路由的可靠性和网络的吞吐量,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有效性。对于随机部署,考虑节点间的连通概率、节点的剩余能量以及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给出了转发节点的选择依据,从而减少节点的盲目转发,同时每个节点通过维护转发节点排除表来减少选择邻居节点时的计算量,通过仿真显示该协议可以使得网络能量平稳下降,有效的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4、定位部分利用了声波幅度的有关特性和第一部分连通概率与距离的关系,分别提出了一种测距方法,并应用到定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是利用了声波在水下传播时幅度衰减和距离的关系,进而推导出一个有关距离和幅度的公式,然后利用三边定位的方法进行定位;第二种方法使用移动节点依据了节点的连通概率来推算出两节点之间的距离,定位时也采用三边定位的方法确定未知节点位置,最后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了这些定位方法的适用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1.1.1 陆地无线传感器网络
  • 1.1.2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
  • 1.1.3 柱形换能器及通信特点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连通性与部署分析
  • 2.1 概述
  • 2.2 模型假设
  • 2.2.1 问题描述
  • 2.2.2 节点运行模型
  • 2.2.3 换能器通讯模型
  • 2.3 网络的连通性分析
  • 2.3.1 节点的数学描述
  • 2.3.2 两节点的连通性分析
  • 2.3.3 两节点的连通性实例分析
  • 2.4 二维部署分析
  • 2.4.1 平面确定性部署
  • 2.4.2 平面确定性部署仿真分析
  • 2.4.3 平面随机部署
  • 2.4.4 平面随机部署仿真分析
  • 2.5 三维空间部署分析
  • 2.5.1 空间确定性部署
  • 2.5.2 空间确定性部署仿真分析
  • 2.5.3 空间随机部署
  • 2.5.4 空间随机部署仿真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MAC协议
  • 3.1 目前水下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及存在问题
  • 3.1.1 概述
  • 3.1.2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MAC的挑战
  • 3.1.3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设计时需注意的要点
  • 3.1.4 几种典型MAC协议分析
  • 3.2 一种基于连通概率的水下传感器网络MAC协议
  • 3.2.1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型
  • 3.2.2 协议介绍
  • 3.2.3 仿真
  • 3.3 一种基于休眠的水下传感器网络MAC协议
  • 3.3.1 协议介绍
  • 3.3.2 仿真
  • 3.4 本章小结
  • 4 路由分析
  • 4.1 概述
  • 4.2 相关研究
  • 4.2.1 基于位置的路由
  • 4.2.2 能量有效的路由
  • 4.3 固定部署的路由分析
  • 4.3.1 固定部署模型的路由建立
  • 4.3.2 基于能量均衡的自适应算法
  • 4.3.3 仿真
  • 4.4 随机部署的路由分析
  • 4.4.1 基于连通概率的能量有效的转发算法
  • 4.4.2 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5 定位
  • 5.1 概述
  • 5.2 定位性能参数
  • 5.3 定位技术分类及典型算法
  • 5.3.1 基本方法
  • 5.3.2 分类
  • 5.3.3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测距技术
  • 5.3.4 典型算法举例
  • 5.4 一种基于幅度衰减测距的定位算法
  • 5.4.1 基于幅度衰减测距方法
  • 5.4.2 信号转换、传输和处理的流程
  • 5.4.3 实验设计
  • 5.5 一种基于移动节点和连通概率的定位算法
  • 5.5.1 问题模型
  • 5.5.2 节点移动方式
  • 5.5.3 未知节点定位算法
  • 5.6 本章小结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论文发表情况、参与项目及所获奖励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折回型纵向振子低频拼合圆柱换能器[J]. 声学学报 2020(01)
    • [2].碟形纵弯换能器研究[J]. 声学与电子工程 2019(04)
    • [3].换能器阵列型超声抛光机理及声场仿真和实验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20(02)
    • [4].宽体液腔Janus-Helmholtz换能器[J]. 应用声学 2020(05)
    • [5].圆环换能器故障成因评判的实验设计[J]. 声学技术 2018(05)
    • [6].一款低频Janus-Helmholtz顺性腔换能器[J]. 声学技术 2016(05)
    • [7].铁镓驱动弯曲圆盘换能器设计及振动特性研究[J]. 应用声学 2016(06)
    • [8].环状活塞换能器的声镊子研究[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01)
    • [9].管梁耦合宽带换能器[J]. 声学学报 2017(05)
    • [10].一种采用PVDF压电薄膜的弯张换能器[J]. 振动与冲击 2016(03)
    • [11].铁镓复合棒换能器设计及非线性驱动研究[J]. 声学学报 2016(03)
    • [12].Ⅲ型弯张换能器设计研制[J]. 压电与声光 2016(04)
    • [13].一种宽频带压电单晶换能器设计[J].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0(01)
    • [14].外接电感对轻负载阶梯型换能器频率的影响规律[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2)
    • [15].两种低频换能器结构性能有限元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 2017(11)
    • [16].压电陶瓷堆位置对郎之万换能器内部损耗的影响[J]. 声学技术 2017(02)
    • [17].超声水表换能器时间与温度影响试验研究[J]. 仪表技术 2017(10)
    • [18].新型纵弯复合换能器频率特性及辐射声场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12)
    • [19].粘接层对PVDF换能器性能影响研究[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6(08)
    • [20].换能器焊点对声场分布影响的研究[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5(03)
    • [21].高频宽带换能器研究[J]. 声学技术 2013(06)
    • [22].低频钹式换能器的有限元分析[J]. 四川兵工学报 2013(06)
    • [23].声管测量系统的宽带复合型换能器[J]. 声学学报 2011(04)
    • [24].钹式换能器的有限元设计与分析[J]. 四川兵工学报 2011(10)
    • [25].Spherical-cymbal换能器静水压性能研究[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0(03)
    • [26].钹型换能器结构演化[J]. 机械与电子 2009(02)
    • [27].考虑预应力的双励磁线圈铁镓换能器输出特性[J]. 电工技术学报 2019(23)
    • [28].非理想条件下换能器阵列指向性研究[J]. 压电与声光 2020(01)
    • [29].压电薄球壳换能器瞬态响应的模型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J]. 振动工程学报 2020(02)
    • [30].声波测井单极换能器的近似理论分析[J]. 测井技术 2020(02)

    标签:;  ;  ;  ;  ;  

    基于柱形换能器的水下传感器网络组网协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