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和穗港大气颗粒中有机碳/元素碳的分布特征研究

广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和穗港大气颗粒中有机碳/元素碳的分布特征研究

论文题目: 广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和穗港大气颗粒中有机碳/元素碳的分布特征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环境科学

作者: 段菁春

导师: 傅家谟,盛国英,毕新慧

关键词: 广州,气溶胶,多环芳烃,粒径分布,香港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颗粒物质,从而使得气溶胶污染越来越严重。多环芳烃(PAHs)作为美国环保局(EPA)确定的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中的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研究表明,气溶胶对健康的影响与颗粒物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因此气溶胶中PAHs的粒径分布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本研究利用MOUDI~TM冲击式采样器采集了广州市荔湾、五山和新垦三个不同采样点的样品和五山采样点四个季节的样品,全面分析和讨论了广州大气颗粒物中PAHs粒径空间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 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在新垦较五山和荔湾更偏向大颗粒,因为迁移过程中多环芳烃会从细颗粒物中挥发出来并凝结在较大的颗粒物上,同时颗粒物也会相互碰撞粘结增大;低环数多环芳烃呈双峰分布,高环数的多环芳烃呈单峰分布。 比较超细颗粒物和TSP中多环芳烃的成分谱可以推断出广州的大气颗粒物污染源主要为交通污染;五山和荔湾的近采样点的污染源特征有明显差别,荔湾苯并[ghi]花在超细颗粒物中的相对比例较高。 夏季气温比较高,TSP中的多环芳烃以六环IcdP和BghiP含量最高,其次为五环BbkF、BeP和BaP,三环和四环的多环芳烃含量比较少。春季和秋季由于气温略低,低环数的多环芳烃含量有所上升。冬季气温近一步降低,五环的多环芳烃含量最多,其次为六环的IcdP和BghiP和四环的Chr。 本研究还采集了广州和香港五个采样点TSP和PM2.5样品,采样期为夏季和冬季各一个月左右。利用Sunset公司生产的EC/OC热光碳分析仪测定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含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广州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不论在夏季还是冬季含量都比较高,且两个采样点之间在浓度上没有明显差异。广州二次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夏季和冬季分别为21-32%和36-42%。广州夏季和冬季EC和OC的线性相关性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大气气溶胶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二、多环芳烃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来源

1、多环芳烃的物理化学性质

2、多环芳烃的来源

三、国内外大气中PAHs研究现状

1、多环芳烃的采样及分析技术

2、多环芳烃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四、国内外气溶胶中PAHs粒径分布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案

1、研究内容

2、解决的关键问题

3、采取的实验方案

4、完成工作量

5、本研究创新之处

6、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第一章、样品采集与分析

第一节、仪器介绍

一、仪器简介

二、仪器原理

1、颗粒物采集原理

2、颗粒物的采集效率

3、颗粒物采集的阶段间损失

4、采样介质和颗粒物反弹

第二节、样品采集

一、区域概况及采样地点的选取

二、采样介质及其前处理

三、野外样品采集

第三节、样品分析

一、标准品、试剂及材料

二、样品前处理

三、分析条件及定量

四、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

第二章、广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颗粒物中PAHs粒径分布对比研究

第一节、前言

第一节、采样期间的气象条件

第二节、结果与讨论

一、广州不同功能区大气颗粒物粒径分布模式及浓度

二、不同环数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模式

三、不同粒径颗粒物上多环芳烃的成分谱

四、多环芳烃诊断参数

五、广州市不同功能区多环芳烃的成分谱及浓度

第三节、小结

第三章、广州市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中PAHs粒径分布对比研究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采样期间的气象条件

第三节、结果与讨论

一、不同季节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及污染浓度比较

二、质量平均直径

三、不同环数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模式

四、TSP中多环芳烃成分谱的季节变化

五、诊断参数

六、广州市四个季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

七、广州秋季灰霾期大气颗粒物及PAHs粒径分布

1.定义及研究意义

2.采样期间的气象条件

3.灰霾前后广州气溶胶颗粒物的粒径分布

4.灰霾前后广州气溶胶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

5.灰霾前后广州气溶胶颗粒物中总多环芳烃与总悬浮颗粒物比值TPAHs/TSP的变化

6.灰霾前后广州气溶胶颗粒物多环芳烃成分谱与浓度变化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 穗港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研究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样品采集与分析

一、采样点的选取

二、样品采集

三、样品分析

1.EC/OC分析仪仪器原理介绍:

2.质量保证/控制(QA/QC)

四、采样期间气象资料

第三节、结果与讨论

一、颗粒物污染水平

二、OC和EC在TSP和PM2.5中的分布特征

三、二次有机碳(OC_(SEC))估算

四、OC和EC的相关关系

五、香港EC和OC外来源比例的探讨

第四节、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声明

发布时间: 2005-10-11

参考文献

  • [1].包头市大气颗粒物环境地球化学特征[D]. 周海军.内蒙古大学2018
  • [2].基于车载激光雷达的大气颗粒物走航探测技术研究及应用[D]. 吕立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 [3].含硫化合物与矿尘氧化物及大气颗粒物的复相反应研究[D]. 吴洪波.复旦大学2005
  • [4].重庆主城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与雾水污染特征研究[D]. 罗清泉.重庆大学2005
  • [5].韶关市大气颗粒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源解析研究[D]. 罗莹华.中南大学2006
  • [6].广州大气颗粒物不同组分遗传毒性初步研究[D]. 徐海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 [7].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特征及来源判识[D]. 董雪玲.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 [8].吉林省典型城市大气颗粒物中PAHs分布特征研究[D]. 张子宜.吉林大学2012
  • [9].大气颗粒物中溴和碘的浓度特征及来源[D]. 高运川.华东理工大学2011
  • [10].我国典型地区大气颗粒物测量技术、粒径分布及长期变化趋势[D]. 聂玮.山东大学2012

标签:;  ;  ;  ;  ;  

广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粒径分布和穗港大气颗粒中有机碳/元素碳的分布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