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硝基氯代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致敏性评价,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分子
二硝基氯代苯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彬,吕洛,林惠芬,华伟光,田芳[1](2008)在《2,4-二硝基氯代苯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分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在化学物致敏性评价中的合适指标。[方法]将皮肤致敏物2,4-二硝基氯代苯(DNCB)和皮肤刺激物十二烷基磺酸纳(SDS)分别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DC,设立对照组,在不同的时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膜表面分子CD80、CD86和MHCⅡ类分子。[结果] CD80在SDS染毒后,48h和60h时表达增幅最大,约335%,而DNCB组和对照组则平稳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50%和60%;CD86表达在DNCB染毒48h时达到最大值,增加约262%,而SDS组和对照组最大增幅分别为72%和66%,12h后趋于降低;MHCⅡ类分子表达则在3组中均出现大幅波动。[结论] CD86分子表达在化学物致敏性评价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08年02期)
杨小南[2](1999)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废水中的微量硝基苯及硝基氯代苯叁种同分异构体》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硫化碳为萃取剂,采用5%聚新戊二醇己二酸酯/chromosorbGAWDMCS(60~80目)为固定相,可以较好地分离硝基苯和硝基氯代苯叁种异构体。检知量低、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要求,用于分析工业废水中微量硝基苯和硝基氯代苯的叁种异构体的检测,效果较为理想(本文来源于《氯碱工业》期刊1999年06期)
高全昌,陈栓虎,王爱戎[3](1995)在《电化学法还原对硝基氯代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乙醇-盐酸溶液中以Pb为阴极,电解还原对硝基氯代苯以合成对抗苯胺。阴极液:70mL的乙醇-盐酸溶液加1.0g对硝基氯代苯,温度:70±1℃,电流密度:4.6A/dm ̄2,电量:理论电量的120%时,对氯苯胺的最大产率达96.2%。(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5年02期)
二硝基氯代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二硫化碳为萃取剂,采用5%聚新戊二醇己二酸酯/chromosorbGAWDMCS(60~80目)为固定相,可以较好地分离硝基苯和硝基氯代苯叁种异构体。检知量低、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要求,用于分析工业废水中微量硝基苯和硝基氯代苯的叁种异构体的检测,效果较为理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硝基氯代苯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彬,吕洛,林惠芬,华伟光,田芳.2,4-二硝基氯代苯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分子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
[2].杨小南.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废水中的微量硝基苯及硝基氯代苯叁种同分异构体[J].氯碱工业.1999
[3].高全昌,陈栓虎,王爱戎.电化学法还原对硝基氯代苯[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