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总结归纳蔡瑞康教授诊治皮肤病的学术经验。对瘢痕疙瘩(Keloid,K)患者进行辨体、辨病、辨证分析。观察自制中药外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124例K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研究。对154例K患者的总体及分型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瘀证诊断标准》等对154例K患者进行血瘀证及兼证类型调查,测定43例K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5例K患者的不同分型皮损进行超声及皮肤镜检查。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观察自制中药软膏、酊剂外用治疗K疗效。对自制中药作用后的体外培养K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增殖活性、Ⅰ型胶原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细胞毒性进行检测。结果:①与正常人比较,K患者属湿热质、瘀血质、痰湿质、阴虚质、特禀质、气虚质的百分比增加;男性、女性、17~45岁患者属湿热质的百分比增加;男性、36~45岁患者属瘀血质、痰湿质、阴虚质、特禀质的百分比增加;17~25岁患者属痰湿质、阴虚质的百分比增加;与痤疮患者比较,与痤疮相关K患者属阴虚质的百分比增加(p<0.05)。②K发病年龄11~30岁占81.17%,有家族史者占25.97%,皮损累及部位依次为胸、背、下颌、四肢、腹腰臀,主要诱因为痤疮(48.70%)、毛囊炎(35.71%)。87.50%胸背下颌多发型K由痤疮诱发,54.90%、23.53%胸部单发型K由毛囊炎、搔抓诱发,四肢多发型、混合型K与瘢痕体质有关,手术居胸外单发型K发病诱因的首位。③99.35%K患者属血瘀证,兼证类型依次为湿热证(61.44%)、气滞证(34.64%)、痰湿证(26.80%)、气虚证(1.31%)。与正常人比较,K患者中切变率30-S、5-S全血粘度值、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的病例数增加(p<0.05)。K皮损内呈缺血或缺动脉血状态,浅部血管数目、分布及形态异常,依皮损分型不同而血流状态及浅部血管表现亦不同。④与积雪苷比较,自制中药软膏外用治疗K12周后,从靶皮损疗效评估、严重程度总评分、分级三种方式判定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在一定浓度下,自制中药提取物作用后K成纤维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增殖活性降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减低,MMP-1表达增高,VEGF表达呈双向性改变,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增高。结论:运用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理论与方法诊治皮肤病是蔡教授的学术特色。K发生与某些中医体质类型有关。K临床类型不同其发病原因亦不同。K存在着血行瘀滞以及血液流变性异常、皮损处微循环障碍。自制中药软膏治疗K疗效满意,该药从多方面影响着K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性状。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病理性瘢痕的成因及临床治疗方法[J]. 中国医药导刊 2010(02)
- [2].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瘢痕疙瘩的44例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09(29)
- [3].自制中药外用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0(04)
- [4].耳垂巨大瘢痕疙瘩联合治疗10例[J]. 武警医学 2009(04)
- [5].雷公藤甲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1(08)
- [6].白癜风磨削治疗后继发瘢痕疙瘩1例[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1(04)
- [7].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征的研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12)
- [8].瘢痕综合美容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生物美容 2010(02)
- [9].《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第5卷(2009年)总目次[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9(06)
- [10].烧伤后瘢痕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0(05)
- [11].丹参酮ⅡA诱导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的实验研究[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2(02)
- [12].曲安奈德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2(11)
- [13].曲安奈德联合冷冻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