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汉族人群凝血因子VII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河南汉族人群凝血因子VII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冠心病)己成为当代世界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因及死因。目前研究认为,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是CHD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并非所有CHD患者发病均伴有以上危险因素。有研究认为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高凝状态可促进CHD的发生发展。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是生理及病理凝血反应的主要始动因子。FⅦ是外源性凝血途径中的第一个催化酶,同时也参与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大多数研究表明血浆中FⅦ水平与CHD存在相关性。FⅦ水平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故目前一些研究直接对FⅦ基因多态性与CH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但由于地域差异、样本量大小不同等原因,二者的相关性国内外均无定论。为进一步探讨FⅦ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或PCR产物直接电泳方法,分析FⅦ基因R353Q多态性,5’F7多态性,ⅣS7多态性在中国河南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进行CHD传统危险因素调查,在较大样本人群中,初步探讨基因多态性与CHD、心肌梗死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CHD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并分析三种基因多态性对CHD的联合作用。研究对象1病例组选取CHD患者419例,来源于2004年9月~2006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男性290例,女性129例,年龄60.1±10.2(33-84)岁。其中心肌梗死2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72例。CHD组中243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时,各主要分支狭窄≥75%定义为有意义病变。本研究人群均为河南汉族人。2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选自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随机个体,共564例,其中男性362例,女性202例,年龄62.7±11.7(39-78)岁。经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CHD,并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家族史者。本研究人群均为河南汉族人。方法取外周抗凝静脉血4ml,应用酚-氯仿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R353Q、5’F7基因多态性;PCR产物直接凝胶电泳检测ⅣS7基因多态性。统计学分析以基因计数法计算CHD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用X2检验分析基因型Hardy-Weinberg平衡,评估标本的群体代表性。应用SPSS 11.01软件包作统计学处理。我国河南汉族CHD组与正常人群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差异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结果1基因多态性与CHD的关系1.1 FⅦ基因R353Q多态性、5’F7多态性、ⅣS7多态性各基因型在CHD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1.2在河南汉族人群中,R353Q多态性存在三种基因型:RR、RQ、QQ。基因型分布在CHD组与对照组、MI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携带O等位基因的基因型(RQ+QQ)发生CHD、MI的比值比(odds ratios,OR)分别为0.753(95%CI为0.508~1.118),0.854(95%CI为0.541~1.349)。1.3在河南汉族人群中,5’F7多态性存在三种基因型:P0P0、P0P10、P10P10。基因型分布在CHD组与对照组、MI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CHD组及MI组中携带P10等位基因的个体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携带P10等位基因的基因型(P0P10+P10P10)发生CHD、MI的OR分别为0.469(95%CI为0.280~0.787),0.375(95%CI为0.188~0.748)。1.4在河南汉族人群中,ⅣS7多态性存在H7H7、H7H6、H6H6、H6H5、H7H5、H8H6、H8H7基因型。基因型在CHD组与对照组、MI组与对照组间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携带H7等位基因的基因型(H6H7+H7H7)发生CHD、MI的OR分别为0.645(95%CI为0.483~0.861),0.617(95%CI为0.442~0.861)。1.5多基因多态性联合分析示R353Q与5’F7,5’F7与ⅣS7及三基因多态性联合分析均显示和CHD、MI明显相关,保护性基因型联合对CHD、MI的OR分别为0.337(95%CI 0.180~0.629),0.397(95%CI 0.192~0.822);0.512(95%CI 0.288~0.912),0.353(95%CI 0.157~0.797);0.384(95%CI 0.194~0.762),0.415(95%CI0.183~0.945)。而R353Q与ⅣS7联合分析则未发现与CHD、MI相关。2基因多态性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FⅦ基因R353Q、5’F7、ⅣS7多态性各基因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3.367,P>0.05;X2=1.728,P>0.05;X2=1.663,P>0.05)提示此三种多态性与冠脉病变支数均无相关性。3基因多态性与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R353Q、ⅣS7多态性在传统危险因素(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家族史等)各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F7多态性(P0P10+P10P10)基因型在无高血压病的CHD患者组中分布明显高于有高血压病的CHD患者组。结论1河南汉族人群中存在FⅦ基因R353Q、5’F7、ⅣS7多态性,每个基因位点均能检出常见的基因型。此三种多态性分布存在种族差异性。2在河南汉族人群中,FⅦ基因R353Q多态性可能不足以构成CHD及MI发病中的一个独立遗传危险因子。此基因突变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3在河南汉族人群中,FⅦ基因5’F7多态性可能是CHD及MI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该基因突变对CHD、MI可能具有保护性作用。此基因突变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4在河南汉族人群中,FⅦ基因ⅣS7多态性可能是CHD及MI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携带H7等位基因对CHD、MI可能具有保护性作用。此基因突变与冠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5在河南汉族人群中,R353Q与5’F7,5’F7与ⅣS7及三基因多态性联合分析均和CHD、MI明显相关,而R353Q与ⅣS7联合分析和CHD、MI无相关性。6在河南汉族CHD患者中,FⅦ基因5’F7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病有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论文部分 河南汉族人群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凝血因子Ⅶ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缩略词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获得的奖励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株不同宿主来源的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5(02)
    • [2].基于扎根理论的世界遗产标准vii运用表征及演化趋势研究[J]. 中国园林 2020(10)
    • [3].恒河猴凝血因子VII的体外表达初探[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13)
    • [4].重楼皂苷VII对骨关节炎大鼠病理损伤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9(06)
    • [5].锂离子电池基础科学问题(VII)——正极材料[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01)
    • [6].瑕疵公证电子证据的审查和采信问题——《三国群英传VII》著作权纠纷案评析[J]. 科技与法律 2013(02)
    • [7].浅析双河油田VII油组注采井网的发展情况及改进实施方案[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5)
    • [8].基于VII的定时信号灯交叉口车辆通行引导策略[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9].柠檬酸对Re(VII)在不同压实密度钠基和钙基膨润土中扩散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1)
    • [10].凝血VII因子IVS7基因多态性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03)
    • [11].Selectivity recovery of molybdenum(VI) from rhenium(VII) by amine-modified persimmon waste[J]. Rare Metals 2016(06)
    • [12].重组活化人凝血因子VII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 2013(08)
    • [13].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活性及凝血因子VII水平改变[J]. 心脏杂志 2008(06)
    • [14].物联网/智能地球:地震预警信号探测-甄别的仪器原理(VII)[J]. 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 2013(05)

    标签:;  ;  ;  ;  

    河南汉族人群凝血因子VII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