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劳动争议的有限一裁终局制

试论我国劳动争议的有限一裁终局制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一调、一裁、二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这不仅在理论上引起众多学者的非议,在实践中也带来很多的问题。“三审终审”程序不仅使当事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质,也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劳动调解虚化,使得劳动争议案件以平均25%增速涌入到劳动仲裁部门,劳动仲裁形式化,导致仲裁后上诉率高,节节攀高的劳动争议案件最终也使法院不堪重负。在此背景下,全国十届人大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图解决相关问题。本次修法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实行有限一裁终局制。有限一裁终局制是指对新法47条规定的两类案件不再交由法院审理,而是直接由劳动仲裁部门作出最终裁决,但在适用该法条的主体、法律效力和时间效力上进行了一些限制。一裁终局制的出台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届的热议,虽然主流观点持赞成态度,但也有学者对有限一裁终局制提出质疑。实践中,有限一裁终局制并不能实现其立法目的,并且还导致了更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在:有限一裁终局制不能有效发挥分流劳动争议案件的作用;由有限一裁终局制衍生出六种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使得一裁终局制异化成冗繁的程序,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我国仲裁制度存在的弊病也使有限一裁终局制的实施变得艰涩难行;有限一裁终局制失灵直接导致了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失控,最终对司法审判带来很大冲击。理论上,有限一裁终局制剥夺了用人单位一方的诉权,这不但与保护人权的精神相悖,而且也与违反了我国宪法;诉权的剥夺不仅违背了平等的理念,还使得实体权利因为得不到救济而丧失。法律上的平等一般是指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试图以诉权上的倾斜立法去实现结果平等,不但会给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最终也将不利于对劳动者的保护。从政治体制的角度来说,社会转型期的体制惯性和立法机制不完善是造成我国诉权不平等立法的重要原因。接下来笔者介绍和评析了澳大利亚、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并提出以下改善措施。首先,要建立劳动争议案件的截留机制。在调解程序中,建立多元调解机制的同时,发挥政府主导调解作用。其次,要选择或裁或审,以仲裁为主,诉讼为辅的处理制度,做实仲裁。再次,要完善违法及显失公平的调解协议和仲裁裁决法律救济措施,推进工会的社会化改革,在仲裁和诉讼的收费和滥诉赔偿范围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以遏制滥诉的发生。

论文目录

  •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 有限一裁终局制的特征及其出台背景
  • 第一节 有限一裁终局制的概念和特征
  • 一、有限一裁终局制的受理案件范围限制
  • 二、有限一裁终局制的适用主体限制
  • 三、有限一裁终局制的法律效力限制
  • 四、有限一裁终局制的时效限制
  • 第二节 有限一裁终局制出台的时代背景
  • 第二章 有限一裁终局制所引起的争论及其弊端分析
  • 第一节 有限一裁终局制所引发的争议
  • 一、有限一裁终局的肯定说
  • 二、有限一裁终局的否定说
  • 第二节 实践中有限一裁终局制的弊端分析
  • 一、有限一裁终局制并不能有效发挥分流劳动争议案件的作用
  • 二、有限一裁终局制将会给司法审判带来严重后果
  • (一) 有限一裁终局的补救机制将对法院管辖权带来冲击
  • (二) 有限一裁终局制将冲击司法底线控制功能
  • 三、有限一裁终局制异化成冗繁的程序并造成资源浪费
  • 四、有限一裁终局制的操作存在障碍
  • (一) 有限一裁终局的适用范围模糊,不利于法律的实际操作
  • (二) 仲裁制度的不完善有碍于有限一裁终局制的有效实施
  • 第三章 有限一裁终局制所面临的法理质疑及其分析
  • 第一节 诉权平等理念对有限一裁终局制的质疑
  • 一、诉权不平等令有限一裁终局制面临合宪性质疑
  • 二、诉权不平等的危害性分析
  • (一) 诉权的缺失将导致实体权利失去保障
  • (二) 诉权的不平等保护将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 三、诉权不平等的合理性分析
  • (一) 追求结果平等不能以剥夺诉权为代价
  • (二) 防止滥用诉权不必以剥夺诉权为代价
  • 第二节 引发诉权不平等的体制分析
  • 一、社会转型期原体制惯性
  • 二、现行立法机制的不完善
  • 第四章 国外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及其启示
  • 第一节 澳大利亚模式及其评析
  • 第二节 美国模式及其评析
  • 第三节 德国模式及其评析
  • 第五章 完善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机制的措施
  • 第一节 建立劳动争议案件的截流机制
  • 一、建立劳动争议案件截流机制的重要性
  • 二、劳动争议案件截流机制的具体操作
  • 第二节 确立或裁或审、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 一、确立以仲裁为主、以诉讼为辅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
  • 二、做实仲裁
  • 第三节 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 一、违法及显失公平的调解协议和仲裁裁决法律救济
  • 二、促进工会的社会化改造
  • 三、建立防范当事人滥用诉权的机制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研究[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2].对疫情期间劳动争议案件的分析与思考——以成都市新都区为例[J].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20(06)
    • [3].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受理费交纳标准的检视——以诉讼费用功能为分析视角[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4].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状况与原因——基于1991-2016年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5].调处疫情期间劳动争议案件的实践与思考[J]. 四川劳动保障 2020(08)
    • [6].新经济形势下资源型城市劳动争议案件的有效解决路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研究范本[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11)
    • [7].以劳动争议案件为试点建立我国案前中立评估制度[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7(02)
    • [8].切实加强劳动争议案件审理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J]. 法制博览 2017(20)
    • [9].新常态下劳动争议案件现状的分析思考[J]. 法制博览 2017(29)
    • [10].当前劳动争议案件维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01)
    • [11].我国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和减少劳动争议案件对策研究——基于劳动关系主体框架[J]. 经营与管理 2015(12)
    • [12].中山市在粤首创劳动争议案件审理参考意见[J]. 工会信息 2011(21)
    • [13].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考量——以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为视角[J]. 法治论坛 2012(01)
    • [14].关于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J]. 东南司法评论 2009(00)
    • [15].广州市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分析[J]. 法治论坛 2011(03)
    • [16].青羊区因疫情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分析[J]. 四川劳动保障 2020(07)
    • [17].试论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与诉讼衔接问题[J]. 法制博览 2019(29)
    • [18].劳动争议案件中电子数据证据认定的规范化——以第三方支付工具为对象[J]. 萍乡学院学报 2019(04)
    • [19].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处理程序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解决[J]. 中国劳动 2017(10)
    • [20].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J]. 法制与社会 2015(08)
    • [21].强化认识、坚持原则、处理好劳动争议[J]. 青春岁月 2013(18)
    • [22].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劳动 2014(06)
    • [23].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发生率的特点与启示——基于1991—2011年面板数据的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J]. 司法业务文选 2013(10)
    • [25].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J]. 四川劳动保障 2013(02)
    • [26].浅析劳动争议案件中的恶意诉讼问题[J]. 法制与社会 2013(13)
    • [27].关于国有企业改制后劳动争议案件的调研报告[J]. 法制与社会 2012(03)
    • [28].关于加强劳动争议案件专业化审判的调研报告[J]. 人民司法 2012(07)
    • [29].试析劳动争议案件的成因及对策——台安县劳动争议案件调查分析[J]. 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5)
    • [30].劳动争议案件现行收费规定之利弊[J]. 人民司法 2011(05)

    标签:;  ;  ;  ;  ;  

    试论我国劳动争议的有限一裁终局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