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学论文-赵蒙,霍涌泉

情绪心理学论文-赵蒙,霍涌泉

导读:本文包含了情绪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情绪,认知,情绪计算,身心健康

情绪心理学论文文献综述

赵蒙,霍涌泉[1](2019)在《当前情绪心理学研究的叁个焦点问题及其理论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心理学认知革命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冷认知"研究逐渐向"热认知"研究转变,而动机、情绪问题汇成了当前心理学的新潮流。目前情绪研究热潮主要涉及叁个焦点问题:一是情绪与认知的关系;二是情绪计算;叁是情绪与健康的关系问题。在情绪与认知的关系问题上,从"情绪与认知各自分离"到"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许多研究者的不懈努力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于情绪和认知两者间关系的认识。然而,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仍不明朗:在神经系统层面,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间密切联系,不能说哪一部分完全控制认知或情绪。而情绪又如何对基本认知过程、学习和决策等产生影响;认知、决策等怎样引发情绪,引发何种情绪。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使它们在各自的研究中不得不考虑另一方的影响,而深入揭示两者间的关系是心理学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情绪计算源于人工智能领域。在机器能够存储、提取、处理信息后,研究者们着手赋予机器"识别和表达情绪的能力"。人工智能研究借鉴、应用心理学情绪研究结果,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心理学的情绪研究,也促使心理学研究者反思已有的成果。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要求心理学情绪研究的发展。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日新月异,是各国高新技术竞争的重要领域,心理学的参与是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情绪与健康的关系非常重要更是十分复杂。由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高度相关,研究者通常将一者作协变量,研究另一者对健康的效应。积极和消极情绪对健康的作用具有双重性:积极情绪能改善健康状况,但在某些情况下过高的积极情绪唤醒反而会损害健康。传统观点认为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威胁人体健康,然而进化心理学家视其为个体应对生存适应问题的正常反应。研究者须厘清情绪与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才能树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念、改善对疾病的不良认知与心态,更好地提升人们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这叁个焦点问题研究的纵深发展,必将进一步丰富心理学的学科领域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邓金钗,詹向红[2](2019)在《“肝失疏泄致脑老化”的情绪心理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脑老化相关疾病如痴呆等引起的认知功能下降甚至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医学乃至社会问题。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若情志不畅则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气机失于调达,以致诸病丛生。因此,"肝失疏泄致脑老化"可以视为不良情绪损伤认知功能的问题。《景岳全书》载曰:"痴呆症……,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惊恐而渐痴呆。"认为不良情绪可以导致痴呆;《辨证录·呆病门》亦曰:"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明确指出肝气郁滞可能是健忘、痴呆的始动因素。传统中医学把情志分属五脏,认为"五志伤五脏",但现代临床和文献研究认为,当今社会条件下情志致病的基本方式是多种情志刺激交织组合,首先伤肝。肝失疏泄,气机运行失调,影响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和输布,导致气血匮乏或痰阻血瘀,气血无以上供于脑,导致脑失濡养,生机下降而逐渐老化。"肝失疏泄致脑老化"是中医情志病因学说的重要体现。情绪心理学是研究情绪的一个心理学分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认识情绪,对身心疾病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机体对客观存在的反应,它和认知一样都是脑的功能。情绪作为一种状态,经常存在于脑的活动过程中,为认知提供操作的背景,影响注意的集中,记忆的储存、提取以及思维加工。不同的情绪维度对认知的影响各异。研究发现,负性情绪下的智能操作质量不如正性情绪,高焦虑、抑郁者具有较低的处理速度、注意转移和抑制能力。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抑郁都是由心理能量压抑所引起,这与中医肝郁的肝失疏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研究成果说明,与"肝失疏泄"相关的负性情绪可以降低认知功能。生理应激是构成情绪反应不可或缺的部分。肝脏象的现代研究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过程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机体的过程,涉及中枢、外周的多个层次、靶点及环节的变化。长期存在的负性情绪引起神经递质、糖皮质激素等神经化学物质分泌的紊乱,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的结构和功能。于艳红认为这种由情志刺激引起的神经化学物质含量和功能的改变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而致病的主要微观机制。焦虑、抑郁个体,以及对负性情绪敏感的高神经质人群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可能"肝失疏泄"引起认知功能衰退的重要机制。研究认为负性情绪是认知功能衰退的危险因素。神经质是与情绪相关的人格维度,高神经质者往往情绪调节不良,容易感受负性情绪,存在"肝失疏泄"的状态。据调查,高神经质人群的认知功能比低神经质者下降更快,患痴呆的风险更高。可见长期负性情绪引起肝失疏泄,影响认知功能,加速脑老化是在人群中确实存在的医学现象。这些研究成果支持"肝失疏泄致脑老化"理论。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医疗智慧的结晶,从现代科学角度对传统中医理论进行发掘和探索有助于中医的现代化,使中医焕发新的生机,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王梦思[3](2019)在《基于情绪心理学模型的人群疏散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共场所人群日渐密集,地震、暴动、火灾等突发事件频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而大规模人群疏散是突发灾害情况下应急反应的重要手段,运用人群运动仿真研究在突发情况下的人群运动特征与规律,能够帮助设计者对建筑物或者公共场所的人流疏散通道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辅助建立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方案,以及合理的建筑布局,以减少群体事件中拥挤、踩踏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使人群得到快速高效地疏散。因此,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现实生活中人群疏散是至关重要的。情绪是一种具有组织性、时效性和持续性变化的心理状态,会对个体行为反应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影响群体运动行为。然而,当前人群疏散仿真研究大多忽略了个体之间的情绪差异,未考虑群组和个体特征对情绪感染的影响,不能真实地模拟人群疏散过程。同时,以往方法并未对情绪进行心理学建模,忽略了外界事件刺激对情绪的影响,不能真实地体现紧急情况下个体的情绪产生和感染过程,以及情绪对个体运动过程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面向人群疏散仿真的异构情绪感染模型,该方法以社会比较理论为基础,考虑了群组和个体特征差异对情绪的影响,体现了个体之间的异构性,人群运动过程模拟更加符合现实情况;进一步地,为了体现外界刺激下的情绪演变过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阿诺德情绪模型的人群疏散仿真方法,由外界刺激触发个体情绪产生,真实地模拟突发事件下的个体运动行为;最后,本文基于上述方法,建立了基于情绪心理学模型的叁维仿真平台。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概况如下:1.针对当前情绪感染模型无法体现个体情绪差异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人群疏散仿真的异构情绪感染模型。首先,建立了基于Durupinar的异构情绪感染计算方法,根据距离和关系两个因素划分群组,研究分组对情绪感染计算的影响;并且利用个性、性别、年龄特征将个体特殊化,来产生不同的情绪恐慌程度。然后,将该异构模型应用于人群运动,与RVO(Reciprocal Velocity Obstacles)技术结合,研究异构情绪影响下的人群疏散过程。最后,运用真实渲染的方法实现人群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模拟群体情绪感染过程,体现个体间差异,与真实人群运动情况一致。2.针对现有情绪模型大多是基于人工假设来开展的,并未对情绪心理学进行建模,情绪产生过程缺乏科学依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阿诺德情绪模型的人群疏散仿真方法。首先,以阿诺德情绪理论为基础,构建一种基于阿诺德的情绪计算模型,外界刺激触发群体情绪的产生和情绪感染过程。其次,将个体情绪因素应用于人群运动过程,首先提出基于情绪因素的行为决策模型,判定个体的行为类型(靠近、正常行走、远离);然后,利用改进的RVO模型,结合情绪改变个体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及速度)。最后,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叁维仿真平台,更直观地体现人群疏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模拟突发刺激下的群体情绪产生和感染过程,体现情绪影响下的个体运动行为,仿真结果真实度较高。3.基于上述方法,在实验室搭建仿真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情绪心理学模型的叁维运动仿真平台。该平台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3和XNA Framework,分别模拟异构情绪下的人群运动过程,和突发刺激下的个体情绪变化和运动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仿真平台能够真实地体现个体间情绪差异,较好地模拟突发刺激下的个体情绪变化过程,和情绪影响下的个体运动行为,仿真结果与现实情况有较高的吻合度。(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胡雪茜[4](2019)在《基于情绪心理学的空巢老人可穿戴设备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核心化趋势的发展,空巢老人比例不断增加,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的难点和关注点。空巢老人不仅要面对生理衰老,也要面对由生活状态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情绪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可穿戴设备,来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扰,实现空巢老人在生活、睡眠、运动、情绪等方面的良好体验,已经是设计学科关注的热点。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空巢老人监测心理变化和改善负面情绪的设计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思路。本文首先通过文献阅读和理论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阐述了情绪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情绪产生的原因及表现以及音乐诱发情绪的科学理论依据,接着分析了当前可穿戴设备应用与发展、分类及特点以及主要的可穿戴设备的技术支持。根据对情绪心理学和可穿戴设备的理论的深入阐述,设计出了音乐情绪设计模型,提出语音鼓励、播放音乐和出门锻炼叁种情绪调节方法。通过对老年人的问卷调查,过滤出与空巢老人有关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同时采访了城市空巢老人,实地了解他们对可穿戴设备、音乐以及老年生活的具体想法。接着运用用户体验中的研究方法,包括用户角色模型、自上而下聚类用户、用户场景设计等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得出可穿戴手环的设计策略一是满足空巢老人感觉、思维系统;二是关注老人情绪变化,保障空巢老人心理健康,乐享晚年生活;叁是为空巢老人提供合理、灵活以及个性化的音乐模式,符合其自身的收听习惯;最后可穿戴设备需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适合老年人使用。结合可穿戴技术对空巢老人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解决空巢老人心理层面的问题,满足对心理健康的需求,让空巢老人愉快的度过老年生活,提高晚年生活的品质。在当今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将空巢老人的需求与当代新兴科技紧密结合,寻找合理有效的融合点,是设计师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9-04-18)

肖贞林[5](2018)在《为中国情绪心理学研究打开一扇窗——记南京中医药大学情绪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王福顺教授》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情绪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专家,王福顺比谁都明白情绪对于人的重要性。回国后的几年里,他一直为呼吁重视情绪心理学研究而奔走,同时,他也以自己的行动与努力在国内建立了第一所情绪心理研究所,出版了第一本情绪心理学书籍,在倡导研究情绪心理学上成为践行者之一。(本文来源于《科学中国人》期刊2018年04期)

黄楠[6](2017)在《从现代情绪心理学的角度论个体同情心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情心是人的本性流露,是心地善良的表现,是人们团结互助和一切道德行为的心理基础;是现代社会民主公民素质的重要成分。为此,在各级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或通识教育中,使同情心教育由隐形到显形,由零碎到系统的转变,势在必行。同时也体现思想品德教育以人为本的革新。从情绪心理学的角度探索同情心的孕育、发生、发展规律、心理机制,为同情心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使同情心教育措施更科学、更规范、更丰富、更切实。(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7年09期)

杨洋[7](2016)在《意识流小说新解——基于情绪心理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意识流小说研究已从多层面、多向度展开,不过,尚未见文章专门论及人物意识之流缘起、流变之心理机制。故基于情绪心理学,从情绪与意识相依相随、互联互动、伴随而生之联动性,探讨了意识流小说人物意识之流缘发之机理。发现人物的情绪情感与意识之流呈现出"情之所流,意之所随,意之所至,情之所溢"的流变性。据此,意识流小说人物的情绪情感,一定意义上,即引发意识之流,并推动其流动、转向的内在动因;人物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则是内心泛起涟漪、形成激流,或出现逆转、形成分流的外在诱因。上述发现亦为一些意识流小说中的情绪情感"催化剂"、"爆发点"提供了理据。(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6年10期)

吴世韫,周文洁[8](2015)在《浅论情绪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今在我国很多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较系统的体系。即使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课程,也配以专业的教师,但是理论同实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无法将理论深入学生内心,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程没有引起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兴趣及重视。本文讨论情绪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如何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工作有效发展,为大学生的茁壮成长及进步添砖加瓦。(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5年08期)

薛琦[9](2014)在《基于情绪心理学高职写作情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教育最不受重视的是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最不受重视的是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最不受重视的是写作课,这是不争的事实。薛琦老师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就如何唤醒和激励学生的写作情绪,撰成该文,我们推荐给读者朋友,以期共同改变这种现状。(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4年14期)

侯临亿[10](2014)在《基于情绪心理学的情绪调节APP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方压力倾袭而来,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或多或少都患上了一些“情绪病”,巨大的压力致使人们的心理波澜与情绪冲突日益增多,这无疑会对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由于负面情绪所产生的偏离社会的行为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虽然大多数人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却苦于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手机作为信息化产物之一,其便携性、及时性,让人不再被束缚在某个固定空间,使人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载体。本课题将理论与实际调研相结合,分析都市成年人的人群特征,并以调节其负面情绪为中心,基于情绪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进行移动应用设计研究。用户研究的部分首先利用问卷法、观察法以及访谈法初步了解都市成年人情绪调节行为的状况,从访谈中获取的新现象中进行进一步深入探究,在人们现有的情绪调节方式中寻求深层次的突破口,于此同时,根据用户需求动机的不同,分类整理行为数据,总结出都市成年人不同的情绪调节需求,在情绪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阈下情绪启动实验、情绪认知实验等实践,创新性的提出适合都市成年人的情绪调节方案,最后设计一款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的情绪调节应用软件交互界面,从而缓解都市成年人的负面情绪问题。(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01-06)

情绪心理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脑老化相关疾病如痴呆等引起的认知功能下降甚至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医学乃至社会问题。中医学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若情志不畅则影响肝的疏泄功能,气机失于调达,以致诸病丛生。因此,"肝失疏泄致脑老化"可以视为不良情绪损伤认知功能的问题。《景岳全书》载曰:"痴呆症……,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惊恐而渐痴呆。"认为不良情绪可以导致痴呆;《辨证录·呆病门》亦曰:"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明确指出肝气郁滞可能是健忘、痴呆的始动因素。传统中医学把情志分属五脏,认为"五志伤五脏",但现代临床和文献研究认为,当今社会条件下情志致病的基本方式是多种情志刺激交织组合,首先伤肝。肝失疏泄,气机运行失调,影响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和输布,导致气血匮乏或痰阻血瘀,气血无以上供于脑,导致脑失濡养,生机下降而逐渐老化。"肝失疏泄致脑老化"是中医情志病因学说的重要体现。情绪心理学是研究情绪的一个心理学分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认识情绪,对身心疾病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机体对客观存在的反应,它和认知一样都是脑的功能。情绪作为一种状态,经常存在于脑的活动过程中,为认知提供操作的背景,影响注意的集中,记忆的储存、提取以及思维加工。不同的情绪维度对认知的影响各异。研究发现,负性情绪下的智能操作质量不如正性情绪,高焦虑、抑郁者具有较低的处理速度、注意转移和抑制能力。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抑郁都是由心理能量压抑所引起,这与中医肝郁的肝失疏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研究成果说明,与"肝失疏泄"相关的负性情绪可以降低认知功能。生理应激是构成情绪反应不可或缺的部分。肝脏象的现代研究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过程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机体的过程,涉及中枢、外周的多个层次、靶点及环节的变化。长期存在的负性情绪引起神经递质、糖皮质激素等神经化学物质分泌的紊乱,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的结构和功能。于艳红认为这种由情志刺激引起的神经化学物质含量和功能的改变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而致病的主要微观机制。焦虑、抑郁个体,以及对负性情绪敏感的高神经质人群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可能"肝失疏泄"引起认知功能衰退的重要机制。研究认为负性情绪是认知功能衰退的危险因素。神经质是与情绪相关的人格维度,高神经质者往往情绪调节不良,容易感受负性情绪,存在"肝失疏泄"的状态。据调查,高神经质人群的认知功能比低神经质者下降更快,患痴呆的风险更高。可见长期负性情绪引起肝失疏泄,影响认知功能,加速脑老化是在人群中确实存在的医学现象。这些研究成果支持"肝失疏泄致脑老化"理论。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医疗智慧的结晶,从现代科学角度对传统中医理论进行发掘和探索有助于中医的现代化,使中医焕发新的生机,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情绪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

[1].赵蒙,霍涌泉.当前情绪心理学研究的叁个焦点问题及其理论价值[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邓金钗,詹向红.“肝失疏泄致脑老化”的情绪心理学解读[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

[3].王梦思.基于情绪心理学模型的人群疏散仿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胡雪茜.基于情绪心理学的空巢老人可穿戴设备设计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

[5].肖贞林.为中国情绪心理学研究打开一扇窗——记南京中医药大学情绪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王福顺教授[J].科学中国人.2018

[6].黄楠.从现代情绪心理学的角度论个体同情心教育[J].高教学刊.2017

[7].杨洋.意识流小说新解——基于情绪心理学[J].社会科学家.2016

[8].吴世韫,周文洁.浅论情绪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

[9].薛琦.基于情绪心理学高职写作情绪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

[10].侯临亿.基于情绪心理学的情绪调节APP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标签:;  ;  ;  ;  

情绪心理学论文-赵蒙,霍涌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