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系统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16H33N(CH3)2CmH2m+1Br(m = 1, 2, 4, 8, 12, 16 )、C22H45N(CH3)2CnH2n+1Br(n = 1, 2, 4, 8, 12, 16 )在水溶性铑-膦络合物催化的水/有机两相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阳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反应有显著的加速作用;双长链表面活性剂比单长链表面活性剂有高得多的助催化活性;阳离子头较小的表面活性剂更有利于助催化活性的提高。考察了双长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无搅拌条件下,对水/有机两相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助催化作用。发现双长链表面活性剂对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在无搅拌条件下即显示出极大的加速作用。例如,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助催化1-十二烯氢甲酰化反应时,催化剂的TOF可达到5617.5h-1,而单长链表面活性剂如CTAB助催化反应时,反应基本上不进行。但是,无搅拌时生成醛的选择性相比搅拌条件下明显降低。研究了双长链表面活性剂优异的助催化作用机理:双长链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泡囊。泡囊结构中存在内水相和外水相,使水/有机两相的界面面积大大增加,因此,泡囊对带相反电荷的催化剂活性物种的富集,以及对长链烯烃的增溶作用比单长链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球形胶束强,使反应物间的传质速度大大加快,促进反应进行。通过电镜实验观察到含双长链表面活性剂的反应体系中的确存在泡囊,证实了上述解释。而反应结束后水相和界面层所含催化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铑催化线性氢甲酰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 2015(10)
- [2].有机聚合物负载铑催化剂在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20(08)
- [3].水溶性铑膦配合物催化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研究进展[J]. 催化学报 2010(03)
- [4].辛烯氢甲酰化反应基础研究[J].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08(01)
- [5].负载型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9(10)
- [6].氨基酸型两性膦配体-铑催化剂催化高碳烯烃均相氢甲酰化反应规律的研究[J]. 化工科技 2017(03)
- [7].有机胺功能化离子液体中离子型铑(Ⅲ)配合物催化的1-辛烯两相氢甲酰化反应[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08)
- [8].离子液体在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四川化工 2009(05)
- [9].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9(06)
- [10].二氧化碳参与的烯烃氢甲酰化反应[J]. 有机化学 2017(03)
- [11].水/有机两相体系中单萜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J]. 催化学报 2008(03)
- [12].铑催化的烯烃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3(07)
- [13].官能团化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研究及应用进展[J]. 工业催化 2016(08)
- [14].聚乙二醇-水反应介质中长链烯烃的氢甲酰化反应[J]. 催化学报 2008(09)
- [15].Evonik公司开发高能效催化氧化反应器[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0(05)
- [16].负载固相的铑基催化剂应用于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8(04)
- [17].一种烯烃氢甲酰化反应制备醛的方法[J]. 乙醛醋酸化工 2013(03)
- [18].离子液体中杂质对1-己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J]. 石油化工 2009(01)
- [19].1-丁烯氢甲酰化反应制戊醛的影响因素[J]. 化学工程 2014(03)
- [20].温控相转移纳米铑催化高碳烯烃氢甲酰化反应[J]. 催化学报 2010(10)
- [21].醋酸乙烯氢甲酰化反应工艺中的区域选择性研究[J]. 工业催化 2019(06)
- [22].钴催化剂催化高碳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 石油化工 2011(12)
- [23].双膦配体修饰铑催化乙酸乙烯酯氢甲酰化反应(英文)[J]. 催化学报 2012(06)
- [24].Co-PPh_3@POPs多相催化剂氢甲酰化反应研究[J]. 煤炭学报 2020(04)
- [25].铑/双膦配体催化均相内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 催化学报 2009(06)
- [26].异丁烯氢甲酰化反应副产物对反应的影响[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 [27].硅胶键合膦的制备及其对铑络合物催化1-辛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5(04)
- [28].手性离子液体催化苯乙烯不对称氢甲酰化反应[J]. 化工科技 2019(04)
- [29].基于溶剂极性的双环戊二烯氢甲酰化反应探索研究[J]. 应用化工 2014(04)
- [30].最新专利文摘[J]. 石油化工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