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对过相接双星的W次型和A次型现象进行简要的综述,并对如下几类用Binnendijk方法不能很好分类的特殊双星样本进行简单的介绍:(1) 光变曲线存在A次型和W次型相互转变的;(2) 很难区分是A次型还是W次型的;(3) 是A次型但是物理特征更像W次型的;(4) 光变曲线是A次型但解轨分析的结果却是W次型的,这些都表明Binnendijk按光变曲线的形状对过相接双星进行的分类是不够充分和完善的。然后对两颗过相接双星Y Sex和RZ Com进行分析,取得了以下新的结果: 1.分别在2004年3月13日和2005年1月22同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对Y Sex进行观测,获得了该系统在V波段的两个极小光变曲线。观测发现该系统在2002-2004这两年内,光变曲线存在明显的变化。由观测数据得到两个光变极小时刻,并结合前人的极小时刻资料对Y Sex进行了周期分析,发现该系统的轨道周期存在双重周期变化,一个是周期T=60.2年,振幅A=0.022天的长周期变化和一个是周期T=30.1年,振幅A=0.0060天的短周期变化。周期振荡可以用系统中存在第三天体或子星上的周期性磁活动来解释。 2.在2003年3月用兴隆观测站的85cm望远镜对RZ Corn进行观测,获得该系统V波段的光变曲线,在2004年3月又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对RZ Com进行再次的观测,并获得了B、V波段的完整CCD光变曲线。观测发现在1958-2004年之间该系统的光变曲线由W次型转变为A次型,又由A次型转变为W次型,并发现该系统存在变化的O’Connell效应。由观测数据得到的极小时刻,并结合前人的极小时刻资料对RZ Com进行了周期分析,发现一个周期为T=44.8年,振幅为A=0.0058天的周期振荡叠加在过相接双星RZ Com轨道周期长期增加(dP/dt=+4.12×10-8天/年)上。对2004年3月得到的B、V波段的完整光变曲线,我们用2003版的WD程序进行了解轨分析后,发现该系统是一颗充满度为f=21.6%的过相接双星。其测光质量比q=2.276与Mclean & Hilditch(1983)得到的分光质量比是一致的。结合Mclean & Hilditch(1983)根据视向速度所得的质量函数,我们计算出RZ Com的一些有关的物理量:主子星的质量M1=1.14(±0.19)M⊙,次子星的质量M2=0.5±0.09M⊙,主子星的半径R1=1.12±0.01R⊙,次子星的半径R2=0.78±0.01R⊙,以及两子星之间的距离A=2.41±0.02R⊙。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聚星和星团中相接双星的观测与研究[J]. 天文学报 2013(01)
- [2].相接双星的结构和演化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3].小质量比深度相接双星的统计分析[J]. 科学通报 2010(34)
- [4].W UMa型相接双星统计特性的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5].半相接双星质量交换率的研究[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6].相接双星能量转移过程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2(01)
- [7].相接双星中的理论模型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8].半相接双星室女座UW轨道周期变化的物理机制研究[J]. 天文学报 2009(01)
- [9].低质量相接双星的研究进展[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10].宇宙碰撞创造太空“雪人”[J]. 科学大观园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