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传统优势企业转型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肖丕楚
导师: 朱方明
关键词: 传统优势企业,企业转型,企业再造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成的规模比较大的国有企业和国有存量资产,尤其是重化工业、原材料制造业和采掘业内的传统优势企业,构成了我国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它们曾经具有的竞争优势不断丧失,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优势并没有建立起来,表现为制度残缺、流程缓慢、组织机械、经营困难,缺乏自生能力,并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包袱。而且,和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传统体制的弊端和痕迹在国有大企业中表现最为突出和集中,改革的难度也更大。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如果这部分庞大的存量资产不能够得到有效盘活,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就缺乏相应的微观基础。 传统优势企业是指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企业指标进行评价,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能够有效运行和具有一定优势的资源消耗型的大型国有企业(包含国有控股企业)。从时间上看,它主要指建成于传统计划经济时期(尤其是“一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批骨干企业;从投资主体来看,它主要是由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直接兴办和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从组织机构和形式来看,大多数依旧采用传统的科层制、官僚制等刚性的大型组织结构;从行业分布来看,它包括冶金、石化、机械制造、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从空间分布来看,它们广泛分布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成为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微观基础和载体。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传统优势企业,可通过时间判断标准、产权主体标准、企业规模标准和产业分布标准四个标准进行界定。 中国落后地区工业化路径的选择与传统老工业基地的崛起,需要用一种全
论文目录: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3.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1.3.2 案例分析与行业分析相结合
1.3.3 系统分析方法
1.3.4 集成分析法
1.4 基本假设
1.4.1 产业演进路径与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完全一致性假设
1.4.2 企业能力重于企业资源的假设
1.4.3 企业契约本质论假设
1.4.4 企业资产专用性与通用性假设
1.4.5 企业五维变量的集成假设
1.5 框架结构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1.7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传统优势企业: 界定、演进与分化
2.1 传统优势企业: 定义与特征
2.2 传统优势企业的类型
2.3 传统优势企业的生成与演进路径
2.3.1 传统优势企业的生成阶段
2.3.2 传统优势企业成长阶段
2.3.3 传统优势企业扩张阶段
2.3.4 传统优势企业稳步发展阶段
2.3.5 传统优势企业的调整阶段
2.4 传统优势企业的地位评价
2.4.1 传统优势企业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物质载体
2.4.2 传统优势企业是社会就业和财政收入的提供主体
2.4.3 传统优势企业是落后地区经济腾飞的物质基础
2.5 传统优势企业的分化
2.5.1 地区间分化
2.5.2 行业间分化
2.5.3 行业内分化
3 企业转型: 理论、现实与拓展
3.1 产业经济学的分析与解释
3.1.1 结构—行为—绩效范式
3.1.2 衰退产业中的企业战略
3.2 组织理论与组织学的研究成果
3.2.1 组织理论简单的历史回顾
3.2.2 组织衰退及其治理
3.3 企业再造: 转型的流程视角
3.3.1 企业再造的定义
3.3.2 企业再造的背景和动因
3.3.3 企业再造理论的适用对象
3.3.4 业务流程重组——企业再造的核心
3.3.5 流程再造的三个层面
3.3.6 从再造到企业X再造
3.4 企业转型: 基于集成的视角
3.4.1 企业转型的定义
3.4.2 企业转型——公司大变革
3.4.3 传统优势企业转型: 一种拓展
4 复兴之路: 诱因、目标与路径
4.1 传统优势企业转型的诱因分析
4.1.1 经济全球化与外部推动
4.1.2 经济转轨: 运行模式的转变
4.1.3 科学技术: 企业转型的物质载体
4.1.4 产业环境: 产业衰退与资源枯竭
4.1.5 市场因素: 市场需求与市场秩序
4.1.6 企业自身: 改制的不彻底性
4.2 传统优势企业转型的目标定位
4.2.1 整体目标——目标的阶段性与统一性
4.2.2 地位目标——由传统的行政机构的附属物转变为独立的企业法人
4.2.3 目标分解——传统优势企业转型的基本内容
4.3 传统优势企业转型的路径分析
4.3.1 传统优势企业路径依赖与设计
4.3.2 传统优势企业转型的动力学分析
5 制度约束与体制转型
5.1 产权多元化的假设与思路
5.1.1 一股独大与产权多元化
5.1.2 产权多元化的现状和困难
5.1.3 多元化产权制度的设计
5.2 债权约束与主银行制度
5.2.1 预算软约束的创新性解释
5.2.2 主银行制度与相机治理
5.2.3 重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5.3 人力资本产权与契约重构
5.3.1 人力资本置换: 资产置换的拓展
5.3.2 信息甄别: 人力资本置换的前提
5.3.3 要素重整: 人力资本置换的核心
5.3.4 契约锁定: 人力资本置换的强化
5.4 再造传统优势企业创新机制
5.4.1 传统优势企业面临双重陷阱的原因解释
5.4.2 再造传统优势企业创新机制的现实选择
6 功能约束与流程再造
6.1 传统优势企业功能定位分析
6.1.1 传统优势企业功能的复合性
6.1.2 传统优势企业功能的冲突性
6.1.3 传统优势企业功能分解的三大命题
6.2 传统优势企业主辅业分离
6.2.1 问题的提出
6.2.2 关于主辅业资产的重新解释
6.2.3 主辅业分离的步骤和路径
6.2.4 主辅业分离的操作模式
6.2.5 主辅业分离的案例剖析
6.3 传统优势企业流程再造
6.3.1 业务流程再造的模式创新
6.3.2 业务流程再造案例解析——以杭钢集团为例
7 “大企业病”与组织转型
7.1 “大企业病”: 产生与预防
7.1.1 大企业病产生的机理分析
7.1.2 大企业病的典型症状剖析
7.1.3 大企业病: 治疗与克服
7.2 “大企业病”: 组织视角的审视
7.2.1 企业冗员较多,运作效率低下
7.2.2 沟通链条过长,委托—代理关系复杂
7.2.3 过细的部门分工割裂企业流程
7.2.4 组织整体上缺乏顾客导向的思想
7.2.5 缺乏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
7.3 组织裂变与空间扩张
7.3.1 组织裂变: 定义和特征
7.3.2 组织裂变: 动力与阻力
7.3.3 组织裂变: 物质基础与条件
7.3.4 组织裂变: 方法和模式
7.3.5 组织裂变与空间再造
7.4 组织演进的趋势与流程型组织
7.4.1 组织演进与变革的趋势分析
7.4.2 从传统组织到流程型组织
8 产业衰退与产业转型
8.1 产业转型与多元化路径选择
8.1.1 产业转型的壁垒分析
8.1.2 产业转型的适用对象
8.1.3 产业转型的方式选择
8.1.4 产业转型与多元化序列
8.1.5 产业转型的风险防范
8.2 产业深化与产业升级
8.3 产业分解与企业共生
8.3.1 共生理论研究成果简单回顾
8.3.2 共生模式选择
8.3.3 共生机制及其传导: 数学模型解释
9 成本分担与政府援助
9.1 改革成本分担问题
9.2 政府援助问题
9.2.1 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制定的援助政策
9.2.2 以印度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援助
9.2.3 我国传统优势企业转型的政策选择
10 基本结论与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0-08
参考文献
- [1].中国改革中的企业并购问题研究[D]. 吴进良.西南财经大学2000
- [2].论大企业[D]. 沈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3].企业并购: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 徐兆铭.东北财经大学2003
- [4].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控制[D]. 史红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 [5].企业并购效益与激励机制问题研究[D]. 王为民.天津大学2004
- [6].论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企业并购[D]. 余红涛.复旦大学2004
- [7].企业并购的风险管理研究[D]. 胥朝阳.华中农业大学2004
- [8].我国企业并购的动因、效应及途径[D]. 秦军.河海大学2004
- [9].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研究[D]. 文风.华中科技大学2004
- [10].我国企业并购与政府的职能定位[D]. 梁卫彬.复旦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 林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 [2].中小企业基因重组与转型成长研究[D]. 段升森.山东大学2013
- [3].上市公司跨行业转型研究[D]. 吴利华.河海大学2004
- [4].企业成长的社会关系网络研究[D]. 李正彪.四川大学2005
- [5].企业物流系统研究[D]. 何燕.四川大学2005
- [6].基于系统科学的电信运营企业转型研究[D]. 马慧.北京邮电大学2006
- [7].动态环境下企业业务转型与持续成长研究[D]. 李烨.重庆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