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公益基金会运作过程的法律规制,其他方面的研究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对公益基金会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研究是为了使“公益基金会”这一法律主体的概念更加清晰;公益基金会的法律地位决定其运作的具体形态,对公益基金会法律地位的研究是研究公益基金会的运作制度之基础;而对公益基金会进行监管是公益基金会成功运作的保障。以往不乏学者对公益事业进行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领域,很少涉及法律领域。并且,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公益事业的具体制度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关于公益事业的运作主体的问题,这也与我国公益事业运作主体的混乱状况有关。面对中国公益事业频发的丑闻以及我国目前公益基金会数量少、经济实力薄弱、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有限以及运作的具体效果不理想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问题主要在于关于公益事业运作主体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益事业不断发展对专业化运作的需求,公益基金会应该成为公益事业的运作主体,这是发达国家成功的实践经验,也是公益事业成熟的标志。然而,由于公益基金会主体地位不明确,相关的完善的法律体系更无从谈起。公益基金会的运作是整个公益事业的核心,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是本文的核心。要保障公益基金会的成功运作,首先必须明确其法律地位,同时,完善的监管体系的建立是公益基金会健康运作的保障。对公益基金会的运作过程进行法律规制应从对公益基金会财产的运用、财产的管理以及税收法律制度等方面着手,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第一部分厘清了公益基金会的概念,探寻了中外公益基金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通过对我国公益事业现状的分析,笔者提出了公益基金会应该成为我国公益事业的主要运作主体,才能保障我国公益事业专业化运作与持续发展的观点。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对公益基金会法律地位的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公益基金会应该遵循既保持独立的人格,又与政府良性合作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路径的观点。本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三部分,本部分对公益基金会运作法律制度进行了研究。首先,笔者提出我国公益基金会的财产应该运用于可以解决受助人根本生活状况的领域;第二,笔者分析了中国现行公益基金会运作制度的现状和实际效果,同时与国外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证了我国公益基金会应该采用公益信托的财产管理方式的观点;第三,笔者对我国现行涉及公益基金会运作的税收法律制度进行了评析,并对重构推动我国公益基金会和公益事业发展的税收法律制度提出了本文的见解。本文第四部分探讨了对公益基金会进行监管的法律制度。此部分首先对我国现行监管制度进行了分析,然后考察了国外相关制度,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包括内部监管(包括完善公益基金会监事会运作的法律制度、完善我国信用体系、加强公益基金会从业人员道德建设)和外部监管(包括完善政府和社会监督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监管体系的设想。本文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选题:公益基金会在我国虽然已经存在了20多年的时间,但是,在我国的发展非常的缓慢,公益基金会的法律制度也很不完善,学术上对其系统研究也不多。公益基金会的概念在我国是模糊的,把公益基金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特殊的主体进而研究其特有的法律制度的论文更是少见。有关研究集中在对慈善事业的各项具体制度的研究以及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上,并且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法学方面的研究很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对公益基金会支持力度的加大,公益基金会的作用将凸显,并将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对公益基金会的基本法律制度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笔者选择的课题符合时代的潮流。2、研究视角:本文着力于以关于公益基金会运作过程的法律规制的研究为核心,对相关的法律地位、监管制度问题进行研究。公益基金会的运作是公益基金会一切活动的核心。公益基金会要成功运作,首先须明确其法律地位,这是其它一切活动进行、相关法律体系建立的基础,而完备的监管体系是公益基金会健康运作的保障。3、观点:(1)关于公益基金会在慈善事业中的主体地位的论述:本文提出了公益基金会应作为慈善事业主要运作主体的观点,这与现实的差距是很大的。现实中存在公益基金会、政府、个人、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等多种慈善事业的运作主体。本文认为我国慈善事业的不发达状况同现在多重运作主体的存在有很大关系。如果公益基金会成为慈善事业运作的主要主体,则会提高慈善事业运作的效率、有利于对慈善事业的监管,也有利于慈善事业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2)关于公益基金会法律地位的定位:本文认为,公益基金会的法律地位应该定位为在独立的基础上与政府良性合作的相对独立的地位,而不应完全独立于政府、与政府杜绝一切联系,或作为政府附属物而存在。通过分析,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位有利于公益基金会利用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更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非营利组织,虽然公益基金会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但是,毕竟公益基金会具有其个性,本文观点符合公益基金会的具体情况。(3)关于公益基金会财产运用方式:本文提出公益基金会的财产应该运用于公益项目而不是单纯的慈善项目。公益项目和慈善项目的区别在于公益项目旨在解决根本的社会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进行扶贫。公益项目旨在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也就是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比如致力于教育事业。公益基金会的财产应该主要运用于公益事业,以发挥更大的效用。(4)关于公益基金会的财产管理制度:本文认为,采用公益信托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处理公益基金会财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公益基金会的管理者对基金会财产的违法犯罪行为。设立公益信托,有利于保证公益基金会的资产不受损或不被非法挪用,在公益信托关系中,信托财产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设立公益信托,由专家理财,能确保公益基金会财产的安全,有助于公益基金保值增值。另外,设立公益信托,实行公示原则,可为公益事业赢得社会公信。同时,设立公益信托,有助于调动民间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以往我国的公益基金会屡屡出现丑闻,这同公益基金会财产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性有很大关系。(5)关于公益基金会的监管模式:本文提出了由立法保证、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公益基金会的内部监控以及行业自律等方面构成的多重监管体系。我国现阶段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这导致了公益基金会财产的流失以及内部人员坚守自盗等多种问题的产生。参考美国的立法例以及我国的实践情况,本文主张建立既参考国外相关经验,又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新型监管模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教育社会投入机制的创新——以教育公益信托为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22)
- [2].浅析我国公益信托的现状与未来[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01)
- [3].我国公益信托税收优惠及其监管的制度建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1)
- [4].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保护问题疏解——以准公益信托为路径[J]. 贵州民族研究 2017(08)
- [5].公益信托的海外制度借鉴[J]. 金融博览(财富) 2014(12)
- [6].当今公益信托所存问题的思考[J]. 高考 2018(35)
- [7].台湾地区公益信托发展状况与运作制度探究[J]. 中国非营利评论 2017(02)
- [8].《慈善法》下如何定位公益信托展业前景[J]. 当代金融家 2017(01)
- [9].国内公益信托发展问题分析[J]. 大众投资指南 2017(01)
- [10].经济法视野下的公益信托及其运行机理[J]. 经济法学评论 2016(02)
- [11].打造中国公益信托模式[J]. 中国银行业 2014(12)
- [12].探索公益信托 创新慈善形式[J]. 社会福利 2014(03)
- [13].类公益信托前景探析[J]. 浙江经济 2014(18)
- [14].当前扶持准公益信托的若干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3(08)
- [15].我国公益信托基金设立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 2012(03)
- [16].完善我国公益信托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09(07)
- [17].社会捐赠的公益信托模式及现实途径[J]. 特区经济 2009(12)
- [18].论公益信托制度与两大法系[J]. 中外法学 2008(06)
- [19].用公益信托制度守卫公民重建地震灾区的爱心[J]. 中国金融 2008(15)
- [20].借鉴国际经验 发展公益信托事业[J]. 甘肃金融 2008(10)
- [21].公益信托,慈善事业新模式?[J]. 社会观察 2013(10)
- [22].准公益信托的可行性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1(05)
- [23].关于发展公益信托的几点法律思考[J]. 金融经济 2011(16)
- [24].公益信托:我国公益慈善的出路样本[J].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11(10)
- [25].公益信托:公益慈善的理性选择[J]. 金融博览(银行客户) 2010(11)
- [26].台湾地区公益信托制度研究[J]. 亚太经济 2017(06)
- [27].公益信托:公益事业金融发展之路的探索与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 生产力研究 2018(02)
- [28].公益信托:在困惑中前行[J]. 金融博览(财富) 2011(12)
- [29].我国公益信托的设立困境及解决之策[J]. 南方论刊 2018(07)
- [30].公益信托:“另类”公益[J]. 金融博览(财富)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