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韶关
摘要:钢筋混凝土施工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加强施工技术控制,提高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水平。钢筋混凝土施工与建筑工工程结构的稳定性息息相关,其技术控制要点主要在材料控制钢筋、混凝土、模板、等几个方面。文章主要对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
引言
随着近年来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数量不断增加,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显得极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提升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实施,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增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1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特点分析
一是,施工工序的复杂性。钢筋混凝土施工不同于一般的工程施工,其施工工序一般较为复杂。施工顺序需要随着工作面位置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也为后续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二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易损性。所谓易损性是指在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不规范造成结构开裂等问题,与此同时,还存在很多外在因素,因为受到材料自身性能与质量的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会出现破损问题。这些问题都在警告我们,在利用钢筋混凝土时必须要小心谨慎,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是,混凝土碳化。潮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侵入到混凝土内,氢氧化钙物质起化学反应后,会生成碳酸钙和水,这一过程被称为混凝土碳化。混凝土碳化不仅会引起混凝土收缩,使混凝土表面产生细微的裂缝,还会导致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减弱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
四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异变性。新浇灌混凝土必须通过模板支撑或二次支撑,传递给下面预先浇灌好的楼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由混凝土结构及临时性承载系统来承担施工的所有荷载。这种由混凝土变化结构及支撑系统组成的临时承载系统,会随着施工程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养护及拆模等步骤,因为作业面不同,各施工程序需要的材料、施工技术、施工人员的数量都是不同的,因此直接导致了混凝土结构体系承载随着施工工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
2.1钢筋混凝土建筑模板施工
2.1.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需先查看图纸设计要求及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模板的主要作用是搭建在钢筋框架上,作为浇筑混凝土的临时支撑。由于模板与混凝土和钢筋框架直接连接,因此模板的尺寸、形状对混凝土的成型有直接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结合建筑实际需要,选择材质、尺寸、形状等多方面内容都符合的模板。模板浇筑作业前,施工人员应对承重架和加固支撑扣件拧紧程度进行严格检查,然后根据定位轴线对构件的几何尺寸进行精确测量。同时依据工程混凝土重量、建筑测压以及施工承载量等方面要求,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以及稳定性,这样可以方便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施工。尤为重要的是施工人员应对模板施工使用的各种机械器具实现严格检查,从而保证施工质量。
2.1.2模板安装。模板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使用一定的防护手段:首先施工人员使用模板就位,其需由人工实施精确扶正,这样可以避免已绑扎好钢筋对面板产生的损坏;其次模板板面容易遭受焊火烧坏,因此施工人员在模板附近实施钢筋、钢管电焊作业时,可以使用铁皮垫隔方法进行实际保护;接下来施工人员应在模板安装前做好线管、水管的布设作业,然后依据设计图纸安装模板;最后混凝土浇捣和振捣作业前,振动器避免与板面进行直接接触,这样保证面板完整程度,并且对振捣时间实施严格控制,其可有效限制模板变形量。
2.1.3模板拆除。施工人员应依据施工现场温度变化程度,确定相应的混凝土初凝时间,从而计算出模板的拆除时间。在拆除模板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制定好相应的模板拆除方案,还要在拆除之前对模板施工的质量进行验收,根据模板施工的具体质量来确定相应的拆除时间。施工人员在拆除模板的时候,需要从上至下来进行,要先拆除侧向模板,再拆除垂直方向的模板。
2.2钢筋混凝土建筑钢筋施工
2.2.1前期准备。施工人员应保证捆扎器材、铁丝和保护层垫块均匀布置确保钢筋保护层满足设计要求,然后其应对模板内部的垃圾进行清理,根据相关物料规格使得钢筋接头位置彼此错开,并对各个模板进行标号。在工程中使用的所有钢筋,一定要严格的检查其出厂合格证,进场复检、报验。杜绝不达标、不合格的钢筋进入施工现场。
2.2.2钢筋绑扎。为保证钢筋绑扎质量,施工人员应先熟悉施工图纸,检查配料表和所涉及的图纸是否存在差异,并检查钢筋尺寸,在确定都达到要求以后再绑扎。在钢筋绑扎过程中,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之间的距离应在钢筋直径的十倍以上,且接头不应落在构件的最大弯矩位置。在进行钢筋的绑扎时,应严格控制绑扎操作质量,实时跟进绑扎施工操作,合理完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问题,严格控制钢筋绑扎质量,确保项目整体施工质量。
2.2.3钢筋焊接。要选派具有相关资质的施工人员进行钢筋焊接,在正式焊接之前还应该进行可焊性试验,证明钢筋的可焊性。要对接头的错开距离进行科学地计算,连接区段的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焊接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抽样送检,保证焊接质量。
2.3钢筋混凝土建筑混凝土施工
2.3.1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当施工人员使用搅拌机对混凝土进行均匀搅拌后,需使用运输车辆将混凝土运输至浇筑模板作业区域。通常混凝土主要处于半流体状态,实际运输过程易出现流失或减少等情况,所以需要做好运输车辆的密封保护,从而避免出现混凝土材料的损失。而混凝土较长时间放置时,其会出现凝固变质问题,因此需要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搅拌到浇筑完成时间范围内,尽可能降低混凝土运输次数、路程以及时间,尤其需要保证施工采用的混凝土匀质性,防止出现混凝土分层离析和初凝情况。
2.3.3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运输到现场进行浇筑时,应该分层进行,由低向高处逐步捣实,为保证整体性,浇筑工作不应停顿,由于不可抗力必须停顿时,间歇时间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超过初凝时间,就应该设置施工缝。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要实时监控模板、钢筋的状况,发现变形,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最终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内部均匀密实。振捣的目的是为了混凝土能够均匀密实的浇筑,从而达到设计强度。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已振深度50mm以上,持续时间应为20秒上下,振捣过程同样需要连续进行,少振或者过振都会给混凝土质量带来影响。一般采用机械振捣,条件不允许时也可以采用人工振捣,必要时,可进行二次复振,保证振捣质量
2.3.4混凝土养护。养护人员应保证混凝土凝结以及硬化均处于最佳温湿度条件下,这样可以保证水泥的水化作用。当混凝土成型则需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覆盖、浇水以及保温等,对于大面积混凝土养护时,需要依据相关水化热计算数据确定覆盖塑料布面积。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建造中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是整体建筑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工作人员在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各个环节出发积极全面地落实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加强质量控制,保证钢筋混凝土施工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曾洋娟,李林琳.近代岭南传统建筑中的新型结构材料运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1).
[2]孙志强.浅谈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缺陷与处理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6(09)
[3]王立新,曲德文,高传军.浅谈筋体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