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的协同机制研究

区域物流的协同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两种趋势,处于国际市场中的经济体面临新的挑战——竞争已由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由众多企业、供应链之间竞争所共同构成的区域之间的竞争,现代区域之间的竞争将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为了保持竞争优势,更好地运用物流资源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之一,必须使区域物流资源所形成的物流能力成为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力。目前,我国东部沿海逐步承接海外、西部内陆逐步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梯度转移,我国经济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物流活动由此变得日益频繁,服务功能、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如何组织、控制和协调区域中物流服务提供商、供应链的仓储、运输、分拣等物流设备和资源的处理能力和对物流活动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的能力,来达到缩短物流距离、减少物流时间、降低物流费用,以提升整个区域的物流服务能力,已成为整个区域快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物流的作用日益凸现。本文对区域物流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物流生态系统中各个成员的协同机制进行研究,为怎样提高区域物流服务水平提供参考。本文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构建区域物流协同的概念模型。阐述区域物流协同的内涵和动因,分析区域物流协同的特征和区域物流服务提供商协同竞争的四种模式的内涵。第二,考察区域物流协同的协同对象——物流服务需求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结合协同学与生物种群理论来分析区域物流的协同模式,并深入研究区域物流服务提供商协同进化过程中,物流产业集群的动态平衡点的稳定性,探寻区域物流产业集群核心竞争能力获取的协同进化模式。第三,针对区域物流协同系统的复杂性和灰色特征,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协同环境下区域物流能力的协同量化模型,并搜集广东、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城市的基础数据进行相关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协同环境下区域物流能力与经济关联度模型合理可行,对区域改善物流环境,提高系统物流能力,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评述
  • 1.3 论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区域物流
  • 2.1.1 区域物流特征
  • 2.2 物流能力
  • 2.2.1 物流能力的定义
  • 2.2.2 物流能力的形成机制
  • 2.3 物流服务供应链
  • 2.3.1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定义
  • 2.3.2 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内涵
  • 2.4 协同理论
  • 2.4.1 协同学基本原理
  • 2.4.2 协同学研究的对象特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区域物流的协同理论构建
  • 3.1 区域物流协同的内涵和协同的动因
  • 3.1.1 区域物流协同的内涵
  • 3.1.2 区域物流协同的动因
  • 3.2 区域物流协同特征
  • 3.3 区域内物流服务提供商协同竞争模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区域物流协同机制分析
  • 4.1 区域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捕食型协同进化模型
  • 4.1.1 模型的建立
  • 4.1.2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 4.2 区域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型协同进化模型
  • 4.2.1 模型的建立
  • 4.2.2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 4.3 区域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互利共生型协同进化模型
  • 4.3.1 模型的建立
  • 4.3.2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 4.4 区域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竞争——合作型协同进化模型
  • 4.4.1 模型的建立
  • 4.4.2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 4.5 区域物流协同算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协同环境下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灰关联分析
  • 5.1 协同环境下灰关联分析的指标体系
  • 5.1.1 评价的目标
  • 5.1.2 评价指标设定的原则
  • 5.1.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3 协同环境下灰关联模型的构建
  • 5.3.1 确定评价指标集
  • 5.3.2 计算灰色关联度
  • 5.4 实证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艰辛调研开新花 潜心研究结硕果——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机制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创新思维的协同机制探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06)
    • [3].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司法协同机制初探[J]. 济宁学院学报 2020(03)
    • [4].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同机制探讨——基于京津冀和长三角的立法协同经验[J].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 [5].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视角下我国农畜产品交易协同机制及建议[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20(18)
    • [6].社会治理共同体何以可能:跨部门协同机制的意义与建构[J]. 河南社会科学 2020(09)
    • [7].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协同机制研究[J]. 国际公关 2020(11)
    • [8].政府数据开放协同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 图书馆 2019(09)
    • [9].我国政府数据治理协同机制的对策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9(19)
    • [10].支撑卓越计划实施的医教协同机制的构建与发展[J]. 山西科技 2015(03)
    • [11].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J]. 求知导刊 2016(08)
    • [12].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导向的协同机制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 智富时代 2017(04)
    • [13].内部审计协同机制的实现路径[J]. 中国内部审计 2020(11)
    • [14].重大疫情数字治理协同机制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20(06)
    • [15].创客组织的组织协同机制及仿真研究[J]. 管理学报 2020(07)
    • [16].高职扩招百万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机制研究[J]. 内江科技 2020(08)
    • [17].校企协同机制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技能积累体系研究[J]. 营销界 2020(35)
    • [18].大数据环境下学科服务协同机制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9(06)
    • [19].建设黑龙江省社会治理协同机制研究[J]. 知与行 2018(05)
    • [20].政府跨部门知识共享的协同机制研究[J]. 情报杂志 2018(11)
    • [2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利益协同机制——基于辽宁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多案例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6(05)
    • [22].“多规合一”推进中的部门协同机制[J]. 中国土地 2017(04)
    • [23].非公经济组织党建中党群协同机制的创新探索[J]. 延边党校学报 2015(03)
    • [24].公共突发事件治理的信息协同机制研究[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5(05)
    • [25].高校基层党组织反腐倡廉协同机制的构建[J]. 理论视野 2013(08)
    • [26].论社会管理中社会协同机制的构建[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7].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协同机制研究[J]. 商业经济 2012(23)
    • [28].基于母合优势理论的母子公司协同机制研究[J]. 改革与战略 2011(06)
    • [29].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的交响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城镇化建设协同机制研究》评介[J]. 贵州民族研究 2019(11)
    • [30].京津冀旅游深度协同机制与路径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9)

    标签:;  ;  ;  ;  

    区域物流的协同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