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俄罗斯科学技术兴衰的制度根源探析

苏联—俄罗斯科学技术兴衰的制度根源探析

论文摘要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探讨了苏联-俄罗斯科学技术事业兴衰的制度根源。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对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的正向作用。它能在短期内集中调配有限资源用于国家规划的重大或紧急项目,从而产生“资源聚合效应”。这种“资源聚合效应”在苏联成立的初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苏联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大科学”的迅速发展正是这一体制优势的具体体现。在很多尖端科学技术领域苏联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苏联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赶上和超过有着悠久科学文化传统的欧洲发达国家。但是,苏联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又具有负面影响。苏联把在一个特殊条件下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模式看成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唯一正确的模式,将其神圣化、凝固化,在和平发展时期拒绝针对它随着时代变化凸显出来的弊端进行改革。苏联奉行的粗放发展模式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效益,产生严重的“创新惰性”,特别是军事化导向极大地影响了对民用科学技术的投入,使本来可以为军民共用的科学技术成果被封锁在军工部门。同时,僵化的意识形态也严重干扰科学技术事业。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科学技术领域发生严重的混乱和危机。俄罗斯在短时期内确立的正式制度——市场经济制度难以同俄罗斯的非正式制度如意识形态相融合而导致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科学技术领域受到巨大的冲击:研究开发投入锐减,大批优秀科学技术人才流失国外。普京时期,选择“可控式民主”发展道路,俄罗斯科学技术领域的危机得到遏制。俄罗斯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前景面临很多问题。俄罗斯研发投入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科学技术竞争力还很弱,特别是俄罗斯的传统惯性导致经济发展偏于资源依赖,经济对科学技术成果需求程度低。产业结构的升级面临重重困难,科学技术尚未成为俄罗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俄罗斯正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基础科学的投入,旨在重振科学技术事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 1.2.1 国内的相关研究
  • 1.2.2 国外的相关研究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安排和研究方法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3.2 本文的内容安排
  • 1.3.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摘要
  • 2 苏联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制度根源
  • 2.1 苏联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
  • 2.2 苏联科学技术成就的制度分析
  • 2.2.1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文化环境
  • 2.2.2 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科学技术事业的正向作用
  • 2.2.3 “计划性”适合于大科学的发展
  • 2.2.4 对“科热伏尼科夫佯谬”的重新评价
  • 2.2.5 对“苏联忽视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说的质疑
  • 2.3 本章小结
  • 3 苏联后期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的制度原因分析
  • 3.1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理论描述
  • 3.2 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创新惰性”
  • 3.3 苏联军事化导向对民用科学技术发展的阻碍作用
  • 3.4 意识形态刚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束缚
  • 3.5 本章小结
  • 4 转型时期俄罗斯科学技术事业状况及其制度分析
  • 4.1 叶利钦时期:科学技术事业严重衰退
  • 4.1.1 科学预算锐减与科学管理混乱
  • 4.1.2 科学技术人才流失及其后果
  • 4.1.3 俄罗斯科学技术事业危机的制度根源分析
  • 4.2 普京时期:科学技术事业的危机得到遏制
  • 4.2.1 普京“可控式”制度安排符合俄罗斯国情
  • 4.2.2 科学技术领域的危机得到遏制
  • 4.3 对转型以来俄罗斯科学技术事业的正面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5 俄罗斯创新能力萎缩的原因及其前景展望
  • 5.1 俄罗斯科学技术竞争力低下及其原因
  • 5.1.1 俄罗斯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低下
  • 5.1.2 “荷兰病”阻碍俄罗斯科学-技术创新
  • 5.2 俄罗斯科学-技术创新前景展望
  • 5.2.1 俄罗斯倾全力发展高新技术
  • 5.2.2 俄罗斯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毛泽东关于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思想[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3(12)
    • [2].科技支撑发展 创新引领转型——新中国成立以来淮南市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综述[J]. 安徽科技 2019(11)
    • [3].百家争鸣 洋为中用——论毛泽东技术革命观[J].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 2013(03)
    • [4].依靠科学技术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普洱科学技术事业60年回顾[J]. 云南科技管理 2009(05)
    • [5].两院老照片[J]. 科学新闻 2012(06)
    • [6].新疆: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J]. 中国科技奖励 2009(10)
    • [7].周恩来对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建设的杰出贡献[J]. 觉悟 2013(04)
    • [8].中国改革开放与我的留日40周年[J]. 南开日本研究 2018(00)
    • [9].春天的故事[J]. 今日科苑 2018(03)
    • [10].胡乔木与中国科学技术事业[J]. 晋阳学刊 2016(04)
    • [11].提升思想库职能,助力国家决策[J]. 科学新闻 2013(02)
    • [12].本期关键词[J]. 今日科技 2009(09)
    • [13].文化、制度与中国科学发展[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12(01)
    • [14].新中国成立初期知识分子对科技文化建设的参与和推动[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6)
    • [15].浅谈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科学技术事业[J]. 青年文学家 2015(05)
    • [16].青海省委出台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J]. 科协论坛 2011(12)
    • [17].“创新之城”辉煌七十年 “材料之都”奋进新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蚌埠市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综述[J]. 安徽科技 2019(10)
    • [18].我们向浙江科协学习什么[J]. 人民论坛 2019(28)
    • [19].万钢:新中国60年是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60年[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9(10)
    • [20].蒋同海:创新科技 服务边疆[J]. 科学新闻 2016(11)
    • [21].生物学领域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J]. 中学生物学 2009(04)
    • [22].科技之窗[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3(02)
    • [23].《推进技术》简介[J]. 推进技术 2015(01)
    • [24].热烈祝贺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成立[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2(S1)
    • [25].依托科协组织优势紧密联系界别群众[J]. 北京观察 2020(06)
    • [26].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J]. 经贸实践 2015(06)
    • [27].看点[J]. 中国农村科技 2013(02)
    • [28].科学发展中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J]. 当代广西 2009(22)
    • [29].论毛泽东的“技术革命”思想[J]. 决策与信息 2016(08)
    • [30].布立顿·强斯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标签:;  ;  ;  ;  ;  

    苏联—俄罗斯科学技术兴衰的制度根源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