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丘东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作家,他的创作大多以战争生活为题材,用富有力度的刚性文字,描绘了一幅幅极具真实性的战地场景。他的创作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生活本身,既注重文学的社会功用,用文字来启发民智、激发民族义愤,又非常注重文学的艺术性,非常真实地创作了一系列饱满丰富的个性形象。丘东平的一生虽然短暂,留下的作品数量不算极多。但是却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色,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做出了极为有价值的补充和发展,他的一篇篇作品就像印章一般刻下了历史的印迹,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位作家。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缘由,作为七月派作家中的一员,作为深受胡风文艺理论思想影响的作家,对丘东平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试图分析丘东平的具体作品,讨论丘东平小说中所呈现的审美特征,以及呈现出此种审美特征的缘由。丘东平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包括以农民战争为题材的前期创作、以旧军队将士为题材的中期创作、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后期创作。这些作品都非常好地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特定社会情况,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历史价值。丘东平是在“五四”文化思潮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又面临着国破山河亡的悲惨现状。他的作品承继五四文化精神,宣扬抗日救亡,因此作品呈现出了启蒙与救亡主题共存的现象。在抗战时期“救亡压倒启蒙”的状态下,他这种兼顾凸显了作品的个性,显得极为可贵。同时,他的作品不是一味地描绘战地大场景,不是一味地塑造完美的英雄形象,而是在描写战争的过程中,努力去发掘人性,关注战争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残害。即便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但这种区别改变不了战争毁灭生命的本质特征。丘东平的小说极好地呈现出了战争与人性的冲突。同时,在当时文艺功用性的呼号下,丘东平的作品服从抗战的需要,揭露了战地的残酷、敌军的凶狠残暴,同时也塑造了一批极为独特的英雄形象,以此掀起民愤、宣扬抗日救亡。但在此同时,丘东平并没有放弃对文学艺术性的追求。他追求文艺发展的本质规律,无论是作品题材、人物形象、心理描写还是悲剧性色彩等,都呈现出了极为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