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性研究论文-李敏,邓玉琳

叙事性研究论文-李敏,邓玉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叙事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叙事性作品,深度学习,人物评价,《小英雄雨来》

叙事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邓玉琳[1](2019)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微整合课程开发探索——以叙事性作品的人物评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行常规的单篇课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描写策略缺乏深度理解,在写作中也未能有效使用。关于人物形象描写策略的理解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叁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组元缺乏逻辑序列,孤立、零散。虽然有关于运用人物描写的叙事性文章,但是选文各自独立,没有形成学科能力进阶的序列化,人物形象描写的不同策略没有形成系统化、整体性的内在关联;二是学生对于人物形象描写策略的理解一(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23期)

叶振华[2](2019)在《肖邦f小调幻想曲Op.49叙事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音乐作品的叙事性话题是音乐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而学者们也常常讨论肖邦叙事曲中的叙事性。本文将以肖邦叙事曲中的叙事性为蓝本,对肖邦幻想曲中的叙事性进行讨论。第一章将介绍前人对肖邦叙事曲中的叙事性的研究;第二章将在前人的基础上,笔者从该曲的背景及自身的理解上对肖邦幻想曲的叙事性进行研究;第叁章将解析幻想曲中的叙事性对整首乐曲曲式、体裁的影响,以及幻想曲中引子独特的叙事性;结论部分将总结笔者所论述的幻想曲叙事性在《立陶宛之歌》、肖邦的生活片段中的体现,以及叙事性对整首幻想曲曲式的影响和引子的叙事性对整首幻想曲以及幻想曲体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2期)

傅华[3](2019)在《呼语、人称、“乱写”及其诗学的辩证——论郭沫若早期抒情诗的叙事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胡适是白话新诗的第一人,那么现代抒情诗的确立则肇始于郭沫若~②。在1921年出版的《女神》中,郭沫若抒情诗中的叙事性已初显端倪。在《女神》诗集中,很多抒情诗都在不同层面分享了事件、对话、场景描写、视点转移、人物塑造等常见的叙事因素,而此类诗歌在郭沫若早期抒情诗中成为叙事性因素凸显的标志性文本。郭沫若抒情诗中的显性叙事特征在《凤凰涅盘》一诗中颇具有代表性,事件、叙事(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孔得兵,李根[4](2019)在《叙事性绘画创作中的时间与空间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有绘画以来,人们对绘画空间的探索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所谓绘画空间,是画家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想象在画面中表现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感知和认识的空间,同样也将被观画者所感知。绘画作品的空间和时间应该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对于此二者的研究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文艺复兴这一特定文化背景下,通过对一系列绘画作品的研究,可以探索到绘画里的时间意识和空间意识的演进及不同,并探讨绘画空间表现绘画叙事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22期)

吕微[5](2019)在《基于叙事性舞蹈作品中有关叙事时间的时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叙事性舞蹈是舞蹈艺术体系中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其能借助叙事性的表达方式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欣赏者的欢迎和喜爱。而对于叙事性舞蹈创作而言,舞蹈作品质量与叙事时间的时序安排存在直接的关系,只有选取合适的时序安排方式,才能增强叙事时间的合理性,提高叙事性舞蹈作品的综合质量。本文将叙事性舞蹈作品中叙事时间的时序分析作为研究对象,对时序结构进行系统论述,力求丰富叙事性舞蹈研究理论体系,为叙事性舞蹈创编提供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9年32期)

郭汐宁[6](2019)在《浅析当代艺术中架上绘画中的叙事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的架上艺术在经历了19世纪欧洲现代主义之后似乎成为阳春白雪,将大众审美拒之门外,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复杂而深刻,但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是随着绘画中心由欧洲转向美国后,画面新的叙事逻辑转变,伴随着这种转变,绘画越来越趋于隐喻,隐喻从而使画面越发艰涩难懂。本文通过简短梳理历史中的绘画叙事性的不同,逐步整理到当下架上绘画的、关于叙事问题的不同倾向,从而对这一问题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11期)

郭萍[7](2019)在《四川松潘地区苯教绘画艺术的叙事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岷江源头的松潘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北西南、民族频繁迁徙交流的藏羌彝文化走廊上的重镇。这里的藏民以苯教和藏传佛教为主要信仰,尤其苯教信仰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特色。当地苯教寺院中的宗教绘画艺术以唐卡和壁画为主,其构图的叙事性特征诠释了苯教与藏传佛教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几例绘画艺术的梳理与分析,解读这种信仰关系的特质。(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9年09期)

钱雪娟[8](2019)在《对比阅读,提升科学实验类叙事性文章教学有效性——以《夜晚的实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设置中,可以发现,各个学段之间的课文安排是有联系的,比如叁年级上册的《拉萨的天空》、叁年级下册的《庐山的云雾》再到六年级下册的《烟台的海》,都属于写景的文章;四年级上册的《说勤奋》到五年级下册的《谈礼貌》到六年级下册的《学会合作》,都属于议论类的文章……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课文,学会课文,更应该以一篇课文为引子,学会这样一类的课文。同一类型的文章,在进行教学时,除了立足于课文内容的教学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比阅读,来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那么,笔者就以《夜晚的实验》为例,谈谈通过对比阅读如何提升科学实验类叙事性文章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王琪[9](2019)在《叙事性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海报是影片与观者之间的第一次对话,叙事学已被广泛运用于影片的讲述,叙事性设计也可以被引入到电影海报的设计中。叙事性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借助于多种叙事手法,这种叙事性设计方法正是一种将观者的互动纳入海报设计,将海报设计视作电影生产过程中一部分的创新设计研究模式,它将原本仅对于影片的关注,转移到了人与影片及其环境的互动上来。(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0期)

李婷[10](2019)在《汉画像的叙事性探究——以荆轲刺秦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像作为一种叙事媒介,汉代艺术中具有叙事性绘画手法特征的汉画像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其中荆柯刺秦王的汉画像石有分布范围广泛,情节生动多变的特点。本文以东汉时期山东嘉祥武氏祠所代表的荆柯刺秦王图像为例,从故事情节处理、人物形象和动态设计、画面结构组织等几个方面来展开对汉画像艺术的叙事性研究。(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0期)

叙事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关音乐作品的叙事性话题是音乐学界的热点话题之一,而学者们也常常讨论肖邦叙事曲中的叙事性。本文将以肖邦叙事曲中的叙事性为蓝本,对肖邦幻想曲中的叙事性进行讨论。第一章将介绍前人对肖邦叙事曲中的叙事性的研究;第二章将在前人的基础上,笔者从该曲的背景及自身的理解上对肖邦幻想曲的叙事性进行研究;第叁章将解析幻想曲中的叙事性对整首乐曲曲式、体裁的影响,以及幻想曲中引子独特的叙事性;结论部分将总结笔者所论述的幻想曲叙事性在《立陶宛之歌》、肖邦的生活片段中的体现,以及叙事性对整首幻想曲曲式的影响和引子的叙事性对整首幻想曲以及幻想曲体裁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叙事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敏,邓玉琳.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微整合课程开发探索——以叙事性作品的人物评价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

[2].叶振华.肖邦f小调幻想曲Op.49叙事性研究[J].艺术评鉴.2019

[3].傅华.呼语、人称、“乱写”及其诗学的辩证——论郭沫若早期抒情诗的叙事性[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

[4].孔得兵,李根.叙事性绘画创作中的时间与空间意识研究[J].汉字文化.2019

[5].吕微.基于叙事性舞蹈作品中有关叙事时间的时序分析[J].艺术品鉴.2019

[6].郭汐宁.浅析当代艺术中架上绘画中的叙事性[J].中国文艺家.2019

[7].郭萍.四川松潘地区苯教绘画艺术的叙事性研究[J].四川戏剧.2019

[8].钱雪娟.对比阅读,提升科学实验类叙事性文章教学有效性——以《夜晚的实验》为例[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9

[9].王琪.叙事性设计在电影海报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9

[10].李婷.汉画像的叙事性探究——以荆轲刺秦王为例[J].大众文艺.2019

标签:;  ;  ;  ;  

叙事性研究论文-李敏,邓玉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