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高校德育目标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目的在德育领域的具体化。高校德育目标在本质上是德育价值的凝结状态,是高校通过实施德育,使大学生达到在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养方面的水平及其标准,是高校德育实践所产生的预期效果。在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德育改革问题也已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家都感受到了对德育尤其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沉重的使命感和强烈的紧迫感。但不能不承认,我国德育改革的步伐目前仍然仅停留在课程改革阶段,高校德育仍然处于“劳而无功”的低效阶段。笔者从高校德育目标的历史和价值分析入手,阐述了德育目标改革的重要性,认为它决定着高校德育的方向,是影响高校德育成效的关键因素。笔者还分析了人们在高校德育目标方面存在的困惑,反思了影响高校德育目标建构的四对矛盾,提出了重新建构高校德育目标的思路。绪论中对“目标与目的、德育目标与教育目的、德育与素质教育”进行了思考,界定了高校德育目标的内涵。正文着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第一部分分析了高校德育目标的历史回顾与价值。主要通过分析建国以来高校德育目标的发展、特点和存在不足,以此作为全文的切入点,通过对德育目标的价值研究,明确了德育目标的动力价值、约定价值、导向价值、枢纽价值和管理价值,从而确定了本研究的意义所在。第二部分分析了人们对高校德育目标的困惑和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从研究德育低效的原因出发,分析高校德育目标存在的四大问题:人性化缺失;层次性缺失;实践性缺失;稳定性缺失,并就德育目标中涉及的四对矛盾:本体目的与社会目的、认知层面与实践能力、利已与利他以及传统与创新的冲突和矛盾进行了反思,从而提出了重新建构高校德育目标的构想。第三部分是高校德育目标的建构与实现。主要论述高校德育目标建构的理论基础、现实要素,并通过分析比较外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内容、特点,从而为建构我国高校德育目标提供了新的启示。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实践提出了以“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展、促使大学生社会性形成、成就大学生终极关怀”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德育目标,并为此设想了建构这一目标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