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达娃和阿来的小说创作之比较

扎西达娃和阿来的小说创作之比较

论文摘要

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文化的大家庭中,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创造着丰富的精神财富,文学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将通过扎西达娃和阿来两位藏族作家的小说比较,阐明他们各自的成功之处及其创作特点,分别从文学性与民族性角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阐发。近些年来,西藏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发展,西藏更为外界世界所了解,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这个雪域世界,同时,它也如同一块磁铁石吸引着世界人们的热切关注,中国藏学正在吸引着更多的研究者来加入,国际藏学的发展也使得西藏成为世界一个不小的亮点。于是众多的人来到西藏,来观察、体验、解读这个民族千百年来生存之本、生活之源。理论界一贯认为这个民族神秘而奇特。神秘奇特源于何因?究竟外人眼里的西藏与原本的西藏有何异同?文学作为生活艺术而真实地反映,所以,关注文学,对于理解这个民族有着特别的意义。本文将从扎西达娃和阿来这两位作家的作品分析比较谈起,着重论述民族作家不仅仅是族别的称谓,更是一种民族文化身份的代言人和族群意志的表达者,民族作家的创作应兼顾“文学性”这一文学的一般性和“民族性”这一特殊性。这两位作家的创作道路、立场、风格各具特点,关注他们对于关注其他民族作家同样具有代表性的意义。本文分如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的:第一章,从文学性的角度来关注这两位作家,并从分析具体文本出发得出结论,从文学性上来讲,阿来无论在语言的应用上还是在篇幅结构的组织上都优于扎西达娃,尤其是阿来在语言方面上的见长颇受文坛赞誉,此章分三节论述,分别从主题、结构、语言三方面展开论述,对两位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第二章,从民族性的角度来分析其两位作家的作品,本章分两节来论述,第一节,以宗教为出发点展开论述,因为在西藏这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占据了他们精神生活内容的大部分。扎西达娃是作为藏族而创作的,他是站在传统历史文化的高度来审视这个民族的。宗教正是扎西达娃作品民族性体现的主要方面之一。而相比之下,在阿来的作品中宗教情感被淡化了。第二节,从审视民族的态度来说,扎西达娃是站在藏文化圈内,切切实实因一个藏人身份进行创作,他对这个民族充满眷恋和深刻的反思。而阿来则倾向于以域外人态度来审视本民族,他正是对本民族的景观化写作,阿来在创作中不自觉地对民族性进行了消解。他带着他的作品在走向内地,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恰恰丢失了本民族内核本色的东西。第三章,阐释了文学性、民族性、世界性的统一关系,同时结合扎西达娃和阿来各自的创作经验得出启示,并对藏族文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结语部分,笔者作为读者站在民族文学发展的立场上,对扎西达娃作为民族作家的创作表示赞同,认为其创作的立场和态度更可取些,因为对我国这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来说,少数民族作家的身份具有特殊的含义,民族作家不仅仅是一种称谓,更重要的是一种身份的界定,这意味着其创作的同时他们更是族群意志的表达者,于是这种表达者的身份注定了民族作家的使命与责任,他们在创作中要承担比一般作家创作要多的责任,他们不仅仅要把自己民族“少数”生活或生存状态揭示出来,展现其民族、风情、让民族被遮蔽的生活为外界所了解与认识,更重要的是民族作家往往容易被视为民族的精英分子,自然要求创作中表达出民族的思想、情感等深层次的东西——即民族性的表达,也只有民族作家才能准确地把握这一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从文学性分别来观照两位作家作品
  • 第一节 主题之比较
  • 一、扎西达娃:冲突、探索
  • 1、新旧观念的冲突
  • 2、生存、生活之路的探索
  • 二、阿来:多重主题的表达
  • 1、历史文化的书写
  • 2、人性真、善、美的发掘
  • 第二节 叙事方面的探索与变革
  • 一、扎西达娃:对传统叙述方式的突破
  • 二、阿来:叙述结构的合理把握和视角的超越
  • 第三节 语言的魅力:阿来语言的成功
  • 小结
  • 第二章 民族性视域下的两位作家
  • 第一节 少数民族文学与民族性
  • 第二节 宗教情怀的不同表达
  • 一、扎西达娃:诉不尽的宗教情
  • 二、阿来:宗教情感的淡化
  • 第三节 审视民族的态度
  • 一、扎西达娃:对民族的眷恋和深刻反思
  • 二、阿来:对民族的景观化写作
  • 第三章 启示与展望
  • 第一节 文学性、民族性、世界性的统一
  • 第二节 启示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扎西达娃小说接受研究的几个关键词[J]. 品位经典 2018(02)
    • [2].扎西达娃小说中的文化杂糅[J]. 鸡西大学学报 2015(12)
    • [3].扎西达娃及其作品研究综述(1983~2016)[J]. 青年文学家 2019(05)
    • [4].《人生歌谣》的民俗关怀[J]. 青海湖 2016(12)
    • [5].《皮绳上的魂》:东方影像中的“西部世界”[J]. 电影世界 2016(12)
    • [6].浅析藏族民间文学母题在扎西达娃小说中的运用[J]. 中国文艺家 2017(05)
    • [7].一个文化的“混血儿”——论扎西达娃的文化身份认定及其意义[J]. 阿来研究 2017(01)
    • [8].现代神话的讲述者:扎西达娃及其雪域世界[J].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 2012(00)
    • [9].论扎西达娃小说中的两个世界——以《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西藏,隐秘岁月》为例[J]. 教师 2012(18)
    • [10].文学现代性和西藏魔幻寓意的探求——扎西达娃的文学求索[J]. 西藏文学 2009(05)
    • [11].寻找“文学西藏”历史表述的新可能——从扎西达娃到次仁罗布[J]. 民族文学研究 2018(01)
    • [12].圈囿与挣脱——20世纪80至90年代扎西达娃小说批评的反顾[J]. 民族文学研究 2018(01)
    • [13].扎西达娃小说中的魔幻西藏[J]. 写作(上旬刊) 2014(04)
    • [14].与魔幻、荒诞无关:扎西达娃研究的一种路径[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06)
    • [15].扎西达娃的时间叙事[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6].寻找“文学西藏”历史表述的新可能——从扎西达娃到次仁罗布[J]. 西藏文学 2018(05)
    • [17].从民族作家个体意识辨析其文化身份——析扎西达娃的作品[J].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 2008(00)
    • [18].寻找“香巴拉”,迷惘生存中的审美——浅析藏族作家扎西达娃《系在皮绳扣上的魂》[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5)
    • [19].写在西藏文联成立三十周年之际[J]. 西藏文学 2011(06)
    • [20].论扎西达娃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J]. 西藏文学 2008(06)
    • [21].荒诞下的生存之痛——论扎西达娃《古宅》中人的生存困境[J]. 民族文学研究 2011(05)
    • [22].下午的阳光[J]. 西藏文学 2015(01)
    • [23].珠峰斗士[J]. 中国边防警察 2011(07)
    • [24].阿来与扎西达娃小说创作主题之比较[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10)
    • [25].从《西藏,隐秘岁月》看扎西达娃的生存哲学[J]. 淄博师专论丛 2019(02)
    • [26].记忆、反思、回归——扎西达娃作品中的宗教精神研究[J]. 名作欣赏 2017(36)
    • [27].通往小说的理想形式之途——色波访谈录[J]. 西藏文学 2020(06)
    • [28].新时期藏族新小说作家论[J]. 小说评论 2016(03)
    • [29].宗教时空观与扎西达娃新时期小说叙事[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30].试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藏书写与当代文坛的对话——以马原、扎西达娃、阿来为考察对象[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5(01)

    标签:;  ;  ;  

    扎西达娃和阿来的小说创作之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