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星河星园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80
摘要:住区与城市如同细胞与肌体的关系,住区的生存依赖于城市的发展。同时住区是城市基本的空间组成要素之一,不仅住区的布局和规模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住区居住生活从内容上也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兴衰。住区与城市之间存在着相互交融、相互支撑的关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与城市互动;住区规划设计
1、前言
近年来,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项实际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住区规划设计问题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2、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原则
2.1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原则
(1)住区路网有机的融入城市路网中。目前郊区大型住区开发中,首先需要建立合理的城市路网体系,使过大规模的住区融入到城市道路网格中,分割成适宜的住区规模进行开发。应该尊重该地段的详细规划,而不应该任意取消大型住区内部的城市规划道路,自我封闭起来作为一个单元开发。
(2)引入城市公共交通。在中国的大多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建立以公交系统(尤其是轨道系统)为导向的城市交通体系迫在眉睫,结合这些公共快速交通线规划的住区可以使更多的居民选用公共交通作为出行的工具。建立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形态,提高使用公共交通的方便程度,引导人们选择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方式,降低对小汽车的依赖性。
2.2公建配套规划设计原则
(1)作为城市公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于城市共享的原则。城市是由各种类型的地区组成的,其中住区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土地利用面积计算,住区所占有的空间最多,一般为城市总面积的40%~50%左右。从住区所具有的功能来看,住区的功能不仅仅是由住宅体现出来的,还需要规划各种保障和支援居住生活的地区设施,因此可以说住区的配套设施也是城市公建配套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按照购物周期分级,从城市的角度配置的原则。随着住宅商品化和商业体制的改革,传统住区规划中配套设施的“三级结构的商业模式(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其强调配套设施的完备性、分级配套原则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以及居民实际消费需求相悖。并且,随着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原有商业服务设施规划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2.3景观空间规划设计原则
环境的景观特质这是一种与城市的纵向互动。通过这种方式记载着城市这片土地上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它是对城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住区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除了针对本身地段内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包括在地段外城市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这就更需要一种对城市整体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尊重,并在规划设计中予以体现。这种对于城市已有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和再创造,将带来住区和整个城市的居住环境品质的永续提升。
3、与城市互动的住区规划设计关键探讨
3.1规划布局
(1)集中绿化型。住宅建筑群体共同围合一个较大的绿化开敞空间,为居住区服务的商业、物业集中布局于小区入口。这种布局方式的特点是在小区中部布置集中景观绿化空间,视觉效果比较好。如湖州的“东白鱼潭小区”、上海的“名都城”。
(2)轴线对称型。在用地较为狭长的情况下往往采取轴线对称形式,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局,轴线可直可曲、可松可紧,中轴线上则建造绿化、步道、休闲小广场、喷泉、小品景观等,该布局特点是将城市步行街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居住区规划中,通过轴线的变化和延伸使人产生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居民到中心绿化的可达性也比较强。
(3)自由布局型。这类居住区往往是结合地形山水,因地制宜。强调道路线型的柔和流畅和建筑布局的自由活泼,将人行活动路线和绿化景观有机地揉和在一起,使规划平面生动自然,建筑布置高低错落,环境景观富于变化。
3.2交通停车
(1)道路。居住区道路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按组织交通的方式可分为人车分流型和人车混流型,人车分流型道路剖面一般为“机动车道+人行道”,有的道路为“两块板”中间以绿化隔离带对称布置,还有的道路人行道单侧布置;人车混流型道路则无人行道,也可以绿化带隔离对称布置。按道路性质可分为居住区干路、小区干路、区间路,这种分类主要是为了构造居住区布局框架和限制机动车的行驶。按道路材质可分为混凝土道路、沥青路、卵石块石汀步等,有的居住区将人行交通与休闲广场结合。在道路设计上,很多设计师在道路线型、铺装、路灯上做文章。使得道路本身也成为居住区的景观,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停车。居住区停车设施按停车方式可分为几种形式。住宅底层停车是较常见的方法,将住宅底层南面的大开间用以停放小汽车,北面小开间则用以停放自行车和摩托车。露天停车即在道路旁或边角地辟出一块停车场,主要用于机动车短时停放。为了不妨碍观瞻,停车场往往使用植草砖或石材拼花进行铺装。集中停车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居住区,采用地下停车或多层停车方式。居住区道路及停车设施应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并保证居民能较为方便地停取车辆。
3.3景观环境
(1)同整个居住区风格协调原则。居住区建筑风格奠定了全区环境风格的基础,西方造园手法同中国造园手法有很大不同,西式园林追求恢宏的气势,构图工整。装饰小品多为西洋古典柱式以及喷泉雕塑;中式园林追求自然朴实。构图自由、装饰小品多为假山石以及亭台楼榭。目前居住区规划中纯西式或中式园林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以一种风格为主综合运用两种造园方法。但是在特定的小区如苏州古城街坊中则不宜建造西式园林。居住区环境还须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倾向。
(2)充分利用自然的原则。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居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如昆山“香樟园”小区保留了基地中原有的数十棵香樟树,营造了小区绿化环境的主题。
(3)整体和精细设计的原则。居住区环境要有整体设计的理念,既要有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结构,又要有不断变化的空间序列。同时对居住区环境细部要有精细设计,现代景观环境不但可以借鉴传统的一些东西,更可以将现代社会才有的声、光、电、喷泉、不锈钢材质、玻璃、彩色涂料等综合运用在环境设计中,对环境中的细部如河道驳岸、桥梁、扶手、踏步、花坛、儿童游戏场、灯具、坐椅、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等都要有整体的设计策划,以求创造富有现代设计感的居住区环境。
3.4建筑风格
(1)形式服务于功能。住宅是给人居住的建筑,要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住宅设计中当以户型和为人服务的功能设计为首要考虑因素,住宅外观立面要力争和户型完美地结合。
(2)住宅风格多元化。对世界上各种优秀的住宅模式都可以加以借鉴,关键的是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创作出具有我国多元化文化地域风格的住宅样式。其次,居住区住宅建筑必须处理好与周边街区建筑的关系,新老建筑风格、色彩、韵律等要对比协调。
4、结语
与城市互动的住区完全可以随着周边城市的发展而进行自我调整,使之拥有与城市共同跳动的脉搏,因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经过时间的考验,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与城市互动的住区的价值,对这一点,笔者深信不疑。
参考文献:
[1]朱荣远.实用,非法定!——有关城市设计的三点思考[J].城市规划,2014(38):32-37.
[2]徐晓燕.社区与城市——城市社区支持功能的空间组织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