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 ——鲁迅翻译思想及翻译实践研究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 ——鲁迅翻译思想及翻译实践研究

论文摘要

清末民初,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为了向西方谋求真理,发起中国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三个翻译高潮。林纾是当时意译派的代表人物,他所采取的翻译方式基本上是夹作夹译或极度意译,即善于运用优美传神的文笔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对原作“锦上添花”,因此常为后来的一些评论家所诟病。鲁迅则一反当时的意译风尚,主张异化翻译策略,力求“保存原作的丰姿”,这一做法促成了中国近代翻译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综观鲁迅的异化翻译策略及与其相关的精辟翻译理论观,不难看出意识形态在鲁迅翻译活动中始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本论文以鲁迅的翻译活动为个案研究,试图探讨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对鲁迅具有颠覆意义的翻译思想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论文的概要介绍,包括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成就和翻译思想在中国学术界一直有所忽略。笔者不仅对鲁迅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实践做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弥补了学术界“鲁迅研究”的缺陷与不足,而且辨证地剖析了意识形态和翻译的相互作用。该论文的撰写建立在作者大量搜集并阅读古籍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诸如《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20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等,并结合中西方关于“意识形态与翻译”的理论研究,拟得创新性见解和阐释,对鲁迅译文和源语文本进行对比审核和研究。第二章阐释“意识形态”的定义、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介绍鲁迅时代的政治背景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晚清盛行的意译风尚和代表人物林纾,为下文致力于鲁迅译事译论的辩解性研究做相关铺垫。正如安德烈·勒菲弗尔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不仅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目的也决定了译文选材和翻译策略的抉择。第三章深入探讨意识形态对鲁迅翻译思想及实践的操控。作者阐述鲁迅翻译生涯的三个不同阶段及翻译理论、重大贡献,然后重点论述社会意识形态对鲁迅翻译实践的作用,包括翻译目的、译材选择、翻译策略等,并细致对比分析鲁迅的译作《哀尘》和《月界旅行》及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政治关系和意识形态纷争。对源语文本的精密挑选,独特创新的异化策略,精辟独到的复译思想,以及付诸中国国民的人文关怀,所有这些都恰如其分地刻画出意识形态对鲁迅终身翻译事业的深刻影响。第四章深化社会意识与翻译实践的关系,提出译者翻译实践对社会意识形态、目的语读者和受众文化的反作用和深刻影响。鲁迅毕生的翻译事业不但促进了中国近代文艺理论和儿童文学的发展,而且为白话文的推广和民族共同语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的主将和旗手。最后一章是对全文的客观、全面总结,指出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理论创新和存在不足。翻译本是一个不断应接语言文化差异的过程,因此译者无力也无理执意消除所有差异。翻译就是异国风情凸现的地方,是读者领略异域文化的地方,这也即鲁迅一生提倡并坚持异化翻译策略的原因。翻译作为译者对文本的摆布,反映了特定社会年代的意识形态和诗学,也反映了译者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目的。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不只是译者的翻译策略问题,还牵涉意识形态和文化交流等各方面因素。林纾的归化翻译流畅隽永,表达传神,颇受读者喜欢,但他忽略了促进各国文化交流的基本使命。鲁迅的异化主张致力于保存原语特色,“不但输入新的内容,而且输入新的表达法”,具有相当的超前性,但读起来生硬拗口,相对费力难解。但是,鲁迅力挽晚清的意译风尚,以直译的方式输入了原质的外国文化,使中外文化交流跃入一个全新的层次。在当今世界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鲁迅的异化翻译策略同样重要,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传播和了解,也有利于克服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自恋情结。翻译并非在两种语言的真空中进行的,是历史、社会与文化的产物,必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意识形态和翻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我们不应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操控作用,而忽略译者的主体意识和影响能力。本文的系统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翻译的本质以及意识形态在翻译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译者在翻译实践、文化改造和意识形态变革中所起的作用,并藉此可以改变译者的隐身状态,提高译者的身份。该论文从宏观角度研究翻译的社会本质和意识形态操控,是对翻译方法的一次尝试性补充,力求使翻译研究更为客观全面。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 1.2 Literature Review
  • 1.2.1 Review of the Research Question on Ideology and Translation in China
  • 1.2.2 Review of the Research Question on Lu Xun's Translation in China
  • 1.3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The Social Ideology and the Prevailing Practice of Free Translation in Lu Xun's Times
  • 2.1 Ideology
  • 2.1.1 Definition of Ideology
  • 2.1.2 The Role of Ideology in Translation
  • 2.2 Social Background and Ideology in Lu Xun's Times
  • 2.2.1 Social Background and Ideology in 1900-1914
  • 2.2.2 Social Background and Ideology in 1915-1936
  • 2.3 The Prevailing Practice of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Its Representative Translator Lin Shu
  • 2.3.1 The Prevailing Practice of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 2.3.2 The Representative Translator Lin Shu
  • 2.4 Brief Summary
  • Chapter 3 The Ideological Manipulation of Lu Xun'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 3.1 General Introduction of Lu Xun's Translation Career
  • 3.1.1 The Three Stages of Lu Xun's Translation Career
  • 3.1.2 Lu Xun's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Contributions
  • 3.2 Ideological Manipulation of Lu Xun's Translation Practice
  • 3.2.1 The Intention of the Translator
  • 3.2.2 The Selection of Source Texts
  • 3.2.3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 3.3 Text Analysis of Lu Xun's Translation Works
  • 3.3.1 The Origin of Fantine(《哀尘》)
  • 3.3.2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月界旅行》)
  • Chapter 4 The Influence of Lu Xun'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 4.1 The Influence on Social Ideology
  • 4.2 The Influence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 4.2.1 The Influence on Literary and Art Theories in Modern China
  • 4.2.2 The Influence on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Modern China
  • 4.3 Foreigniz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Mandarin
  • Chapter 5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ces
  • Appendix Ⅰ: The Anthology of Foreign Stories(《域外小说集》)
  • Appendix Ⅱ: A Chronological List of Lu Xun's Translations(鲁迅翻译年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 ——鲁迅翻译思想及翻译实践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