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启蒙向革命转变的墨学背景 ——新文学资源论

从启蒙向革命转变的墨学背景 ——新文学资源论

论文摘要

当今学术界对近代中国启蒙思潮的研究,大多从西方资源着眼,将西方的启蒙历史与中国近代启蒙进行参照性比较,把启蒙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儒家传统。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启蒙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从同一“场域”中的三种资本的相互对应性,以及发育的阶段性,动态地剖析中国近代的整个启蒙过程。而墨学思想作为本土最早的的商文化代表,对它所处的场域特征,及其本身发展的阶段性分析,更能从它身上寻找近代启蒙先驱者们在中国和西方“场域”发育阶段性的理解上,所发生的相似的演变过程和思维错位,更有效地将中西启蒙作比较,找出启蒙在近代中国失败和向革命转变的根由,为启蒙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本土资源以及动态发展的研究思路。第一章主要论述墨子“交相利”、“兼相爱”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潮具有相似的资本循环逻辑,但由于资本增长逻辑最终得不到现实机制的承载,出现了两重复合的畸形习性再生产机制,导致墨子思想走向悖论。第二章主要论述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国家的侵略炮火令墨学再度兴起,并与西方的先进性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近代的启蒙资源。然而,西方的先进性也同时造成启蒙知识分子汲取启蒙资源时的超前意识,并展现出多重复合的特征,由此导致启蒙向革命的转变。启蒙的失败,使现代知识分子从西方借鉴过来各个领域里的文化资源无法获得向现实转化的可能性,没办法实现以“民主平等”为核心的现代化目标,使他们陷入更深重的“焦虑”精神状态。当“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比现存的资本主义文化资源更完美,并且在俄国十月革命得到了可行性验证的文化资源出现时,启蒙知识分子显然找到了更能贴近他们的现代化宗旨的资源,便迫不及待地从启蒙转向革命(“阶级斗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引言
  • (一)
  • (二)
  • (三)
  • 第一章:墨子"交相利""兼相爱"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潮有着相似的资本循环逻辑,但由于得不到现实机制的承载,以致产生畸形的习性再生产机制,导致墨子思想走向悖论
  • 一、商品交换促成新的资源流动模式,形成新的人际网络,滋养新的习性再生产系统——墨子的"交相利"与"兼相爱"的思想的形成的背景
  • 二、文化资源最终"再生产"不了与之相对应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即文化资本无法称为支撑商业经济和人员布局逻辑的文化资本,这是最终导致墨子思想走向悖论的根由
  • 第二章: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国家的侵略炮火令墨学再度兴起,与西方的先进性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近代的启蒙资源。然而,西方的先进性也同时造成启蒙知识分子在汲取启蒙资源时的超前意识,使启蒙展现出多重复合性特征,致使启蒙向革命的转变
  • 一、墨学在近代中国再度兴起的背景
  • 二、中国近代启蒙的超前性和多重阶段性资源的复叠,导致启蒙无法从文化资源转化为真正适合近代中国资本能力的文化资本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 [1].蔡和森的墨学观及其启示[J]. 福建茶叶 2019(11)
    • [2].近代墨学复兴之批评[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略论秦统一中的秦墨学[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9(04)
    • [4].墨学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墨学大辞典》的功能和价值[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5].科玄之争的学术回响——胡适、梁启超墨学阐释的异同离合[J]. 齐鲁学刊 2017(01)
    • [6].墨子海外研究综述[J]. 文教资料 2016(34)
    • [7].“近代墨学”研究述评[J]. 暨南史学 2009(00)
    • [8].“一带一路”背景下“墨学文化”对外传播策略[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05)
    • [9].墨学的千年深耕与马学的百年传播——以中马会通为中心的考察[J]. 东岳论丛 2019(06)
    • [10].经降子升——章太炎、胡适的墨学争议及知识转型[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6)
    • [11].《墨学与中国逻辑学趣谈》[J]. 博览群书 2017(08)
    • [12].外部市场变化与理论转型:墨学兴盛和衰败的经济学诠释[J]. 贵州社会科学 2016(11)
    • [13].墨学研究的国际化与现代化[J]. 职大学报 2014(03)
    • [14].墨学衰微之新探[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7)
    • [15].摩顶放踵著墨学——追忆王讚源先生的事迹和思想[J]. 职大学报 2011(04)
    • [16].民国时期墨学研究繁荣之原因探析[J]. 枣庄学院学报 2010(01)
    • [17].河南墨学研究[J]. 前沿 2010(08)
    • [18].传统墨学与社会主义的契合及背离[J]. 天津社会科学 2010(04)
    • [19].试论传统墨学的近代复兴[J]. 商洛学院学报 2009(01)
    • [20].墨学现代价值的全面发掘——《墨学与当代社会》述评[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1].墨学的崭新解读——评《墨学与当代社会》[J].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8(04)
    • [22].墨学式微原因管窥[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3].墨学研究之回顾、反省与再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4].托尔斯泰的精神追求与儒道墨学说[J]. 保定学院学报 2008(01)
    • [25].墨学由“显”到“隐”的历史思辨[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9(04)
    • [26].“一带一路”视阈下墨学文化的对外传播对策[J]. 教育现代化 2019(76)
    • [27].论墨学的圣俗二重性[J]. 东方论坛 2018(03)
    • [28].忧时之学:论章太炎的墨学三变[J]. 历史教学问题 2016(04)
    • [29].墨学思想精要与高职教育的内蕴建构和化成追求[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7(05)
    • [30].传承与隐逸:墨学由显而渐次式微之考辨[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6(01)

    标签:;  ;  ;  ;  

    从启蒙向革命转变的墨学背景 ——新文学资源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