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和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https://www.lw50.cn/thumb/61ab14ac7f150cf5a153b39d.webp)
论文摘要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具有仪器设备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分析化学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基于各种物质对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的抑制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了琥乙红霉素片剂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了维生素C等多种物质的抗氧化活性。1在碱性条件下,琥乙红霉素具有强烈抑制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快速测定琥乙红霉素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线性范围为0.5-125mg/L,检出限为0.16mg/L,相对标准偏差为1.8%,平均回收率为99.3%。每小时进样90次。该方法用于琥乙红霉素片剂的测定,并与色谱法对照,结果满意。2实验发现具有抗氧化性物质对铁氰化钾-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产生的化学发光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且抗氧化剂对化学发光强度的抑制程度与其抗氧化活性在一定范围成线性关系。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快速测定抗氧化活性的新方法。分析对比了维生素C、绿原酸、没食子酸、二丁基羟基甲苯、特丁基对苯二酚、维生素E、柠檬酸等七种物质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其抗氧化活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特丁基对苯二酚>二丁基羟基甲苯>绿原酸>维生素C>没食子酸>维生素E>柠檬酸。并探讨了作用机理。3维生素C具有强烈抑制鲁米诺—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作用,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发光强度的减小值与维生素C的浓度成线性关系。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快速测定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1.0×10-4~1.0×10-5mol/L,检出限为4.0×10-6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2.0%,平均回收率为99.5%。每小时进样90次。该方法用于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综述1.1 引言1.2 化学发光分析基本原理1.2.1 化学发光的机理1.2.2 化学发光效率1.2.3 发光强度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1.3 化学发光体系的主要类型1.3.1 酰肼类(Hydrazides)化学发光体系1.3.2 吖啶酯类(Acridinium ester)化学发光体系1.3.3 过氧化草酸酯(Peroxyoxalate)类化学发光体系1.3.4 钌(Ⅱ)-联吡啶配合物化学发光体系1.3.5 Ce(Ⅳ)化学发光体系1.3.6 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1.3.7 罗丹明族化合物的化学发光体系1.4 化学发光联用技术1.4.1 流动注射(Flow Injection)与化学发光联用1.4.2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与化学发光联用1.4.3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和化学发光联用1.4.4 免疫分析(Immunoassay)与化学发光联用1.4.5 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is)与化学发光联用1.4.6 纳米粒子(Nanoparticle)技术和化学发光联用1.4.7 微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nlysis Systems)与化学发光联用1.5 化学发光在药物和食品分析中的应用1.5.1 抗菌素分析1.5.2 生物碱类药物的分析1.5.3 维生素的分析1.5.4 生命相关物质的分析1.6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第二章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琥乙红霉素2.1 引言2.2 实验部分2.2.1 主要仪器与试剂2.2.2 实验方法2.3 结果与讨论2.3.1 反应条件的选择2.3.2 工作曲线及方法的检出限2.3.3 干扰实验2.3.4 样品分析2.4 可能的作用机理参考文献第三章 流动—化学发光法比较七种物质的抗氧化活性3.1 引言3.2 实验部分3.2.1 仪器和试剂3.2.2 实验方法3.3 结果与讨论3.3.1 反应条件的选择3.3.2 抗氧化活性检测3.4 结论3.5 可能的发光抑制机理参考文献第四章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4.1 引言4.2 实验部分4.2.1 仪器与试剂4.2.2 实验方法4.3 结果与讨论4.3.1 反应条件的选择4.3.2 工作曲线及方法的检出限4.3.3 干扰实验4.3.4 样品测定及回收率实验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流动注射论文; 化学发光论文; 抗氧化剂论文; 琥乙红霉素论文; 维生素论文;